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有几千年的专制主义传统,民主意识向来较弱.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公民教育在教育定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从学校、社会、家庭入手探讨解决方式,希望对推进我国公民教育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中国政治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是党的奋斗目标。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公民教育的有力支撑,通过公民教育培养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合格公民是高等教育的职责所在。文章在论述大学公民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意义、涵义和重点的基础上,从转变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改革、发挥教师垂范作用、建设民主校园文化等方面探讨了我国高校公民教育的实现途径,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公民教育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发出的这个指示,吹响了我国振兴公民教育、推进社会和谐的号角.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以来公民意识教育是当前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进程的推进,它也进入了国家和政府的议事日程。通过分析公民意识教育在青年政治观的养成和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内容和相关路径,寻求公民意识教育和政治观养成教育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5.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要求。开展公民意识教育,必须首先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的科学内涵。构建公民意识教育体系的根本途经,在于培育公民社会、拓宽公民政治参与渠道,把公民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与终身教育体系,开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公民意识教育。包括青少年在内的很多社会人群,对公民意识存在模糊认识,存在偏颇乃至错误。学校作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加强青少年公民意识教育,应当从匡正偏颇、错误认识入手,选择正确的教育维度,明确教育的关键内容。  相似文献   

7.
市民社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理论的分析,尤其是其市民社会理论中内涵的自由、法治和民主精神,对当代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文化教育具有现实的时代意义。当前,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公民文化教育十分必要,是政治文明建设的动力机制。在推进社会主义公民文化教育时,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以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为前提,以民主和法治精神的培育为核心,以切实扩大基层民主为基础。  相似文献   

8.
公民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在要求。处于转型时期的我国,公民利益意识的觉醒、新利益群体的出现、政治民主化程度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然而,政治参与制度不够完善,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对政治参与的错误认识,也制约了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建设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政治参与制度、政治文化建设,重视政治参与实践教育,不断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公民教育与中国民主政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公民教育在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司教育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保障。同时,民主制度促进公民教育发展。我们必须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进行公民教育,以提高我国的公民素养。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一个重要内容,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又需要一个坚实的社会基础,这就是一个普遍民众都具有较强公民意识的现代社会。文章在对公民和公民意识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民众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及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建立了十分成熟的现代化公民社会.这些国家十分注重培养公民意识,具体做法主要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公民教育与宗教活动相结合;公民课的教学与其他课程相结合.西方国家培养公民意识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然而,我国对于现代公民意识的培养必须体现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四方面的启示:我国现代公民意识培育的涵摄;培育公民意识的核心理念是“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育公民意识的基本保证是“人民当家作主”;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意识培育体系.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中国公民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民主政治制度的普及,公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个民主国家培育民主政治主体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公民教育也成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和政治民主化的内在主体素质诉求以及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而我国公民教育主体、教育内容以及教育环境上的缺失,呼唤我们要进一步结合和谐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目的与要求,创新教育方式,结合本土文化,构建公民教育的合理化路径。  相似文献   

13.
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渠道;通过构建现代宣传教育机制、加强政治参与渠道平台建设以及建立和完善参与绩效体现机制等途径,推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机制创新与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我国迈向公民社会的步伐也在加快。公民社会不仅需要建立一套与之相应的民主建制,而且还要不断培育该机制运作所必需的公民意识。在公民社会中,公民意识是其最主要的标志。作为公民社会的特质,公民意识的培养有着不同的方式,在当代中国,主要是通过公民教育来引导疏通。就公民教育来讲,又有很多内容,其中包含的公民意识培育是公民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坚实基础,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然而,当前大学生公民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价值取向冲突、教育合力稍显薄弱、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实施效果.为不断完善和发展大学生公民教育,高校应从目标、内容、方法三方面创新,以此推进大学生公民教育在改进中加强.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提倡和发展公民教育已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对我国而言,公民教育也成为我国建设民主法治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举措。由公民教育展开思考,参考、借鉴西方优秀的公民文化和公民教育模式,改善我国现有的公民教育现状,构建适合本国国情的公民教育体系,是本文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公民教育是我国建设现代化民主社会的基础工程。"公民"概念的界定和在比较视野中追踪公民教育历史,可为研究公民教育的近代传承与发展提供依据,同时也为我国现代公民教育的转型探明应然路径,即教育观念从"百姓意识"向"公民意识"转向,教育目的 (尤其是义务教育)向培养"公民"转向,道德教育向培养"公民素养"转向,实践课程改革向融合型课程形态转向,最终为民主的和谐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公民。  相似文献   

18.
臧宏 《中国德育》2009,(2):92-92
一、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公民教育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基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应当着眼于公民教育和民主实践。公民教育的民族性研究,对认清当前基础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公民教育方向、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课程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十大七报告提出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一提法蕴涵丰富的法律价值信息,一语道破实现我国法治价值目标的核心基点、也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基本要求。民主法治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首要的前提性基本要求;自由平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核心要求;公平正义是加强公民意识教育的终极目标层次的实质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公民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高中阶段公民意识的培养在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当逐步渗透公民意识的培养,完善公民意识教育体系,培养具有民主、平等、自由的理性自律精神和客观理性分析能力的新时期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