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档案分类法》是一部具有我国特色的档案分类法邓绍兴中国档案分类法(以下简称《中档法》)是我国档案工作业务建设中的一项具有全局性的基础工作,也是档案工作标准化。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技术法规。《中档法》的编制在国家档案局的领导下,始于1983年,1987...  相似文献   

2.
《中档法》是《中国档案分类法》的简称。它的编制和出版,是我国档案分类方法的重大发展,对于实现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编制和出版这部分类法的过程中,我也略尽了微薄的贡献,现回忆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国档案分类法》(以下简称《中档法》)第一版1987年12月出版一年多后,我院就开始按它进行档案分类标引了.实践证明,《中档法》第一版所设类目太粗,远远不能满足实际标引需要.1997年12月出版了《中档法》第二版,把类目由一版的5千条扩展到10万条,基本能满足全国档案分类标引需要,但我们在使用中仍发现不少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档案分类法》(以下简称《中档法》)的编制、讨论和试行,对于提高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和档案学理论研究,发挥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这是有目共睹的创造性业绩。由于它是一种新兴事物,比起一些起步较早的国家,我们的  相似文献   

5.
列类方法是在《中国档案分类法》编制中所涉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采用不同的列类方法会对档案分类法的性能和质量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直接关系到档案分类法的检索效率。所谓列类方法,就是在分类法的编制过程中将各种类目(概念)组织、安排的方法。那么类目如何组织?如何安排?大多认为概念逻辑是档案分类法的编制基础,所以往往简单地把概念逻辑中概念的划分规则规定为档案分类法的列类方法,即规定在类目的组织时必须遵循:1.类目的划分每一次只能使用一个划分标准;2.划分的结果所得到的小类不能互相交叉重迭;3.划分后的下位类目的外延之和应等于被划分的上位类目的外延;4.小类的划分应当是连续的,非跳类的。象这样的认识在《档案分类文集》与《档案检索原理与方法》等文献中都得到了比较集中的反映。但这种把概念逻辑上的划分规则简单地移用作档案分类法的列类方法的作法,不仅把列类方法片面化、狭隘化,而且也不符合档案分类法的实际情况。笔者以《中国档案分类法》(以下简称《中档法》)的实际列类为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档案分类与图书分类关系的两次讨论谈起(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档案分类与图书分类关系的两次讨论谈起(下)邓绍兴二、要不要编制《中档法》,为什么不要借用《中图法》来检索档案80年代,在编制《中档法》时,由于《中档法》作为国家标准,需要纳入全国标准化体系之中,由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审议。因此,在立项和...  相似文献   

7.
在以职能分类为主要分类依据构建《中国档案分类法》①(以下简称《中档法》)这座宏伟大厦时,逻辑原则仍被奉为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国档案分类法》(档案出版社,1997年12月版.以下简称《分类法》)在其编制说明中写到:"分类法的体系,是以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职能分工为基础……".就所引文字本身来讲,它没有什么不妥,然而在阅读《分类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分类法》之后,不禁对"职能"二字产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档案著录规则》、《中国档案分类法》(以下简称《中档法》)在我国的相继颁布、出版和修订,一种有别于传统馆藏检索语言的新型档案检索方法--分类检索语言,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并得到了广泛地运用,这不仅从根本上动摇了案卷目录在检索方面的“独霸“地位,而且也为广大用户开辟了一条从分类角度查寻档案的崭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档号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我们档案界的业务难题.1995年,国家档案局批准施行了《档号编制规则》,结束了我国档案工作中档号编制无标可依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中国档案分类法>(第二版)(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12)(以下简称"中档法")出版发行两年来,对推动档案分类标引、组织档案分类目录起了很好的作用.这部大型工具书的出版是我国档案领域的一项较大的研究成果,可庆可贺.当然,任何事物都不是完满无缺的.我们在应用这部分类法进行档案分类标引工作中,确实遇到某些具体问题,给标引工作带来了误差.本文所指的某些问题,有的是我们对"中档法"的理解不够,有的则显然是这部分类法自身的某些不完善,我们认为的不完善之处将在这里列举一二,希望能与专家及使用者共同研讨.  相似文献   

12.
从档案分类与图书分类关系的两次讨论谈起(上)邓绍兴本世纪的档案工作中,有过两次档案分类与图书分类关系的讨论,发表了一些很有意义的见解,推动了档案分类实践和理论的发展。本文仅就两次讨论加以剖析和评述,兼论《中国档案分类法》(以下简称《中档法》)与《中国...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档案分类法》的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档案分类的角度出发,说明了《中国档案分类法》是档案信息分类法。又通过分析图书分类排架与组织分类目录两者的兼容性,论述了图书分类法被赋予两重职能的原因,而借鉴图书分类理论编制的《中国档案分类法》,档案实体分类与档案信息分类两得的不一致性,决定了《中国档案分类法》只具有建立档案目录信息检索体系的一种职能。  相似文献   

14.
《中国档案分类法》以及《民国档案分类表》、《清代档案分类表》,已经由档案出版社出版,即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这是我国档案管理工作标准化新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我国档案分类理论与实践的一项重大突破。它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档案管理的科学水平,促进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 编制一部全国统一的档案分类法,在我国档案工作发展上是一项全新的开创性的工作,其科学性很强,难度甚大。在整个编制工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系列复杂而困难的问题,包括理论原则问题,体系结构问题以及方法技术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分类法的编制原则问题,而编制原则的核心,又是分类法的分类基础问题。现就个人参加编制分类法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对《中国档案分类法》的分类基础问题,试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目前,以《中国档案分类法》(简称《中档法》)为标志的体系分类法已取代传统的馆藏法而逐渐成为我国档案检索语言的主流。这对于扭转档案部门多年来仅靠案卷目录“一本账”翻到底的被动局面,无疑是一次划时代的变革。然而,大量的实践经验也表明,体系分类法并非无懈可击,必须寻求一系列提高检索效率的办法,才能使其优异的性能完全地发挥出来。基于此,本文试就体系分类法的构成原理、局限性及其补救措施谈些肤浅认识,旨在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一 所衣体系分类法,就是采取尽量列举已知类目,并将所有类目组织成一个等级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档案分类法科学研究档案分类表》的特点朱伍华,白国应,胡国基,滕秀文,李衡根据国家档案局的部署和委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负责组织编制的《中国档案分类法科学研究档案分类表》(以下简称《科研档案表》已于1995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其特点如...  相似文献   

17.
实施︽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后﹃文号目录﹄的作用与编制方法晋平耿景和周倩一、为何重提编制文号目录。我馆自1991年开始实施《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后,打破了原来的分类体系而采用“十分法”,即将每一年度形成的全部档案先分为党群、行政、教学、科研、产品、基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档案分类法》的编制目的是建立统一的档案分类检索方法,进而建立全国统一的目录中心.本文勾画档案分类问题研究理论框架和历史脉络,探索数字转型期背景下档案分类,尤其是档案内容分类的价值和意义.在以数据驱动的档案和文件管理大潮中,修订《中国档案分类法》将进一步有利于档案资源整合、数据治理,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周铭 《兰台世界》2006,(7):35-36
《中国档案分类法》自1987年创制至今虽已近二十个年头,但其使用范围却相当有限,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实践经验不足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而在理论上缺乏深层次的探讨恐怕才是问题的主要结症之所在。本文试就《中档法》的适用性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中档法》与《中图法》的区别与联系比较研究,得出中档法仍具有一定特色,能够推动档案事业的发展,提高档案学科学水平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