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句子运用中的艰涩之弊,除上文所谈的两种表现外,还突出地表现在滥用长句上。长句,从单句看,主要是由句子成分数量多(同类成分和异类成分),成分结构复杂造成的、从复句看,是由分句数量多,层次多,分句结构成分多而复杂等造成的。这两类长句,内容的容量都很大,也有相当强的表现力,所以,在语言表达中,是经常要用到的。使用长句,要注意最基本的两点:一是要看需要,二是要使用恰当合理。可是,有的人却随意乱用滥用,这样,所造成的弊端之一,就是艰涩难读难解。长句运用中有两种情况:一是只是长,而无语法逻辑错误;二是不单是…  相似文献   

2.
复句与句群     
单句是最小的语言表述单位,而复句,则是单句的扩充。我们在需要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时,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按照某种逻辑联系组合在一起,这就构成了复句。进入复句后,原先的各个单句就成为复句中的分句,各分句之间小的停顿,一般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结束时有大的停顿,则常用句号、问号、叹号等表示。 复句对单句的扩充,不是简单地表现为语言单位增多,句子加长,而是指由逻辑关系联缀起来的句子关系的增加和意义的复杂。也就是说,界定单句与复句的标尺不在句子的长短,而在于内部的结构状况。如果一个句子中的语言单位…  相似文献   

3.
在句组中,那种只由两个或三个简短单句组成的简单句组,意思比较单纯,结构也简单,一般说来,组织和使用都比较容易。可是,复杂的句组,情况就不同了。这种句组,思想内容多,结构也复杂:它往往由众多的句子构成,而句子,可能是结构复杂的单句,以及复杂的多重复句,复句的分句又可能是复杂的句子形式;同时,它的结构层次也多,结构关系也复杂。这种句组,无论是  相似文献   

4.
一个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的:一个句组(也称句群)或文章段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单句,以及复句)组成的。无论是分句,还是句子,当它们多个连在一起组成复句或句组、段落时,它们之间就在意义上或结构上发生这种或那种关系而有机地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但其中的每个分句,或者每个句子,却仍有相对完整的意思,和表达这种意思所必备的结构形式,它们之间的界限是分明的。例如:  相似文献   

5.
“特别是”是语言运用中的一个常见常用的插入语。它可用于单句或复句的分句中,用来联系单词或词组;可用在复句中,用以联系分句;也可用到句组中,联系着其前后相关的句子。“特别是”所联系的前项与后项,有的是集体与个体的关系,既后项是前项中的某个个体;有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既后项是前项的某一组成部分;有的则是并列关系,即前项与后项是平等的并列关系等。不管上述的哪种情况,它都可以表达某些特殊的语义,主要的是强调和突出它所引领的部分(即后项)所表示的人、事物或某  相似文献   

6.
在语言运用中,如果同一个语言单位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或异类错误,这就是一种综合错误。语言单位有多种,主要的是:语素、单词、词组(或叫做短语)、句子、句组(或叫做句群)。综合性错误多见于句子和句组中,而句子又有单句、复句之别,所以,也可以说,这类错误多存在于单句、复句与句组中。本文所要谈的是单句运用中的综合性错误。先看两例:  相似文献   

7.
广播语言要尽量避免使用长句,因为主、谓、宾成份离得远,附加成份一大串,播音员难读,听众不得要领。下面说说几种变长句为短句的方法。 (一)把一个复杂的长单句变为一个并列复句。如:“我们这些电大学生要考政治经济学、形式逻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应用写作。”宜改为:“我们这些电大学生要考政治经济学、形式逻辑、中国古代文学,还要考中国现代文学、应用写作。”这样,句子由紧变松,听起来顺耳。  相似文献   

8.
电视解说词必须考虑上口与入耳两个条件。电视解说词中的长句子,既不利于播,也不宜于听,还会直接影响传播效果。目前解说词中不适合电视特点的语句却比比皆是。特别是一些字数多结构复杂的长句,播音员播起来像念“绕口令”,观众听起来像听“糊涂话”。电视解说词怎样才能符合观众的听觉要求呢?首先要求电视记者在简洁明快、可听性上做文章。本文结合自己的编辑实践,谈谈长句改成短句的几种方法。一、拔取“铆钉法”。本来是一些说起来很简单的短句,可是有的人写起来却偏要加入一些关联词,将其组合成结构复杂、句子臃肿的长句子。句中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顿号的错用,除本题上篇所谈的两种外,还可以举出以下几种: (一)在复句的分句之间错用顿号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停顿是用逗号或分号表示的,而不是用顿号表示。如果使用了顿号,那就会将复句误变成单句,将复句的分句误变成句子成分,因而歪曲和错误地改变复句本来的语法逻辑关系,并使句意不确或发生错误。  相似文献   

10.
广播稿怎样才能做到明白如话呢? 我认为每一篇新闻稿在写作上应当注意: 一忌长。广播新闻稿的篇幅要短。一篇新闻说一件事,不要面面俱到。一稿一般三、五百字,不宜发千字文。广播稿的句子也要短。长稿短编,复句化作单句说,有的来稿,一句长达一百字,  相似文献   

11.
正复句有2类:一类是简单复句,即复句中只有2个单句;另一类是多重复句,即复句中有2个以上单句。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4.6.3.2规定:"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应用分号。可见,多重复句内部用句号是不规范的。为便于理解,标准列举了如下4个示例:示例1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示例2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  相似文献   

12.
在标点符号中,句号是个重要的点号,使用频率也相当高。它的使用方法.《标点符号用法》有如下规定:“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对这些规定,还可稍做说明:(1)句号是表示句子末尾停顿的;而句子,从结构上看,包括单句和复句两大类,单句中又可分为完全句(即主谓句)和非完全句(即非主谓句)两种;无论是单句还是复句,也无论是完全句还是非完全句,它们末尾的停顿都是可以用句号表示的。  相似文献   

13.
在复句的分句之间起关联作用的词语,叫关联词语。复旬中表示分句和分句之间的关系,有些需要用关联词语,有些不用关联词语。有的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关系,必须用关联词语才能表达清楚,就应该准确使用关联词语,特别显有些关联词语是成对使用的,谁和谁搭配,有一定的规律。如果关联词语残缺,前后意思就不连贯。下面试举几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洛灵 《新闻三昧》2006,(5):52-53
报纸是大众传播媒介,因此报纸要适应读者的需要,方便读者。方便读者有许多方面可努力,本人从句法的角度谈一点看法。一、句子要短,要符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阅读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就会发现,许多句子是短的。当然,短句子最初是适应说书人的需要,但现代汉语的书面语言是从白话发展起来的,最初曾受过欧美翻译语言的影响,长句比较多。后来经过老舍、赵树理等一批作家艰苦探索,形成短句式,更接近口语。然而,近些年又有些人喜欢用长句,造成阅读不方便。现收集一些长句,分析如下。1.定语太多。如:沙12井仅是高邮地区一个特殊区块上的名叫沙埝构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很多网络用语进入我们的生活,反映了汉语词汇在新时代条件下更新发展的生命力。网络新用语在构成上包括三个方面:词语,如“起底…暖男”等;短语,如“且行且珍陪”“什么仇什么怨”等,句子,单句如“你懂的…也是醉了”“然并卵”(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挖掘技术哪家强”等,复句如“呲必中国…‘有钱就是任性…‘不作死就不会死…‘不明觉厉”“人艰不拆”等。上面所举复句均为压缩复句形式,值得注意。本文从用语来源、用语结构与语体风格、用语流行原因等三方面,对网络新用语中的压缩复句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很多网络用语进入我们的生活,反映了汉语词汇在新时代条件下更新发展的生命力.网络新用语在构成上包括三个方面:词语,如“起底”“暖男”等;短语,如“且行且珍惜”“什么仇什么怨”等;句子,单句如“你懂的”“也是醉了”“然并卵”(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挖掘技术哪家强”等,复句如“呲必中国”“有钱就是任性”“不作死就不会死”“不明觉厉”“人艰不拆”等.上面所举复句均为压缩复句形式,值得注意.本文从用语来源、用语结构与语体风格、用语流行原因等三方面,对网络新用语中的压缩复句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7.
文学书简     
……我喜欢短句子。我觉着中国广大读者也乐于接受短句子。汉民族的语言习惯本来也是多用短句。这,古代作品可证。由于受翻译文学作品影响,也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与多音节词的增加,新文学作品的句子变长了。适当的长些,是可以的,但故意地模仿外国人,任意把句子拉长,本来简单明了的一句话,总要拽成鸡肠子似的没头没尾,再故意把它摆扭得古古怪怪,佶屈聱牙,对读者,简直是罪过。曾记得某位新潮作家的一部中篇小说,文中满眼都是长句,句法又十分刁钻,最长的一句近60个字,其中一个定语就18个字。这作品,不硬着头皮读,很难读下去。我怕读这样的语句,读起来胸闷、头疼,出气不顺。偏偏有人爱制造这样长而别扭的句子,何苦呢?近年来作品越写越长,恐怕与句子越写越长也有关。我爱读孙犁散文,特别喜欢他的语言。句子简短,而内涵丰厚,余味悠长,有古典散文遗风。不信,你读读他新时期以来出版的《晚华集》、《秀露集》、《澹定集》、《远道集》、《无为集》、《陋巷集》……读后你就服了。  相似文献   

18.
谢顾问:我在写作时常常在语言表达上犯有这样的毛病,句子冗长拖沓,读起来别扭不顺畅。也常有人告诉我:要善于把长句子变成短句子来表达,我却仍感到束手无策。请帮助我。36222部队秦镜秦镜同志:新闻作品是给广大群众看的,应当适应各种层次和文化的读者的要求,因此,通俗顺畅朗朗上口是起码要求。可时下有些通讯员从一些小说和外国翻译作品中学了一种违反汉语语法,数十字乃至上百字不加标点的欧化句式。这种句式,不仅编辑和读者读起来吃力,还容易造成对行文含义的误解。因此,作为喜欢写长句子的作者,应该下决心改变这种不良的造…  相似文献   

19.
去年12月24日的《光明日报》,在“语言文字”专栏刊登一则题为《顾此失彼一例》的短文,指出“她绣出的花布既快又好,从未退过货”一语,有主谓搭配不当的毛病。文章分析说,复句中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是“花布”,谓语是联合词组“既快又好”,说绣出的花布“好”可以,“快”则不通。这分析是无懈可击的。但文中提出将这个句子修改为:“她绣花布绣得既快又好,从未退过货。”却又出现了新的语病。修改后的复句,主语显然是“她”,谓语是动词“绣”,宾语是名词“花布”,“绣得既快又好”可看作补语。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显系承前省略了,当然也是“她”,这样就成了  相似文献   

20.
同仁 《编辑学报》2004,16(3):227-227
问:请问,分号有哪些用法?为什么有时在“但是”“所以”等之前要用分号?答:分号有3种用法。1)复句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可用分号。例如:①硬件,指组成电子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和实体;软件,指那些具有特定功能的专用程序和同计算机有关的各种资料。但是,如果不强调这种并列关系,或者并列分句较短或结构不复杂,可以不用分号,而用逗号。例如: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双重复句中,第1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停顿,也用分号。例如:③激光雷达是激光测距原理的具体应用;但其主要任务不是测距,而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