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当代美学更应该从李泽厚"接着讲"。朱光潜先生本人的理论就是在自己"意象论"基础上"接着讲"的。李泽厚实践美学也是在自己理论上不断"接着讲"而形成的。当代其他主要美学思考也是接着实践美学讲。实践存在论美学是在李泽厚实践美学基础上"接着讲"的成果之一。这一学理语境是学术生态自身淘洗的结果,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美学奠基人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就编写出版了《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谈美》等几部美学专著。朱光潜也是我国现代比较美学和比较文学的拓荒者之一。他的《我与文学及其他》《诗论》等著作都是在对比中西美学思想的基础上,来探讨中国诗歌的特点的。  相似文献   

3.
1981年李泽厚同志在《康德哲学与建立主体性论纲》一文中提出了他的哲学是主体性哲学。什么叫主体性哲学?他作了一些说明。他说:“人性便是主体性。”(《李泽厚哲学美学文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150页。以下引用该书只注明页码)人性“也是今天哲学的中心课题”(第155页)。这说明他的主体性哲学是以人、以人性为基础和中心的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美学思想论纲张大明朱光潜是现代美学大师。其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变态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诗论》、《我与文学及其他》、《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等。他的美学体系及其特点,他的美学与现代文...  相似文献   

5.
中国美学研究的独特视境——汉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八一年朱光潜先生在《中国古代美学简介》一文中指出,汉字中蕴涵着极其丰厚的美学思想,汉字与中国美学的关系问题应是中国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便是在朱先生的启发下,力求从宏观方面大致勾勒汉字与中国美学关系的基本构架,并对  相似文献   

6.
最后的辉煌——《朱光潜全集》编辑手记朱欣欣(安徽教育出版社副编审,合肥,230063)1993年隆重地落下它辉煌的帷幕。经过六年的艰辛劳作,我们终于推出了一代美学宗师朱光潜先生的20卷全集,作为全集的主要责任编辑之一,我总觉得该说点什么。时下最流行说...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我在美学研究中与朱光潜及蔡仪的关系的简略检讨二、美学翎域里的唯物主义和唯心全义的基本区别三、朱光潜的唯心主义美学的反动性四、蔡仪的唯物全义美学的缺点和错视五、美是什么和美在哪里——一个筒短的初步同答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美学自王国维首次从西方引进以来,虽经过宗白华、朱光潜、李泽厚等人的不懈努力而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园,却总是给人一种拾西方牙慧的感觉,缺乏中国本土的特色。康德的崇高理论启示我们中国当代美学研究应该把握时代精神、回归人本身、回归艺术本身。  相似文献   

9.
钟名诚近期出版的《20世纪“另类”批评话语———朱光潜研究新视阈》(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6月;以下简称《朱光潜研究新视阈》),诚如其名,确实开辟了朱光潜先生研究的新视阈。被称为“美学老人”的朱光潜先生,是与中国美学联系在一起的,“美学作为一门科学,柏拉图、莱辛、维柯、歌德、黑格尔和克罗齐这些美学大师的著作,能够在中国广泛流传,都和他的名字分不开”[1](P.137),他“是半个多世纪以来最系统全面地把西方美学介绍到中国,创建了使之与中国传统美学相结合的独特的美学理论,使美学在中国以科学的形态得以发展的最重要的最有成效的…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五十年代以后,美学界对关的本质的看法有诸多观点,要么偏重于主,要么偏重于客观,还有的学者从审美活动主客体的关系来探寻美的本质。着重于从美的关系探讨美的本质的学者,有李泽厚、周来祥、朱光潜。李泽厚从主体性实践理解美与人的关系,从美的社会性把握美的本质,建立了实践美学论。李泽厚的理论,使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美本身与人的自由结合在一起,摆脱了主观论美学和客观论美学。  相似文献   

11.
郝铭鉴,笔名雷刚、贺征、斯言、楚山狐等。江苏建湖人。196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文系,1968年分配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后借调至市文教办公室工作,1978年调上海文艺出版社文艺理论编辑室。曾任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文艺出版总社副社长、上海文化出版社总编辑,兼任《咬文嚼字》主编、《编辑学刊》主编等职。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上海编辑学会、上海语文协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责编图书《朱光潜美学文集》、李泽厚《美学论集》、《巴金论创作》等。主编或参与主编《文艺鉴赏大成》、《文化鉴赏大成》、《中国新文学大系》、《艾青论创作》和《革命烈士遗文大典》等。  相似文献   

12.
老子美学的特征是什么?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第一卷曾有专节论述,认为在那“无为而无不为”的“道”中“包含有对人类审美和艺术创造活动的特征的深刻理解,或者说和这种理解相通的东西。”《中国美学史》的作者,虽然从哲学高度对老子美学的特征作了理论概括,但并没有明确指出老子美学的特征是什么,也没有表明老子是否有独立完整的美学思想。因此,对老子美学特征的认识仍须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诗论》可以分析,朱光潜对王国维美学思想进行了辩证重解。在诗歌本质和功用方面,朱光潜认同王国维超功利性审美独立价值观,在“超脱观”基础上,把“人生艺术化”作为美学旨归;从生命层面,朱光潜颠覆性地重解王国维“境界说”等美学术语,在理论构架和深层思理上摒弃了王国维感性和零散型特点,以《诗论》构建了严整科学的现代美学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美学?美学的对象是什么?这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美学时首先遇到的问题.我国美学界在"文化革命"前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归纳起来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美学研究主要以文艺为对象,认为美学就是文艺理论.如朱光潜先生强调美学必须"以艺术为中心对象",认为"只有先把艺术认识清楚,然后才能认识一般现实生活中的审美性质."马奇同志也认为:"美学就是艺术观,是关于艺术的一般理论……它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美学着实风光过一段日子。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学大讨论人们都是知道的,其中涌现出来的几个突出人物后来也成了大家,比如李泽厚、朱光潜、蔡仪、高尔泰、蒋孔阳等。二十年后,又出现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讨论,论题基本是这些人和相应流派观点的扩展或深化。这两次讨论在社会上都有很大的反响,均在年轻人中间引起了学习美学的热潮,其意义已经超出了单一的学科领域,而代表了一种文化现象。甚至可以说,它们代表着一个时代:对知识的虔诚时代。后来情况出现了一些变化。受经济大潮的冲击,美学像另外一些人文学科一样,由中心区域被挤迫到了社会文化的边缘。于是,就有了美学危机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张明桃 《教师》2013,(7):48-48
高中语文必修四,既提到了有一种思维形式叫二难推理,也有名著导读《谈美》之介绍。二难推理为什么会不好回答?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前者,我问专攻过数理逻辑的老师,曰:讲不清。后者,我查所有美学家及哲学家之解说,曰:无定论。天下的读者们啊,当你们读完了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掩卷深思,还不知道美是什么,那就抽点时间看看这篇短文吧。  相似文献   

17.
向前走     
人们常说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因此需要不停地向前走.我一直以为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我早已习惯了早晨在忙碌中度过,傍晚如赶集般步履匆匆,人生路上我就在不停地向前走.可前段时间,我在阅读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谈美》时,读到书的最后一篇《慢慢走,欣赏啊!》,里面讲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风景极佳的大路上,有一条标语写着“慢慢走,欣赏啊!”  相似文献   

18.
郝铭鉴,笔名雷刚、贺征、斯言、楚山狐等。江苏建湖人。196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学院中系,1968年分配到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编辑室,后借调至市教办公室工作,1978年调上海艺出版社艺理论编辑室。曾任上海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艺出版总社副社长、上海化出版社总编辑,兼任《皎嚼宇》主编、《编辑学刊》主编等职。中国语报刊协会、上海编辑学会、上海语协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责编图书《朱光潜美学集》、李泽厚《美学论集》、《巴金论创作》等。主编或参与主编《艺鉴赏大成》、《化鉴赏大成》、《中国新学大系》、《艾青论创作》和《革命烈士遗大典》等。[编按]  相似文献   

19.
直觉说的困惑──朱光潜对克罗齐的美学批判李建东一、美学的艺术批判作为本世纪西方第一位重要美学家的克罗齐,其主要艺术观点集中在其《美学》(中译本《美学原理》是其中的一部分)、《美学纲要》两书。他所创立的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人本主义美学的第一个重要流派。...  相似文献   

20.
    
读齐邦嫒女士的《巨流河》,书中有一个细节很令我感动,是齐邦嫒回忆关于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一件往事。有一年,朱光潜先生邀请齐邦嫒等人去他家喝茶,时令已然是深秋,走进朱先生的小院,见满地都堆满了厚厚的落叶,人走在上面,发出“飒飒”的响声。有一位男同学见此情景,便拿起院中的一把扫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