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精心培育和幼儿教师的辛勤工作,家园共育的理念与实践证明,家长和老师只有经常沟通,相互理解,建立民主平等的合作关系,才能综合发挥教育的潜能,促进幼儿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老师才是幼儿家长心目中的好老师呢?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于 2003年9月随 机调查了上海市普陀区所幼儿园的 2 30位 家长其中 (小班家长 14人,中 班家长人,大班家长 511人),除了利用家长接孩子回家的时间请家长填写调查问卷(包括6个封闭式问题和1个开放式问题)以外,还和一些家长进…  相似文献   

2.
一、对小班幼儿进餐问题的调查了解让孩子生活得有规律,定时定量进餐是每一位家长和老师的愿望,“保持幼儿良好的食欲,形成与此相应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更是幼儿园教育和保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幼儿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反映孩子的吃饭问题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尤其是小班孩子,独立性差,依赖性强,多数在家是由成人喂食的,甚者追着喂,哄着吃,很难养成良好习惯。当3~4岁的孩子入园后,由于习惯的因素,环境的变化,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我们对幼儿入园后出现的各种进餐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观察调查,旨在…  相似文献   

3.
尤顺凤 《早期教育》2007,(11):29-29
幼儿园老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家长第一个最希望搞好关系的老师。我作为一个有着幼儿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双重身份的人认为,家长不要怕与老师沟通,同时在与老师沟通、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还要讲究一点艺术。下面分析三个真实事例,希望对家长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对于幼儿园老师来说,与家长沟通,积极寻找教育幼儿的最佳切入点,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发展幼儿个性,显得非常重要。笔者从家长的角度对目前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寻找合理的沟通方式或技巧进行探讨,希望对幼儿老师有所帮助。一、目前家园沟通存在的问题1.老师始终处于权威地位从目前许多家长反映的与孩子老师沟通的感觉来看,家长始终处于被动的、要求按照老师意愿执行的一种地位。由于受这种地位的影响,在交流中一般是老师说得多,家长听得多。即便有的家长很想与老师谈谈自己对孩子的一些看法,想通过孩子在家的表现来分析孩子…  相似文献   

5.
梁荣芹 《山东教育》2004,(17):17-18
案例一:下午离园时间,某幼儿园中班一幼儿的家长来接孩子忘了带“接送卡”,老师说:“没有接送卡,是不能接孩子的,这是幼儿园的规定。”可家长解释说:“幼儿同离家很远,回去拿需要半个小时。”幼儿教师执意不放孩子。无奈.这位老师早就认识了的幼儿家长只好骑车返回,等他拿来接送卡  相似文献   

6.
案例一:下午离园时间,某幼儿园中班一幼儿的家长来接孩子忘了带“接送卡”,老师说:“没有接送卡,是不能接孩子的,这是幼儿园的规定。”可家长解释说:“幼儿园离家很远,回去拿需要半个小时。”幼儿教师执意不放孩子。无奈,这位老师早就认识了的幼儿家长只好骑车返回,等他拿来接送卡时,班里只剩下一个幼儿——即这位家长的孩子。试想此时的家长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家长和教师之间又怎能进行有效的交流呢?为什么教师不能灵活地处理问题呢?原来幼儿园对接送孩子的要求是:有孩子无卡(早晨送孩子将接送卡带走):有卡无孩子(下午接孩子后留下接送卡)。…  相似文献   

7.
就听力问题对幼儿家长所做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幼儿家长对孩子听力情况的了解程度,本文作者自编了一份包括14个问题的问卷,在西南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对幼儿家长做了一次调查。结果警示:家长对孩子的听力健康关心不够,不少家长对诸多问题作出“不知道”的回答。结果同时表明,在普通幼儿园的正常孩子中也有一些孩子存在着听力方面的异常情况,应该引起广大家长、幼教工作者和特教工作者的关注。此外,本次调查还反映出一个情况,为幼儿听力检查提供服务的机构太少。最后,调查证实,噪声污染对孩子的听力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你们的孩子今天中午不睡觉。”“今天画画你们的孩子画得一塌糊涂。”“他今天又打小朋友了。”类似这样教师在幼儿家长接孩子时,向家长告状,诉说幼儿一夭犯下的错误的现象,经常可以看到。我认为教师的这种做法有不妥之处。首先,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较差,犯错误是难免的。老师应帮助幼儿分析问题,改正错误,而不宜简单地以“告状”的方式来解决,从而把问题推给家长。其次,老师向家长“告状”,往往收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有的孩子家长性格粗鲁、脾气暴供,听到“告状”后就对孩子进行体罚。这些孩子一旦犯错误后…  相似文献   

9.
每一名幼儿离开家庭,走进幼儿园,适应一种新的集体生活时,都要经历一段“艰苦”的心理历程,如何帮助幼儿克服分离焦虑,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成为新生入园工作的核心。随着幼儿入园年龄的提前(由3岁半提前到3岁3个月),更增加了新生入园教育工作的难度,家长也为此更加担扰。了解孩子是教育的基础和关键。家长在与幼儿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最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所以与其让老师们在与幼儿的接触中逐渐了解幼儿,不如通过既快捷又简便的问卷方式了解孩子。所以本学期我们推出一项新的举措———使用“新生家长调查表”。“新生家长…  相似文献   

10.
小班初期,我们对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大部分家长认为体育活动的时间应保持在一次半小时左右。认为孩子手上有器械就行,如拍拍球、跳跳绳、跑跑步、玩玩游戏等。家长对体育活动所需玩具的想法很单一。基本都认为只需一些现成的玩具。同时,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和老师、家长玩得高兴就行。从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许多家长还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内容和材料更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体验运动的乐趣。为此,我们采用了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与途径,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通过家园合作。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园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1.
就幼儿听力问题对家长所作的调查王强虹孩子的听力不仅是聋儿的家长应该关注的问题,它也应该引起广大学龄前儿童的家长的重视。学龄前阶段是各种炎症的多发期,孩子易受感染,许多药物都是耳毒性的,用药不慎就可能导致幼儿耳聋。因此家长要细心关照幼儿的耳朵。孩子的听...  相似文献   

12.
袁娜  喻欢 《文教资料》2010,(8):133-134
家庭是幼儿生活和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教养态度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形成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就家长的教养态度与孩子的自理能力的培养关系问题进行了调查.从而为促进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良好接轨,正确地指导家庭教育,科学、有效地培养孩子自理能力提供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今天下午二(2)班开家长座谈会。会前我给家长们准备了一份调查问卷,目的是想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以及家长对新课程数学教学的看法。调查问卷的最后是这样一个问题:您对老师的数学教学有什么建议和希望,请写出来。  相似文献   

14.
分离焦虑定义为幼儿焦虑症的一种,是指幼儿与父母或依恋对象分离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产生的不安全感或丧失感。在《百科全书》中分离焦虑是指儿童与他依赖的人或最初照顾他的人分离表现出来的焦虑情绪。新入园幼儿与最亲近的人分开,没有了依从感,产生的担心、恐惧、害怕、哭闹等等不健康的情绪称为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用爱心,耐心真诚对待孩子,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信任感。尊重,肯定孩子的感受,然后和孩子进行积极的语言交流。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很需要人理解他的感受,我们应该尊重肯定孩子的这种感受,做好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共育。让每一个幼儿家长都知道,新入园幼儿的哭闹、情绪不稳定是普遍存在的,家长的这种焦虑心情也是难免的。但我们会用自己的真心、爱心和细心,换来家长的放心和安心。我们会通过《家园联系栏》班级QQ群随时向家长公布幼儿教育活动的内容,发一些幼儿在园活动的小视频及照片,让家长随时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一方面克服家长对幼儿园工作不了解的焦虑,另一方面通过一些教育信息的宣传,使家长认识到自己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配合老师,让幼儿尽快克服焦虑情绪,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  相似文献   

15.
张延伟 《新疆教育》2012,(9):178-178
为了让初如园的小班幼儿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采用了家长陪同幼儿入园适应的半日活动。该吃饭了,孩子们都坐在小椅子旁准备进餐了。看着香喷喷的饭菜,家长都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真香呀!刚吃了几口,一位孩子的姥姥大声对老师说:老师,再给我们的孩子盛点菜,孩子爱吃菜。话音刚落,一个爷爷也让老师再给孩子盛点菜……没几分钟,又有一些家长要求给孩子添菜,由于老师对孩子们的进食量不是很熟悉,转眼间孩子们的盘子里又都添上了不少的菜。老师,我吃不了。老师我不想吃了。有的幼儿索性在家长的带领下主动将剩下的倒进了垃圾箱。  相似文献   

16.
榜样     
某幼儿园中,一个三岁的幼儿骂老师是“苕货”(方言,指一个人傻),老师很惊讶。待晚上家长来接孩子时,便将此事告知其母,并善意地提醒她不要让孩子学脏话。谁知这位母亲拉过孩子说:“小屁嫩子,傻鸟哈,敢骂老师。你个苕货。”看看得老师惊诧不已。  相似文献   

17.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个老师,家长的教育态度对幼儿个性的培养具有极大的影响。家长应该带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帮助孩子培养一个良好的个性品质。对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幼儿教育的实践经验从家长要切忌过分容忍和溺爱孩子,防止幼儿形成娇惯型的个性;家长不要过于严管和干涉孩子,以免其形成的支配型的个性;家长不要对孩子过分的拒绝和放任,以免孩子形成的忽视型的个性;家长要切忌命令和威吓孩子,以免养成孩子专制型的个性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家庭幼儿饮食行为教育的调查与分析万钫一、“孩子不好好吃饭”──家长的一大困惑据《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 ̄①的调研资料,有关幼儿饮食行为和家庭教育中健康教育的现状,可概括如下:(一)“保证孩子身体健康”被家长视为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标或主要目标;(二...  相似文献   

19.
又到家长接孩子的时间了,每到这时,也是我们老师最忙的时候。一位老师守在门口看着幼儿离国,另一位老师和保育员则忙着给幼儿找衣服,不停地问家长有没有孩子落下的衣服。真是忙得团团转。一个家长问:’“老师,孩子的蓝色牛仔衣呢?”我赶忙帮她找,可找遍了整个教室都没有发现,只好向家长道歉:“真对不起,不知被哪位幼儿拿错了,明天一定给你找回来,”这类事情时常发生.使我的工作很被动。小班幼儿穿脱衣服的闭力差,家长又怕孩子着凉,经常给幼儿穿很多衣服来园。结果,小朋友每次户外活动玩起游戏来就满身大汗,老师就把他们的…  相似文献   

20.
幼儿人园适应问题一直是家长和老师们头疼的问题,孩子们刚人园会出现哭闹不止、胆怯害怕等一系列的“症状”。其实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因为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