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是建国50周年。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与河南电视台联合摄制了10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变迁》。它立意深刻、构思新颖、画面精美、气势恢宏,融思考于形象之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献纪录片。 我们认为,河南50年的历史,有辉煌也有挫折,有经验也有教训,正是在曲折中探索、探索中奋进,才有了我们今天的一切。因此《大变迁》的副标题由“河南辉煌50年”改为“河南50年风雨历程”。 (一) 五十年风雨历程,我们面对的是浩如烟海的史料,对史料的取舍和运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道难题。 史料可分成两部分,一种是史,一种…  相似文献   

2.
韩嘉俊 《新闻前哨》2014,(11):15-15
对《农村新报》表达最真诚的敬意、最热烈的祝贺! 四川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省委省政府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对农宣传工作,几十年以来,四川省有两张党报,一张是川报,一张是川农报。这些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我们的办报方针是发挥党报优势.做出农报特色。  相似文献   

3.
“用奉献谱写青春,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这是共产党员、旺苍县委宣传部副主任新闻干事、广元日报旺苍记者站站长何光贵的座佑铭,这也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1996年10月,何光贵调入县委宣传部任新闻干事。6年来,他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讴歌伟大的时代和火热的生活;激浊扬清,弘扬时代新风,为改革立传,为旺苍扬名。他先后在《经济日报》、《中国新闻出版报》、《四川日报》等重要新闻媒体上刊发各类新闻及文艺稿件1000余件70多万字,其中有50余件作品登上了省市报一版头条,《山区人民的“金财神”…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往事     
今年10月1日,我们共和国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神州大地,一派欣欣向荣,充满着生气和活力。伴随着共和国前进步伐,江西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是硕果累累,成就辉煌。为了回顾我省50年来的发展历史,激励全省人民奋发进取,迈向新世纪,我们将在每天18:53的节目预告中特辟《50年往事》小栏目,从9月1日至10月20日每天与观众共同回顾我省50年中的一件件往事,欢迎大家收看。  相似文献   

5.
“《浙江新生报》要办成全国监狱系统第一流的报纸。”这是记者采访最近被评为主任记者的浙江新生报总编辑汪宗保时,他的开场白。他的话并非狂言。在1989年的全国新生报首届综合评比中,《浙江新生报》就以其内容和版面的不同凡响而获一等奖。 1987年的《中国报刊报》(《新闻出版报》的前身)曾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办给罪犯看的报纸——新生报》,第一次向广大读者介绍了这张鲜为人  相似文献   

6.
案例应律师制度改革而生1993年是我国律师业改革大踏步前进的一年,时任司法部部长的肖扬上任后,抓的第一件事就是律师制度改革。在当年6月召开的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上,他提出法律服务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的重点,而律师工作又是重中之重。为了推动律师事业的发展,促进律师体制改革,《中国律师报》于1993年10月创刊,由司法部主办主管,委托法制日报社承办,法制日报社、司法部律师司投入了开办费50万元。为了便于领导及有关方面参与指导,律师报成立编委会,决定重大方针政策,司法部副部长张耕兼任编委会主任,律师司、基…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报业是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脚步不断成长的。国兴则报荣,国衰则报耻,正因为新中国有辉煌的50年,我国报业才有今日之繁荣景象。回顾50年历史沧桑,探究我国报业的“三次飞跃”,这一点可以得到毋庸置疑的印证。新中国成立后,百业俱兴。我国报业,特别是党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人民日报创刊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民日报创刊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1998年6月15日)丁关根丁关根同志讲话今天,我们大家欢聚一堂,共庆人民日报创刊50周年。受党中央委托,谨向人民日报的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的祝贺和亲切的慰问。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是中国第一大报,在国际国内有很...  相似文献   

9.
报坛一枝秀─—记中国花卉报力之中国花卉报是花木行业的一张专业报纸,自1985年4月创刊至今,已经走过差不多10个年头了。在目前全国数千种报刊之中,中国花卉报已日益显示出其独有的风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赞其是“万紫千红独一秀”。人民日报总编辑...  相似文献   

10.
2000年 10月 17日,第四届韬奋新闻奖颁奖仪式在北京举行。走上主席台荣领获奖证书者中,《深圳特区报》总编辑陈锡添格外引人注目。看到他,人们自然联想到他为特区新闻铸造的辉煌,联想到一篇《东方风来满眼春》曾产生的巨大轰动效应。 42岁才到《深圳特区报》 出生于1941年的陈锡添,1966年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湖北日报社工作。1973年,伴随着二汽建设的全面展开,他调入《东风汽车报》(原名《二汽建设报》),并担任记者组组长。1978年,老家在广东的陈锡添为方便照料年迈的母亲,调至广州外…  相似文献   

11.
言辞恳切议评报献计献策说扩版川报认真吸纳特约评报员意见阳春三月,鸟语花香。一年一届的川报特约评报员会于3月7日在成都召开。从省内各地来的20多位特约评报员,热情洋溢,畅谈四川日报今年扩版后的新气象,同时也为如何办好扩版后的四川日报献计献策。聘请特约评...  相似文献   

12.
1995年10月25日,在云南蒙自军分区召开的“《解放军报》第五次读报评报座谈会”上,当解放军报社副总编辑刘书忱对第五次被评为先进评报组的石家庄陆军学院四中队评报组提出重点表扬时,与会代表那充满赞叹、羡慕、鼓励的目光不约而同地集中到一名年轻上尉的身上。他,就是《解放军报》优秀评报员、石家庄陆军学院四中队副队长──冯玉平。诚心自荐勇擎评报一杆旗为了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军官兵对军报宣传的反映,自1990年开始,《解放军报》陆续在全军部队不同层次的读者群中设立了20个评报点,石家庄陆军学院四小队评报组应运…  相似文献   

13.
77岁的著名记者纪希晨选择了世纪末的这个秋天回到了四川日报,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临行的前夜,首都北京正在进行建国五十周年阅兵的第二次预演。1937年就投身革命的纪老伴随着共和国已经走过整整50年。明天,他就要重新踏上四川这块热土,回到35年前他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亲眼看一看那里的变化。纪老彻夜难眠。19611964年,纪希晨在四川日报工作过一段不长的时间,但他的才华横溢和深入作风却给当时的记者们留下过很深印象。今年川报迎国庆50周年联欢会,退休老记者创作了一个相声,还将纪老当年坐“专车”(…  相似文献   

14.
还没有开始向川农报投稿以前,我就喜欢琢磨川农报上的新闻标题,觉得很活,能引起人的阅读欲望,经常自己再作个标题以作比较。开始给川农报投稿后,通过见报稿标题和自己所取标题相对照,更觉获益匪浅。有几点体会,兹录于后。   一、标题要“实”但忌“死”。 1999年 8月 25日一版见报稿《江油巧打养猪“阵地战”》写的是江油市作为川北重要的仔猪生猪集散地如何确保农户稳定母猪存栏数和仔猪外销量,最初我起的标题是《品种改良 服务跟进 江油巧打养猪“阵地战”》,标题内容是面面俱到了,但太过“实”反而显得死板。见报稿去掉肩…  相似文献   

15.
中国网络书店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1999年10月亚马逊网络书店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JeffBe-zos)被美国《时代》周刊选为影响21世纪的50人之首时,亚马逊这个传奇书店再次成为全世界电子商务者注视的焦点。这个在1995年才创办的网络书店仅仅4年的功夫,其消费者就超过了1310万名,销售商品达430万种,其销售额1996年为1580万美元,1997年为13170万美元,1998年为61000万元,目前更是达到了10亿美元,销售业绩平均每季度增长50%。亚马逊辉煌的业绩使得网络书店引起了国人的极大兴趣,网络书店的数量如雨…  相似文献   

16.
王豫 《新闻记者》2005,(2):13-16
2005年1月1日,《每周广播电视》报迎来正式创刊50周年。《每周广播电视》报(以下简称《每周》)的历史,始终伴随和见证着上海广电事业的发展,并成为千家万户的良朋益友。在历史的接力棒跨世纪传递的今天,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激发创造活力,重塑报业辉煌,是事业的要求,也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十月的北京 ,天高云淡 ;金秋的人大校园 ,景色格外宜人。2002年10月12日 ,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迎来了建院50周年的盛典 ,八百余名毕业生从祖国四面八方齐集一堂 ,共同庆贺母校五十岁华诞。五十年的道路承载无数辉煌 ,庆祝建院五十年盛典的一幕幕令人流连难忘 :镜头一 :喜相逢、话友情、唱同一首歌“五轶荣庆兰台情深”在蓝天的映衬下 ,一道彩虹般的标语拱门横跨主干线南北。八方宾朋毕至 ,四海共叙情怀 ,彩旗、鲜花、欢声、笑语汇成了如歌的海洋。2002年10月12日 ,对人民大学档案学院来说是一个喜庆、难忘的日子 ,更是重…  相似文献   

18.
由工人日报李耿成、武警总部王选源和人民日报罗同松三位集报行家,于去年12月4日至6日,在人民日报老干部活动中心举办了“国庆50大典集报展览”。这次专题集报展览,共展出中央、省、地、市、县和专业报、企业报等在10月1日新中国成立50周年这天的报纸共700?..  相似文献   

19.
杨卫平:江苏吴江人;回族,1950年10月8日山生。原湖北日报社副社长、党委委员、高级记者、楚天都市报总编辑。 1996年10月,杨卫平请缨创办楚天都市报。次年2月,他被确诊患鼻咽癌,仍抱病工作,率部4年不到创造了该报日发行量逾100万份、年广告额过2亿元的骄人业绩。 2000年9月12日,杨卫平荣获我国新闻最高奖“韬奋奖”,然而他却未能看到自己的奖杯。 因病医治无效,年仅50岁的杨卫平已于同年8月离开了人间。但他献身事业的精神却为后人留下了永久的纪念。 杨卫平出身报人世家,自小便热爱新闻事业。19…  相似文献   

20.
《今传媒》1995,(Z1)
春风化雨露 润物细无声──陕西师大杂志社创业纪实文/翟博,李卫东美国新闻学教授贺享柏说:“今天,采访教育的消息对报纸和它所服务的社会都是一项挑战。”采访陕西师大杂志社确是一件难事。因为,这个拥有80多号人的高校期刊社总共办了10刊两报,全面了解百个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