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放芝 《教师》2008,(13):6-7
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项重要责任,因为孩子将来一生的幸福,都是靠他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天下每个父母都有的心愿,但我们不能让孩子成为高分低能的人,要摆正劳动的“位”,使劳动成为孩子的习惯,使劳动成为孩子生存的能力,让孩子品到劳动的“味”。  相似文献   

2.
教育孩子热爱劳动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一项重要责任,因为孩子将来一生的幸福,都是靠他自己的劳动去创造。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每个父母都有的心愿,但我们不能让孩子成为高分低能的人,要摆正劳动的位,使劳动成为孩子的习惯,使劳动成为孩子生存的能力,让孩子品到劳动的味。我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上学与放学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刘淑英 《山东教育》2003,(36):59-59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劳动的欢乐是生活的美”(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孩子认识劳动的伟大意义,培养热爱劳动及劳动者的积极情感,养成劳动的好习惯,是幼儿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一、让孩子体验劳动乐趣,树立劳动观念劳动是一项艰苦的事情,它不像游戏那样轻松舒适,但劳动本身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要善于让孩子体验到里面的生活情趣,这是养成自觉劳动习惯、体味劳动真正价值的前提。如包饺子时从孩子玩面团而教他学包饺子,等品尝时特别让孩子亲口尝一尝自己包的饺子,大人也夸赞他包的饺子真好吃。再如,同孩子一起整理屋子、打扫卫生,之…  相似文献   

4.
张莉莉 《中国德育》2012,(14):52-54
每逢开学,学校总要进行一次大扫除。于是,校门口常常聚满了拿着扫帚、抹布、拖把的家长,尽管门卫一再阻拦,还是会有家长挤进校园,径自进入教室帮助孩子打扫卫生。如此,孩子失去了劳动和锻炼的机会,习惯于不劳动,也不会劳动了。家长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学校教育也或多或少缺失了劳动教育,孩子无法在劳动中学会生存的本领,更失去了养成...  相似文献   

5.
劳动在孩子的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劳动能使儿童的机体得到锻炼,从而改善机体的各个生理过程,如呼吸、血液循环、新陈代谢等,促进孩子身体发育。劳动也是一种学习。孩子在劳动中可以把课堂上学到的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促进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劳动还能转变孩子的思想观念,培养热爱劳人民的高尚情感和品格。  相似文献   

6.
家庭教育中劳动教育逐渐被包办替代、被溺爱剥夺、被麻烦嫌弃。然而,家庭劳动教育具有促进德、智、体、美教育之发展、体会劳动之快乐、理解生命之意义、培养儿童独立意识与责任感、营造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等重要价值。为此应传递健康的劳动观念,从告知孩子劳动的意义、家长为孩子树立劳动榜样、放手让孩子去劳动、劳动教育要适时适量、在劳动过程中进行教育等方面着手,旨在回归家庭劳动教育,促使儿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世界。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无论是做人还是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劳动。孩子是终究要独立面对社会,以自己的劳动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从小懂得劳动,学会劳动的孩子,才能独立自如地面对社会,才能有所作为、有所发展。曾经有一位社会学家对400多名儿童进行了40多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日常的劳动中获取生存的技能,因而通过劳动有助于让孩子们获取诸多生存的技能,通过劳动能够为孩子提供许多在书本上接触不到的知识。劳动可以引导孩子更加充实和幸福,同时还有助于调节和开发孩子的大脑。小孩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模仿性强,并且活泼好动,因而正是基于劳动教育最适宜的时机。劳动并不是代表痛苦的,通过劳动也能够感受到愉悦和幸福,因而在劳动中要引导孩子感受愉悦和乐趣,以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  相似文献   

9.
劳动教育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一个难题。一方面,孩子学习压力大,没有充分的时间体验劳动的艰辛;另一方面,现代化家用电器使繁重琐碎的家务劳动简单化,孩子没有足够的空间锻炼自己的劳动能力.而且,一些公益劳动也变成社会化服务,比如打扫公共厕所、清洁街道等。在客观上,这些情况确实减少了培养孩子劳动品质、锻炼孩子劳动技能的机会。如果父母主观上再忽视劳动教育,溺爱有加,那么孩子的劳动素质就会薄弱。很多明白事理的父母和有识之士呼吁要加强对少年儿童的劳动教育,然而,在具体做法上有不少分歧。前些日子,很多报纸都转载了一…  相似文献   

10.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劳动能使人变得聪明。从小培养孩子劳动习惯,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培养孩子劳动习惯,也有些窍门,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11.
幼儿看到成人劳动,他也要劳动,不过,幼儿尤其是早期幼儿大多是以“劳动”为主要游戏活动的。孩子在游戏中再现成人的劳动场景,实际上就是一种“社会性活动”的模拟。“劳动”是促进幼儿心智、个性及品质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促进孩子社会化的一种方式,家长不能仅仅将其看作“玩”,要抓住教育时机,为孩子创造热爱劳动的心理氛围,同时也要为孩子的“劳动”创造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在各种习惯中,我认为应该特别重视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养成了懒惰、自私、依赖等不良习惯。因此,幼儿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劳动习惯开始。 幼儿刚入园时,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自我服务训练,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教师可以逐步要求幼儿学会洗手、洗脸、吃饭、穿衣、系鞋带、折衣服、叠被子等生活小事。然后,教师可以把劳动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活动之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激发孩子的劳动兴  相似文献   

13.
胡清华 《四川教育》2022,(21):39-40
<正>新时代劳动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双减”背景下,如何切实通过学校顶层设计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念、加强劳动实践体验、提升劳动技能,让劳动教育充分渗透到孩子学习、生活、成长的每一个时空、每一处细节,以劳启智、以劳育德、以劳育美、以劳润心,让劳动精神融入孩子生活,深植孩子心底?巴中市巴州区第七小学校在优化劳动教育载体与途径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劳动的生活即是劳动的教育。"陶行知先生的话深刻地阐明了劳动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生活即劳动,生活即教育。劳动操作在儿童全面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不但可以培养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促进孩子的身心发育,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智慧、情感和高尚的品格。本文就如何培养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方法来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锻炼幼儿简单的劳动技能、培养幼儿热爱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开发幼儿智力潜能等  相似文献   

15.
孩子还处在需要成人的帮助和照顾的阶段,但我们不能因此忽视了对孩子应有的劳动教育。孩子的劳动能力会不断发展,但爰劳动的意识,却需要从小培养。五一劳动节到了,让我们了解一些让孩子爰上劳动的小秘密吧!  相似文献   

16.
当今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平时很少参加劳动,所以他们的劳动观念淡漠,劳动技能低下。具体表现是,孩子们不会劳动,怕劳动,对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珍惜。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孩子的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7.
刘蕊鑫  刘梓涵 《家长》2014,(8):15-16
美国 美国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父母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在家里做家务,或是到外边参加劳动。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对孩子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从小开始,科学地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使孩子健康、成才,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19.
王建芳 《上海教育》2022,(34):58-59
<正>从家校共育的角度看劳动教育,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但帮助家长们建立大劳动的观念尤为必要。坚持家风传承、熏陶正直的人生态度,最终培育奉献奋斗的劳动精神正是在家庭中贯彻劳动教育的有力手段。社会进步对于人才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孩子需要全方位成长。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劳动是人生路上重要的成长跑道,我们要让孩子在这条道路上从勇敢学步到尽情奔跑,在劳动中创造一切,坚信越爱劳动、越会劳动的孩子未来一定越幸福。  相似文献   

20.
思之 《家长》2013,(10):30-31
劳动能使孩子更加聪明能干。高尔基曾经说过:“天才就是劳动,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可以燃烧起来,而逼它燃烧成熊熊大火的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劳动不仅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而且对孩子的意志、情感、兴趣、性格、品德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