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秦 《新闻知识》2001,(10):9-10
从晚报社会新闻演变的历史角度看,晚报社会新闻可分为批评性、歌颂性和生成性三类。历史地看,第一类的社会新闻诞生最早。代表作有40年代重庆新民报晚刊揭露的洋狗事件。此类社会新闻诚如邵飘萍所言,“对于社会中发生之事件加以深刻之观察,而发现其隐秘,以攻破社会之黑暗。……故欲知一国社会程度之高下,观其报纸所载社会新闻之意向,即可洞察其大概。”第二类歌颂性社会新闻大量诞生在建国后,名篇有新民晚报记者吴承惠采写的《他又走上了正路》等。建国后,我们给社会新闻所下的定义无不集中在这第二类。如丁世义:“社会新闻是以…  相似文献   

2.
搞好经济报道,是党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大局服务的要求。因此。它与时政新闻等并称为“硬新闻”,是媒体报道的重头戏。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各种经济现象日趋活跃,公众对经济报道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可是,传统经济报道中“概念+数字”的乏味形式又使读望而却步,读经常反映的是:经济新闻不如社会新闻鲜活、吸引人。怎样才能增强经济新闻的可读性,激发读的阅读兴趣呢?笔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发现经济类报道可适当借鉴社会新闻、娱新闻等“软新闻”的报道方式,对其进行“软化”,以赢得读。  相似文献   

3.
在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社会新闻占据一定量的比重。社会新闻引人关注,也容易引出争议,因此,把握好社会新闻的“量”与“度”,是新闻采编人员要认真细致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的电视新闻“软处理”,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让“软新闻”真正软下来,进而使“软新闻”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空间;二是让“硬新闻”在不失“硬”特征的前提下,合理地保留“软”内核和深化“软”内容。“软新闻”即社会新闻。尽管学术界对社会新闻概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并没有影响社会新闻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软新闻”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强化,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软新闻”和由“软新闻”引申出的“软处理”。这里的“软”是指情趣性,“硬”则是指思想性。“软”并非软绵绵,更不是追求低级庸俗的东西,而是指新闻事实的表…  相似文献   

5.
谭丽莎 《新闻界》2004,(2):80-80
什么是“运作新闻”?顾名思义,即是媒体所报道的新闻不是像正常的新闻那样,是记者从社会生活中所发现和采写的;而是有些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专门策划、制作出来的。“运作新闻”经常出现在激烈的商战中,最常见的表现形式是,某些公关公司收取了企业的钱,然后制作出赞美、吹捧该企业的新闻;或者是攻击、打压其竞争对手的新闻,拿到媒体上去公开发表,通过新闻媒介的舆论力量.以形成强大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闻之“德” 新闻人“掌握”着被称作“社会雷达”和“社会监测器”的新闻传媒——这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机关”。新闻舆论引导人们调整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从某种意义说,舆论促进着社会的稳定和全面、协调、持续发展。因此新闻人的职业是光荣而崇高的。  相似文献   

7.
吴言 《新闻三昧》2004,(10):25-25
读报很喜欢看社会新闻,但社会新闻如果过多地报道一些鸡零狗碎的刑事新闻,就显得乏味了。最近新民晚报抓的两例社会新闻绝对有意义,既有趣又有味。  相似文献   

8.
李辉 《今传媒》2005,(11X):51-51
随着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与大众文化的崛起,我们的媒体现今正沿着“新闻八卦化”和“八卦新闻化”的道路大步前进。在商品经济冲击下,有些媒体为了抓住读者的眼球,无关社会大众利益的事件侵占了大部分新闻版面,八卦事件一再成为新闻焦点,而新闻自身的品质已不再重要。  相似文献   

9.
度的概念来自哲学。任何事物都有保持其质的度,新闻也不例外。新闻的度是指在将新闻事实写成新闻作品并将之发表的过程中,保持新闻的质的数量界限。新闻的度有时直接表现为数量,而在多数情况下表现为一种态度和程度。新闻的度至少应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媒体和编辑、记者对某一新闻事件、某一新闻人物、某一社会现象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新闻需要发现,需要记者有一双慧眼对发生的新闻予以及时准确地发现。记者缺少发现的能力,就无法占有新闻资源。新闻为什么需要发现?按照现代传播学理论,新闻本质上是一种信息。而且这种信息是一种社会信息。事实上,信息有显现的也有暗含的。既然有的信息是暗含的,那么发现或者找到世界上迄今还没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广泛传播的、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实,是我们众多媒体每天所必须做到的。我们一些媒体,尤其是对于党报来说,很多新闻还是通过记者的新闻眼从众多隐藏着的信息中筛选鉴别出来的。这一类信息不是像发生了什么车祸、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1.
汤山 《声屏世界》2004,(9):22-22
关注民生、反映民意是新闻发展的方向,也是坚持“三贴近”的具体体现。《南京零距离》自开播并取得巨大的社会反响以来,“民生新闻”这一概念越来越清晰,并受到大家的重视和关注。《1860新闻眼》《服务到家》《新闻坊》等栏目的共同特点是内容贴近受众,并给百姓“话语权”。但在“民生新闻”冲击波的作用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  相似文献   

12.
关于“新闻”,人们已经做了和必将去做许许多多的章,本只涉及会议新闻与社会新闻的两个问题的两个小角度,与新闻界朋友探讨之,并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我们生活在一个“策划”的时代,在很多社会经济文化活动中,都可见策划的影子。同样,以全面报道社会、经济、生活为己任的新闻也越来越频繁地与策划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吴迪 《新闻知识》2001,(5):31-32
40年代《申报》的社会新闻版,经常刊载上海本埠或全国各地的珍闻异事巨案异象、风花雪月等等新闻事件,都是当时的广大读所喜闻乐见的,然而,1948年4月至7月《申报》却刊登了一系列最终被证实是假造的关于“杨妹事件”的连续报道。人们因此不禁要问,在当时中国享有极高声誉的《申报》缘何做出了这样对广大读极不负责的报道,以及究竟是哪些因素诱发了此系列报道的出炉,现在就让我们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以历史的眼光去审视这一引起当时社会轰动的新闻事件,并揭示出对新闻“把关人”在判断新闻真伪和决定新闻权舍时,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李琴 《军事记者》2005,(12):26-27
画家以线条和色彩描绘客体,音乐家靠音符与节奏表达创作意图,记则用新闻语言进行报道。什么是新闻语言?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观点,直到今天也没有统一说法。马向伍、蓝鸿教授在《新闻语言分析》中定义;通过新闻媒介,向人们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语言,即为新闻语言。简言之,新闻语言是表述新闻事实的手段,是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自律他律“双管”提升娱乐新闻品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所有新闻类型中最“软”的品种,如今的娱乐新闻已从化新闻分化出来,并有吞并化新闻,与政治、经济、体育、社会新闻相比肩之势,成为报纸最受欢迎的板块之一。但是繁荣的背后,媚俗、虚假、炒作的低俗化倾向,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骆正林 《记者摇篮》2004,(11):35-36
社会生活纷繁复杂,记者只有深刻地了解社会,把握社会,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判断出新闻事件的价值所在,并使新闻事件在报道中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前段时间,关于南京长江大桥“跳桥事件”引发的报道,如果记者能够对新闻背景进行全面的了解,也许报道的社会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18.
新闻策划是媒体运作中一项复合性工程,指的是媒体新闻编辑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从事的决策与设计性工作,以及对新闻传媒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媒体对已占有的新闻线索、新闻资源按照新闻规律进行有创意的谋划和设计,并制定出可行的报道计划,使宣传达到一定规模、一定层次、一定深度,并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9.
新闻网页与报纸的版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在传统印刷报纸上,编辑的意图可以用多种方式表达,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版面语言,而网页在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也能够起到类似的作用。前段时间,新浪网对新闻频道下的国内、国际、社会三个新闻版块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版,从改版后的网页编辑风格,可以看到新浪网新闻传播理念的变化,给人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张昆 《今传媒》2006,(9X):7-8
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八荣八耻”,不仅是当今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总纲领,也是新闻传播工作的道德建设指南,是新闻职业道德的基础。在新闻传播实践中,落实“八荣八耻”的精义,对于提升新闻传播工作的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对于履行新闻传播媒介的社会责任,对于充分发挥新闻传播媒介的建设性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