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慧 《文教资料》2011,(9):37-39
谭恩美用《沉默之鱼》中的丛林双重隐喻,以生机盎然的绿色丛林喻指重新获得爱的信心、萌生追求自己真爱的勇气的力量之源,以神秘莫测的恐怖丛林譬喻两性关系中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愫,成功走出丛林意味着理清自己的真实情感,解除名义上的爱情婚姻的桎梏,获得解脱与超越。谭恩美巧妙地借用走入与走出丛林表征了两性关系情感从对立到和谐的情感升华历程。现代物质男女在丛林里重获爱的能力,最终携手真爱,走出丛林,步向和谐幸福的伊甸园;不凡之旅同样赋予了他们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勇气,从新审视自己的内心感情,杀出纠结缠绕的情感丛林,走出自己心灵的桎梏、爱的沼泽。  相似文献   

2.
英国作家吉卜林的《丛林之书》是儿童文学的经典著作,文中阐发的"丛林法则"思想是这套书的逻辑起点。"丛林法则"崇尚纪律、遵从、责任等一系列在动物世界中需要保持的拟人化品质。这些品质与米歇尔.福柯在《归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一书中的"规训"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论文就是试图通过"规训"理论来分析《丛林之书》中的"丛林法则",从而揭示其中所蕴含的"规训"意义。  相似文献   

3.
墨学在先秦盛板一时,与儒学同尊为显学,其思想精义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创于唐代的禅宗丛林制度就有诸多墨家思想的融会与发扬:1.墨家的“兼爱无别”与丛林的“天下一家”的仁爱精神;2.墨家的“交相利”与丛林的“自利利他”的互利思想;3.墨家的“唯贤是举”与丛林的“高僧风范”的民主作风。  相似文献   

4.
丛林狼曾是个什么都猎捕不到的猎手。有一次,他看到鹰捕捉兔子,抓了一只又一只,比他吃过的兔子都多。丛林狼心想:“我要与鹰合作,好有足够的肉吃。”丛林狼总是诡计多端。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与禅宗丛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朝永州佛禅的发展状况;柳宗元在永州与禅僧的交往;游山水与禅宗丛林;山水游记体与禅宗丛林改革;山水游记中的禅机。  相似文献   

6.
唐朝永州佛禅的发展状况;柳宗元在永州与禅僧的交往;游山水与禅宗丛林;山水游记体与禅宗丛林改革;山水游记中的禅机.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14,(12):6-7
<正>在非洲丛林里,每年都会举办一场热闹非凡的丛林舞会。长颈鹿杰拉德不会跳舞,所以,每年的丛林舞会,它都被别的动物嘲笑。可是,今年的丛林舞会,杰拉德却大放异彩。究竟怎么回事儿?请你自己找答案吧!  相似文献   

8.
百年来,现代教育管理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分化,通过现代管理理论丛林的视角分析发现,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丛林的脉络图谱中的分支已形成,流派有待丰富,具体理论需要深入系统丰富发展,整体仍处于不断完善阶段,理论丛林初露端倪,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丛林尚处于“分”的阶段,丛林分支流派到了具体理论涌现但却处于突破困境的交汇处.阶段特征表现出缺乏实践性、理解性、批判性和整合性,致使其处于丛林转型发展的瓶颈期.教育管理学科性质决定其多元视角、多元方法和多元内容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亨利·劳森的短篇小说《赶牲畜人的妻子》是澳大利亚丛林小说中的经典之作,体现着澳大利亚特有的本土特色.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丛林女性的形象,充分显示出丛林妇女坚强勇敢、幽默乐观的品格.  相似文献   

10.
罗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是英国二十世纪重要的作家之一.其创作的《丛林故事》对于莫格里的身份进行了探索,发现莫格里的双重身份使其感到困惑,成为他无法理解主流社会的障碍.其丛林价值观流露出他对于人类社会的疏离,然而当他走向丛林时却发现自己同样无法融入丛林,从而呈现出狼孩的“他者”身份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暑假,当然要走进丛林,亲近自然。想必你一定还记得《艾丽丝梦游仙境》中那些美丽的丛林植物吧?特别是那一朵朵漂亮的蘑菇。今天,就和乐乐姐姐一起去丛林里采蘑菇吧,说不准能遇上怪异可爱的蘑菇仙子  相似文献   

12.
English Fables     
母牛和狮子 丛林附近有一个村庄,村庄里的母牛过去常常到丛林里去寻找食物. 丛林里住着一头邪恶的狮子,它经常抓住一头母牛,然后把她吃掉,母牛们很害怕. 一天,所有的母牛开了一次会.一头老母牛说:“各位听好了,狮子仅仅吃掉我们其中一员,只因我们单独进丛林.从现在开始,我们将一起行动.”  相似文献   

13.
【苇月的话】动物居住在丛林里,在那里学习生存,学会生活;我们也居住在丛林里——在学校丛林里学习,在城市丛林里生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但都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发展着。而吉卜林认为,动物居住的丛林更美好,更纯真,于是在一种原始的想象力的鼓舞下,他创作出了《丛林书》这部励志童话,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经典的狼孩故事。故事发生在印度。当主人公毛格利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就被老虎谢尔可汗从人居住的村庄叼到了丛林里,是狼爸爸和狼妈妈把他从虎口中救出来,黑豹巴赫拉用自己捕获的一头公牛向老虎赎买了他,使他免于成为老虎的美餐。于是毛格利进入狼群,成为吃狼奶长大的人之子。他跟着狼爸爸熟悉丛林里温柔夜空的每一阵呼吸、头顶上猫头鹰的每一声啼叫、水塘里小鱼跳跃时的每一下溅水声,跟着黑豹巴赫拉学习爬树,跟着老棕熊巴鲁学习丛林法律。在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里,在狼性和人性之间,他学会了坚强、勇敢、思考和爱,从而长大成人。下面请大家欣赏“毛格利进入村庄”和“毛格利成了放牛娃”两个片段,这是毛格利被逐出狼群后返回村庄,回到人的活动范围内的经历和遭遇。很多在我们看起来非常简单的事,对这个在丛林中长大的孩子来说却很困难,但他仍然努...  相似文献   

14.
巴布亚探险     
金炳万 《小学时代》2016,(Z1):39-41
在丛林中狩猎科罗瓦伊人狩猎丛林猎人在狩猎前,会把泥巴或动物的排泄物涂在身上,这样做既可以除去人类的体味,也有祈祷狩猎成功的含义。部落的男人们带上木制的弓箭,走向丛林的深处,为了获取猎物,他们往往会在丛林待上好几天。狩猎开始的时候,猎人们首先要寻找猎物的踪迹。脚印、啃噬植物的痕迹,以及排泄物来判断这是何种动物,比如食草动物的粪便是球形,食肉动物的粪便中则含有小的骨头和羽毛等。如果狩猎成功,科罗瓦伊人会向丛林之神祭祀,感谢  相似文献   

15.
《丛林之书》是鲁德亚德·吉卜林的一部代表作,作者通过描写动物的丛林生活,表达了其帝国情怀和大国主义思想。运用概念隐喻,对《丛林之书》里体现出的帝国主义思想、殖民主义、种族主义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发现,吉卜林在其该部作品中借助隐喻写作技巧,通过描写动物的丛林生活,高调地为当时英国的对外扩张思想和野心勃勃的帝国侵略策略正名的不耻行径。  相似文献   

16.
对于“驴行”天下的“驴友”们来说,猎险、猎奇的冲动总是无法抑制。当然喽,他们更不会放过与大自然进行最亲密接触的“丛林旅行”。万一在丛林中迷失了方向,“驴友”们也自有生存的高招。咱们就快来取取经吧!  相似文献   

17.
小鸟何辜     
一片林木葱茏的丛林里,蔚蓝的天空中,成群结队的鸟儿自由自在地飞翔着,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夹杂丛林中,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从丛林深处传出来。浓浓的花香香飘万里,夹着清新的空气,深深呼吸,进入肺腑,沁人心脾,如身临仙境一般。  相似文献   

18.
佛教禅宗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标志,谈禅讲义也渐成当世丛林、仕林之风尚,作为禅宗牛头系的创始人法融是江东丛林的代表人物。与菩提达摩一系以妙有融摄真空的理路不同,他以般若真空为本的禅学思想,在中国禅宗史上具有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9.
小河马是一个可爱的孩子,他的爸爸妈妈非常爱他。小河马6岁生日的那一天,丛林里的动物们都到他家里来祝贺,这是大丛林里的一个风俗。这天晚上,象妈妈在与河马妈妈聊天的时候告诉河马妈妈,小河马一过6岁,就应该让他独立生活了。  相似文献   

20.
在那岩石歌唱,蚂蚁游泳的地方,动物被植物所食。听上去像丛林的咏叹,事实上这正是埃里克·汉森丛林之旅的真实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