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敏 《考试周刊》2010,(50):123-124
在英语课堂上,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总是教师在机械地教,学生在机械地学,可以说"苦教与苦学"。教师"满堂灌",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的学习地位,整个课堂都在一种压抑的气氛当中。久而久之,会出现"成绩屡次偏低"和"两极分化"的现象。那么,如何淡化学英语难、教英语更难的阴影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去求学,甚至可以把学生带到生活中去。因此,英语教学的关键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兴趣伴随着他们学英语。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就要从根本做起——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2.
在化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体会陈军华"兴趣是人乐于积极地去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当兴趣发展成为从事实际活动的倾向时,就变成了爱好。"对于学生来说,兴趣爱好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动力。学生在学习中,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其学习就能由被动...  相似文献   

3.
鲁迅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力的源泉。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使学生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中,使他们想学、乐学、会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小学英语兴趣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小学作文教学,影响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使作文教学由语文教学的重点成为既重又难的"焦点"。如何激发与培养小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绕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5.
一、激发阅读兴趣,促进积极思维兴趣 是认识事物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产生了兴趣,学生个体才会优先倾向于这个事物,才能力求认识、研究和掌握这个事物。只要产生了兴趣,学生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享受,而不是负担,也就会为追求知识而积极主动地学习。兴趣是"爱学"的老师。  相似文献   

6.
刘丹丹 《考试周刊》2011,(49):143-144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首要因素,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它能成为一般强大的心理动力,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来自于教师及其教法。正如一位教育家说的那样:"教学上最凶恶、最可怕的敌人,莫过于学生对您的课不感兴趣了。"可见兴趣可以将教师的"要我学"变为学生的"我要学"。如果教师了解兴趣产生的原因,就可以因人而异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采用科学的方法,使之发展、升华,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教学效果。我认为激发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沈月芬 《学子》2014,(10):88-88
一、交流中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内驱力,学生一旦对所学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身心愉悦地投入其中。因此,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学生的兴趣所在,找到学生的"兴趣点"。而交流互动非常关键,有效的课堂交流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导向,进而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例如:在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教学中,师生角色互换,  相似文献   

8.
陈海东 《考试周刊》2011,(44):80-81
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特别是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就要使学生喜欢数学。学生如果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而自觉、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教师一定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我们的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热情愉快地参与学习过程中,就不会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并把学习作为内在的动力。可见,培养学生拥有持久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那么能否有简单、持久,有效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0.
身为职校的语文老师,常常感叹课难上。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控能力较差,导致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于是,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对课堂学习产生"厌倦感"。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现代课程教育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让学生愿意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2.
罗永 《新课程研究》2010,(7):141-14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产生了积极的阅读兴趣,才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自主地去获得知识。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傅锦程 《考试周刊》2012,(48):63-63
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某方面有了兴趣,就能专心致志地运用和发展某方面的能力。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后,就能激发求知欲,专心地探索其中的数学知识,学习事半功倍。那么数学老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思考和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事半而功倍。进入初中后,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学习意识淡薄,部分学生甚至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数学学科的成绩。在数学教学中,本人就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语文教学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产生心理上的爱好与追求,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在语文天地里寻幽探胜。然而,学生兴趣的激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教师采取灵活、恰当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数学,老师难教,学生难学,代数繁,几何难",这是在学生中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这也充分说明了数学是一门枯燥和繁琐的学科,数学不像化学、物理那样有"好玩"、"有趣"的实验课,也不像生物,地理那样贴近生活,所以在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愉快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高效率的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17.
在化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学"到"愿学"到"会学"、"乐学"。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借助各类实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需要注重联系生活,激发探究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升学习兴趣;作业类型多样化,巩固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的需求和渴望。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技术引入数学教育,将对人们的数学教育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也将极大地影响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一般有两种应用,一种是计算机辅助教师的教学,另一种是帮助学生的学习。下面就前者做具体论述。
  1.利用计算机激发兴趣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单一化,在数学课堂上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传统数学教学以教师的教学思路为指导,不鼓励也不允许学生有其他不遵循教学目标的行为和思想,造成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很低下。在教师为"教"而教的课堂中,学生的"学"难以体现,致使学生从主动"学"变成了被动接受,学生的思维失去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教师为了学生成绩的提高,采取如"满堂灌"、"死记硬背"、"机械练习"等方法,使得学生对学习数学提不起兴趣,甚至产生了厌恶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由"迷"进入爱学、乐学的境界。语言学家哈钦森和沃特斯曾说:"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方面的感受对学习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兴趣是学生奋发学习的一种催化剂,它能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计算机能使教学的信息表现为声、图、文并茂,使声音、图像、文字的呈现更自然,为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计算机可以使数与形结合起来,有利于学生观察,能提高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陆伟 《成才之路》2011,(33):21-21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兴趣时,他就会不断地去追求,去探索。学生一旦对地理学习产生兴趣,必将成为他学习的动力。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无论对教师的教还是对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时,才是有效学习活动的开始。、目前,小学生普遍感觉程式化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学习时提不起兴趣。学习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