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关联理论认为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包含归化和异化两种途径。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为跨文化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本文借助文化关联的认知语境获得最佳关联,实现译语与源语高度一致的文化效应。  相似文献   

2.
谢群英 《英语辅导》2008,(3):111-114
模因是在生物进化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被看作为文化信息的传播单位。本文探索模因的文化隐喻,分析英汉语言使用中模因的语用价值,讨论模因的文化隐喻翻译及其翻译策略,从关联论的视角,关注语用语境推理,从语言层、文化层、认知层和交际层多维度解读和翻译各类型语篇中的模因现象,揭示模因翻译的动态性及其文化、语用本质。  相似文献   

3.
任何一种语言必然承载着某种文化,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深深地植根于文化之中,两者互为影响,相互渗透。文化负载词汇是语言与文化的结晶。它反映了某个民族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以及生活方式。任何翻译活动都无法脱离文化语境,翻译的任务是将源语的思想内容和价值观念展现给目标语读者,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是反映民族特色和风貌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点。如何准确地翻译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对于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帮助目标受众跨越文化鸿沟,理解中国文化符号的文化内涵十分重要。译者运用文化关联理论,从目标语的认知文化语境中传递源语的文化信息,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深刻内涵,其英译宜采用音译、直译和加注法等翻译策略并遵循功能对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邓雪玲 《考试周刊》2009,(13):37-38
语用翻译中的等效前提是正确认知和理解源语,而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是要找关联,靠推理。而在关联理论解释下的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之所以能配合默契,主要在于一个最佳关联模式——关联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关联理论来指导语用翻译。本文从语境关联、文化关联和翻译过程阐释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关联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比较系统地研究制约新闻文本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首先指出新闻翻译的本质是一个决策过程,涉及源语作者的信息意图以及源语作者和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这两个因素。其次,从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相互认知语境,源语作者相关文化假设在译语读者认知语境的缺省以及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认知语境相矛盾三种情况探究新闻翻译策略,以期实现译语读者在付出有效的努力之后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7.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因为源语和目的语之间存在着关联差距,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语言中的文化个性和文化缺省模式。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中的最佳关联性角度指导译者采取何种翻译策略去解决文化缺省的移植问题。并指出译者在译文中尽量保留原文的异质,并没有违背关联翻译理论关于翻译应该让读者用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讨论了关联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活动是一个双重示意-推理的语言交际行为,可译性问题是一个视作者的交际意图和听话人/读者的认知语境而定的动态问题,而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的目的在于获得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与源语作者交际意图的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的"文化转向"开拓了翻译研究的新视野,翻译研究从语言层面转向文化层面,翻译被看作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强大的解释力,用其分析翻译中的文化误译现象可以发现,充分照顾到译文读者认知语境的有意误译,使得译文读者只需付出很少的推理努力便能找到原文与其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译者也应发挥主体性与创造性,避免无意文化误译的产生,并充分运用有意文化误译以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杨晓丽  安静 《文教资料》2011,(2):31-33,88
关联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站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进行跨文化交际。译者在源语认知环境中寻求关联并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作出动态适应。关联理论在W.J.F.詹纳尔的《西游记》译本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詹纳尔为翻译《西游记》中的文化内容,采取了多种手法,主要有直译法、意译法、替代法及注释法。本文通过评析具体例句指出,在翻译涉及文化内涵的文本时,译者应灵活采用翻译方法,在忠于原文作者和忠于译语读者之间找到最佳平衡,实现最佳关联。  相似文献   

11.
语篇认知能力是构成学习主体翻译能力的一个重要维度,但语篇的复杂性与深厚的历史文化语境等因素常常被忽视。对原文语篇历史文化语境及其语言风格的认知和把握影响学习主体的翻译决策。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宜引导学习主体关注语篇的历史文化语境,强化学习主体对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以使其逐步形成比较稳固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用学是一种有关语言使用的理论,属于语言运用范畴。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的目的在于获得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与源语作者交际意图的最佳关联。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初步探讨语用翻译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3.
翻译认知理论与译者的主体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关联理论,翻译也是认知过程,而译者是沟通源语作者与译语读者、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桥梁。因此,翻译认知活动的主体即译者,既要推断出源语作者想要表达的信息和意图,又必须对译语读者的认知语境作出正确的判断,特别要处理好原作、原作者和译语读者的三元关系,从而有效地发挥其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翻译是一种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语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非语言语境又可再分为文化语境、风格语境和情景语境。翻译的最终目标是追求源语和的语间语境上的最大对等。  相似文献   

15.
文本的生成有赖于"文化语境"。翻译,作为对原作的一种阐释,不能忽视原作所赖以生成的"文化语境";同时,为使原作的生命在新的文化土壤里得以延续,翻译也必须兼顾译入语的"文化语境"。文章通过引用实例来分析源语文化语境中的地理环境、思维方式、历史背景及历史典故等对原文本解读的影响,并运用相同实例进一步阐述译入语文化语境在译文表达阶段对翻译策略的制约,可用意译法、归化法和类比法等策略来传达源语语境下的原文,使译文的表达贴切自然,使原作的生命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6.
文化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明示-推理的认知过程,这为文化翻译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译者应充分考虑译语环境下译文读者的认知能力,视具体情况采用直接翻译或间接翻译,以帮助译文读者找到原文与译文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17.
左立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62-164
翻译是架构在两种语言以及文化基础之上的交际活动.文化语境在此交际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忠实地解构源语文本和准确贴切地用译入语表达原文的思想,都离不开对翻译文本所处语境的阐释.首先对语境理论发展做总体的简要回顾,然后结合英汉语言结构的差异分析文化语境和翻译教学的关系,并以此进一步探讨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论文化语境下的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涉及很多文化因素,文化语境在文学翻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学翻译受到包括源语文化语境、译入语文化语境和译者文化语境在内的文化语境的影响,译者从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选用及文本的理解与阐释这一过程中,无不打上文化语境的烙印,因而作为文学翻译活动的主体和创造者,译者应具有深刻的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建筑艺术文化的翻译是中国文化向西方文化的传播输出。它的翻译既包括一种语言内不同变体间的转换,语言与艺术形式的符号解读、转换,还包括不同语言之间的"语际转换"和重建。"语内解码"的过程是分析艺术作品"形"与"质"的关系,解读古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和特质;"语际转换"则是译者对于译品(古建筑艺术)从源语到目的语的"深度翻译"。  相似文献   

20.
从认知的角度来说,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修饰的手段,更是人类认识和表达世界经验的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隐喻的翻译是源语篇章到目的语篇章的映射。当源语篇章和目的语篇章读者对隐喻具有相同的心理运行机制时,译者可采用映射对等翻译策略。但由于不同语言文化的隐喻具有异质性,当源语隐喻的源域和目标域在目的语中无法找到对应的源域和目标域时,应采用偏移的等效翻译策略和语用等效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