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毛泽东思想的基础是科学,核心是辩证法。毛泽东科学技术辩证法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最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的部分。毛泽东在其科学技术辩证法思想中,概括出一个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纲要;指明一条文理相通的成才道路;总结出一个发展科学的“百家争鸣”方针;提出一项开展“技术革命”的战略任务;作出一个“物质无限可分”的科学辩证法预言。  相似文献   
2.
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科学方法,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教学信息系统结构和调控的优化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各要素。并在古之训:“传道、授业、解惑”里注入现代教育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指引下,一部分哲学、自然辩证法工作者深入开展了对著名自然科学家的哲学思想、科学方法论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其中,李醒民同志在《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发表的《世纪之交物理学革命中的两个学派》等三篇文章(以下简称“李文”),运用了比较丰富的原始资料,评介了马赫、彭加勒等所谓“批判学派”的科学哲学思想,提出了一些不同于传统观点的看法和估计,对活跃思想,繁荣学术,丰富和改进我们的哲学原著教学和研究工作,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生产力ABC“三因素说”未能完整表达马克思的原意。“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把生产力看作是动态的、多变量的系统合力,包括了科技力和管理力在内,突出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是马克思的历来的、明确的观点。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现代科技力在提高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和增强综合国力中的革命性质、多种功能、核心地位和决定作用作出的新概括,坚持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和生产力论,是“科技兴国”的理论基石。科学技术是潜在的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必须通过教育训练、技术创新、实验探索、科学管理、科技立法、市场竞争、科学联盟、科技计划等途径、方式和转化机制,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变为“第一生产力”,实现“科技兴国”。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的思想基础是科学,核心是辩证法。毛泽东科学技术辩证法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最富有时代气息和现实意义的部分。毛泽东在其科学技术辩证法思想中,概括出一个马克思主义科学观的纲要;指明一条文理相通的成才道路;总结出一个发展科学的“百家争鸣”方针;提出一项开展“技术革命”的战略任务;作出一个“物质无限可分”的科学辩证法预言。  相似文献   
6.
“社会科学是生产力”不仅从理论可以证明,而且在实践也得以体现。社会宁通过与人力资源开发、知识管理、知识决策、信息获取和知识创新才能实现。必须走技术性和产业化研究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中央党校的题词。它概括了毛泽东同志在领导我党从事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一贯倡导的根本原则,是我党的思想路线和优良作风。 邓小平同志高度评价毛泽东同志倡导和确立的实事求是原则,指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同志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同上)又说:“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人文的关系问题是科学史、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问题 ,也是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尤其科学与人文的融合问题更是高科技世纪直接支配现代化社会文明发展进程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因其涉及到大量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历史与现状研究 ,时间跨度很大 ,需待解决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 ,具有相当大的复杂性和综合性 ,故而有很大难度。可喜的是我国青年学者黄瑞雄博士以其理论勇气和钻研精神迎难而上 ,敢于啃这一难题并取得了突出的成果 ,他的《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科学人文主义思潮研究》一书 ,是一…  相似文献   
9.
举世公认,爱因斯坦是伟大的科学家,又是杰出的思想家。人们对他的科学思想、社会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已有较多的研究,相比之下,对他的教育思想则重视不够,也研究得少,这不能不说是我们研究工作的一个缺陷。 爱因斯坦六岁上小学,二十一岁大学毕业,其间受学校教育达十五年之久,他进大学读的是师范系,相当于师范学院。毕业后,当过两年家庭教师和中学代课教师,还当过七年专利局的技术员。1908年以后步入大学讲台,先后担任过伯尼尔大  相似文献   
10.
自从斯大林发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以来,几乎所有的哲学教科书和哲学词典,都把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为;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推广运用。去年经过修改重版的艾思奇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仍然沿用这种提法。我们在多年的哲学教学中,碰到不少学生提出质疑;如果象书中所说,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而创立的,那么第一,先有辩证唯物主义,然后才有历史唯物主义;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只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不是马克思主义完整的世界观。这该是合乎逻辑的结论。然而这两点结论并不是正确的。因为它们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历史事实,也不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有关论述的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