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玉琮 1986年隆德县沙塘新石器遗址中出土。高19.7、宽8.1厘米,长方体、内圆外方,内径6.4厘米,高3.1厘米,四角切割成高2厘米的三角形,切割技术较为熟练。通体呈白色,局部杂有绿条带,素面。磨制精细光滑。钻孔技术由两端对穿。1996年8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组鉴定认为,该玉琮体积较大,玉质坚硬,制作技术较先进,是新石器玉器中的佳品,确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相似文献   

2.
昆仑文化是根基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思想之源、艺术之源、精神之源,特别是昆仑文化的四大意象系统,即神话意象、宗教意象、文学意象、政治文化意象等已深入人心。将昆仑文化作为一个学术体系,或者作为青海地方文化的标志,可以使人们对整个青海历史发展过程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昆仑”一词虽在先秦古籍中就有所见,但历代的古书注释对“昆仑”的确切含义均语焉不详,只指出它是一个地名。“昆仑”是我国古代一个十分重要的地理名词和文化名词。解开昆仑山的名源之谜,其意义不仅在于确认最早以“昆仑”命名的自然地理实体的所在,更有助于探讨昆仑地区远古民族及昆仑神话系统的某些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昆仑山是中华民族之根,昆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昆仑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创造性、多元性、开放性、衍射性和凝聚性,其他各种地域文化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其主体特征派生而成。神话传说是昆仑文化中一支劲旅,西王母的形象孕育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初情愫。  相似文献   

5.
《楚辞ˇ涉江》中的“昆仑”究竟在何处,一直是学术界孜孜以求而未解的历史悬案。从古文字结构和先秦时期湘西之濮神话信息分析,上述“登昆仑”应指神话学中的“昆仑”,神话中的昆仑山神应指伏羲兄妹。神话学“昆仑”山当在楚“南郢之邑”附近,其对应的现实中的山体是今湖南桃江县的浮丘山。  相似文献   

6.
昆仑障考     
昆仑障考李正宇一、昆仑障与昆仑塞《汉书·地理志》敦煌郡广至县班固原注:“宜禾都尉治昆仑障。”从班固原注我们知道:1.昆仑障在西汉广至县境内;2.昆仑障又是宜禾都尉府。汉广至县的范围约当于今甘肃省安西县的西北部,昆仑障即在此区域之内。《后汉书·明帝纪》...  相似文献   

7.
昆仑是我国神话系统里的奥林普斯山,为群帝诸神之所居,是战国秦汉一种宇宙模式理论里天地之象征,是袖珍本的小宇宙.它的初型是我国西北部某一高山(看来祁连山跟昆仑关系最大).以后随着我国幅员的扩大、文化的广披,昆仑的地望有向西移动的趋势,到了秦代,已经用来指新疆之昆仑了(李斯《谏逐客书》“昆山之玉”便指和田美玉).  相似文献   

8.
从战国后期到西汉中期,昆仑神境的高度呈现逐步盘生的趋势,人们在展示昆仑景观时。由早期的平面推移变为立体伸展。这种趋向反映在神话文献中,也体现在字书对昆仑一词所作的解释上。昆仑神境出现立体提升的走向,其动力来自至尊天神的确立,人们把昆仑视为前往天宫的桥梁。昆仑神境的高度在持续盘生的同时,还出现宫廷化、富贵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考古、语言、宗教、地名以及口碑资料等许多方面进行了论证,对于"昆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研究。本文认为,作为民族群体名称,"昆仑"是我国孟高棉语族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克木人在古代文献中的一种称谓,因这些民族古老而浓厚的公鸡崇拜而产生;作为国名,它是历史上他们建立的一个古国;作为山名,是今天云南省西部的高黎贡山。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的光辉词章《念奴娇·昆仑》(以下简称《昆仑》)有无象征意义,象征什么,解说者向来意见纷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三种:第一种意见,也是最多数人的意见,认为昆仑象征旧中国,上阕开头三句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和悠久历史文化,继写旧社会制度所造成的苦难,下阕号召要进行中国革命,进行世界革命,反对帝国主义,第二种意见,也是次多人的意见,认为昆仑就是自然界的昆仑,作品的主题是诗人在抒发改造大自然理想的同时,寄托着彻底改造旧中国、改造旧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