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就思维方式而言,中国美学别样于西方美学重逻辑思辨的显标示是重整体直觉思维。这种审美思维特征的形成,显然与“道”有密切的关系,且对中国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试对此作一约略探讨。  相似文献   

2.
审美思维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深入分析了审美教育中审美思维的内涵和形成,它从美育心理学和思维学等学科角度提出培养学生审美直觉思维、审美意象思维和审美灵感思维的教育特点及重要性,它评价了审美教育对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数学直觉思维有三种基本形式:直觉观念、直觉推理、直觉判断,具有直接性、突发性、创造性等特点。通过以表象教学、猜想归纳、审美教育等方式启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老、庄、禅学追求的实际上是一种至高的审美境界。要进入这种境界.第一要预设一种绝对理念;第二.要确立“自然至上”和“道体浑然”的观念;第三。思维必须合乎“自然无为”和“直觉体悟”的原则;第四.还必须遵循“相反相成,圆融流转”的思维逻辑。中国古代艺术的至高意境大多由体道之心或禅悟之心所滋生和创造。体道精神的自由超拔和了无牵挂.在古代艺术意境当中皆有显现.同时也成就了国人艺术化和审美化的人生。  相似文献   

5.
《庄子》“以天合天”的体道方式实际上属于一种独特的直觉思维方式,与文艺创作中的直觉思维活动相贯通。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宋末严羽的“妙悟”论与之遥相呼应,严羽从直觉思维的角度分析了诗歌创作并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艺术标准。  相似文献   

6.
“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本体,也是通过主体的心性修养所达到的一种状态或境界。“道”不是实体,不可言说,不可分析,只能诉诸于主体的心性直觉。通过对“道”的直觉思维来把握和表达人的超越性理想和形上追求,是中国传统哲学通往形上境界的特有门径和思维特质,而这种思维特质的形成,正与肇端于先秦时期的“言意之辨”有着深刻的关联。可以说“言意之辨”既是这种超越而内在的直觉思维形成的深层原因,也是其成为传统和特质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数学直觉启发、直觉洞察、直觉选择、构造直觉和直觉审美等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以厦教学活动蕴舍的直觉思维孕育过程,尝试一条有别于公理化体系下以数理逻辑思维为主线的教学途径。凸显了直觉思维在初中教学活动中师生认知建构的作用。新课程改变了学生,也改变着教师。  相似文献   

8.
简论非线性思维的两种形式——灵感和直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完整的、成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经历“经验、理性、直觉和灵感”四阶段,后两者是思维的最高级形式,可称为“非线性思维”,是非(传统)逻辑的逻辑思维。直觉是系统理性思维的省略形式;灵感指向思维“临界点”的突破,具有“蝴蝶效应”,是主体进入忘我状态、从无序中把握有序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实在本体论推重逻辑思维,直觉则与生存本体论相联系。只有从实在本体论跳开,立于生存本体论视域,才能解除“计算性的思维”对人的感性生命和审美直觉的遮蔽。审美直觉所形成的心物相通,可引导我们达到感性生存本身和生命自由意识的深处。文学艺术审美是感性直觉和理性直觉的相互渗透和结合。文学艺术语言是产生于直觉或被直觉所激活的。  相似文献   

10.
审美直觉是作者极为重要的素质,是审美心理特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作者思维的本能表现,是作家知能、感觉、情感、理智等诸心理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积淀着一定的社会历史内涵。分析了审美直觉的三大特点,从而说明审美直觉是创作主体的感性和理性的结合,是文学作品的色彩和旋律。  相似文献   

11.
审美直觉是创作主体通过直观和客观的感性形式对艺术创作的表现性内涵加以直接把握的艺术思维洞察能力。美术教师可通过对身边具体事例的调查研究,帮助儿童深入了解审美直觉的内涵和价值并运用审美直觉引导儿童进行民间美术创作。在审美创作思维方式转变的前提下运用审美直觉探寻儿童民间美术创作的审美和创新路径,能够引领儿童进入形象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思维阶段。  相似文献   

12.
朱光潜早期美学探索的理论支架源于克罗齐的直觉论、并兼融了布洛的“心理距离说”、立普斯的“移情说”、谷鲁斯的“内模仿说”。在大量吸纳西方现代理论成果和理论方法的同时 ,将中华民族传统的儒、道、释的思想内涵溶于其中 ,最终形成自己的“审美直觉论” ,堪称当时美学研究的一种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3.
直觉思维方式是中国传统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内含着重要的创造性品质,这种创造性品质对于当代研究生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当代研究生在吸取中国传统的直觉思维形式的合理因素的同时,还应积极吸取其缺陷所带来的教训,把直觉思维的合理因素同逻辑思维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实现直觉思维的真正内化,促成创造性思维素质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型人才方而肩负着特殊使命。”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也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包含六个要素: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横纵思维。其中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是人类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也是实现创造性思维的主要过程,故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这三种基本思维的培养。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很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强调前因后果的推理,而忽视了对直觉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的本质造成误解,认为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从而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谈谈笔者对数学直觉思维及其培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与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一个民族前进的蚕竭的动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核心是创新性思维的培养,直觉、想象力、情感的自由状态是创新性思维产生的关键,而在直觉、想象力、情感的自由状态的开发中,审美教育是最主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几个例子阐述了直觉思维的重要性.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直觉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7.
俞昕 《中学教研》2008,(12):1-3
徐利治先生曾经讨论过一个关于“数学创造力”的公式:创造力=有效知识量×发散思维能力×抽象分析能力×审美能力.此式中的“审美能力”是指心灵中感知数学中的和谐性、简单性、对称性及奇异性的一种直觉能力.从数学发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的审美能力来自审美直觉.任何数学科学的创造发明都产生于观念的选择,而最佳选择的出现归因于无意识里的“审美直觉”,这种直觉是人类一种最高层次的心智本能,正是这种心智本能会导致发明创造.心智本能在人的心智机制中往往潜藏得很深,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王文作者把“直觉思维具有逻辑性”观点绝对化提出异议;并提出自己“直觉思维在具有逻辑性的同时具有非逻辑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本从禅与诗的契合点上,即刹那之悟:审美直觉的突发性、不涉理路:审美直觉的直观性、自证自得:审美直觉的独创性三个方面,探讨了禅悟和宋代诗歌美学理论中“妙悟”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梁宗岱是现代文学京派文学批评的重镇。1944年,他创作了长篇美学论文《试论直觉与表现》。在此文中,他批判了克罗齐的“直觉即袁现”说,并从自己的诗歌创作和审美批评出发,将审美创造过程分为受感、酝酿、结晶和表现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深入地揭示了审美期待的表现、审美意象的生成、审美体验的回味及审美传达的整体过程.深化了中国现代美学在审美创造论方面的研究,其理论创新思维对当代美学的建设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