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进步需要阅读 读书是公民的一项最基本的文化权利,实现公民的文化权利是政府的职责。早在199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把每年的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并发出宣言:“让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深圳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延长龙说,城市发展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拼经济,第二阶段是比管理,第三阶段是看文化。  相似文献   

2.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各国把读书的宣传活动变成一场热闹的节庆,人们集会演讲,设坛对话,比赛作文,相互赠书。  相似文献   

3.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也是日本一年一度的"儿童读书日"。东京在2010年4月23日当天举行了"推进儿童读书活动论坛"纪念活动,同时推动全民读书活动,帮助国民确立"读书立国"的目标。日本文字活字文化推进机构会长福原义春说:"书籍是推进人类文明和文化发展的原动力,提高  相似文献   

4.
康德围绕"一个普遍法治的公民社会如何可能"这一法哲学问题,为恢复和捍卫一切人的人之为人的共同权利的使命,提出了权利思想。他以"三大批判"确立起来的自由原则为基础,遵循普遍的自由原则,认为人权和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康德权利观的两个层面,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人权在文明社会的表现,包括公民的自由、平等和独立,法治国家是权利行使的保障,从而构筑了一个和平、法治的理想世界。  相似文献   

5.
正阅读是成长的基石,读书是创新的基础。它能引导人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是提高个人文化素养和全民族思想素质的大事。很少有这样一种活动能同时给予人如此众多情感的交集。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其基本宗旨,就是让人们更加重视图书这一传播知识、表达观念、交流信息的形式,让世界上没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语文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一般认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栋梁之才,是每一位家长、每一位老师、每一位长辈的殷切希望,也是每一位公民的责任。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让孩子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如何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一个快乐过程,成了每一个人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是公民终身读书和继续教育的学校,每个人都有平等享有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图书馆是构建阅读社会的基础,同时,阅读社会的建立需要每一位公民和每一个家庭的共同参与.在现在与未来的信息社会中,图书馆将通过各类阅读推广活动致力读者良好阅读行为的培养,让广大民众学会了解、存储、鉴别、加工、利用并管理信息的能力.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在阅读社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要闻     
“4.23”——拟设的法定“读书节”今年4月23日是第11个“世界读书日”,中国读者也将共享阅读的快乐。昨日,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作协等11个部委共同发出倡议书,倡议在“世界读书日”前后开展“爱读书,读好书”的全民阅读活动。读书日当天,读者在新华书店购书均可享受八五折优惠。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让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是当时提出的口号。中宣部出版局局长张小影表…  相似文献   

9.
翻译作为人类交流与发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民族文化资本的积累和流通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所具有的话语权甚至会间接地推动世界的"话语"流向.因此,在全球化浪潮涌动的今天,如何积累和利用本民族的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抵制世界上的文化中心主义、提倡文化的多元和超越,是每一个公民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译界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公民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过于强调义务与责任造成"义务异化",并忽视公民权利意识,这导致公民品质的丧失。权利与义务之间本是矛盾存在,但另一方面,义务却又是权利的衍生体,有权利才有义务;对义务与权利的不同侧重在公民教育中也会形成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国公民教育应坚持权利优先性,进行全民"权利启蒙",同时培养公民责任意识,达到权责共生,促进公民社会的成长。  相似文献   

11.
<正>读书既是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一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团体乃至家庭,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素养作为支撑,无论经济怎样发达,无论多么富有,仍然只能称为一群乌合之众。至于这一点,恐怕不会有人质疑。中华民族之所以被世人称为一个东方的文明古国,其缘由就在这里。而这个文明古国的形成,与酷爱读书的优良传统是分不开的。我们每年都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读书日"倡导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这充分说明读书在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历程中,  相似文献   

12.
《初中生》2014,(20)
正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作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必须紧追才能不落伍的时代,这是一个不思考就会滞后的时代。世界范围的终身学习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成为推动人类发展与进步的大趋势,每一位有责任心的中国公民都在齐心协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读书、学习越来越成为大家须臾也离不开的事情。读书、求学、成才、成家、继续教育,一环扣一环,一个细节连着一个细节,  相似文献   

14.
李莉 《德州学院学报》2012,(Z1):276-277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和知识资源。它不仅是一个文化机构,还体现着一种公共生活理念,即任何一个公民都有权利接触他所需要的信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首先就是要以人为本,以公民文化权利的实现和文化需求的满足为根本目标。其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离不开公民、社会团体等民间力量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随着"素质教育"、"幸福指数"这样的字眼提到了国家的议事日程之上,全社会的目光都聚焦到了人的发展问题上。怎样才能使一个人健康、幸福的成长,并把自身的潜能发挥出来,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公民?我想:阅读是必须的。我们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这种好习惯受益终生。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阅读的伴随,整个国民的阅读量和阅读水平提高了,那么国民的素质和幸福指数也就会跟着提高。针对我们国家全民阅读匮乏的现状,在2012年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在此呼吁全社会的公民多读书、读好书!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上,我国公民选举权利的新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公民选举权利要与新时代"两步走"发展目标同向同行;培育积极的选举文化,优化制度建构,创新选举技术,有序稳控进程,努力实现公民选举权利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海燕 《学周刊C版》2011,(7):202-203
联合国教科组织把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提出了让世界每一个角落的每一个人都能读到书,让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目标。在我国全民阅读也已成为国家倡导的活动之一。正视我们的教育界,阅读也逐渐回归于教师的精神与生活。  相似文献   

18.
从哪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为什么将"世界读书日"定在每年的4月23日?在"世界读书日",世界各国又有哪些纪念活动?历年"世界图书之都"都是哪些城市?作为"世界读书日"首要倡议对象的青少年读者,我们有必要了解"世界读书日"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参与到"世界读书日"活动中来,宣传阅读的重大意义,从而提高阅读的兴趣,养成阅读的习惯,把阅读内化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基础教育论坛》2014,(15):75-76
今年4月23日是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设立这个纪念日的意义在于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在每年4月23日,全球有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图书宣传活动。"世界读书日"每年都有一个固定的主题,2014年的主题是"地球与我"。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人都生活在某一种社会中,成年以后成为社会的一个成员,在享受一定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这种义务与权利并存的公民意识需要在婴幼儿时期就开始培养。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它是培养人的公民意识的摇篮。人类发展生态学把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对一个孩子产生的影响分为微观、中观、外观和宏观等四个系统。宏观系统是指孩子生存的社会经济、文化、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