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富言 《报刊之友》2002,(3):29-30
在改革的大环境中,我省报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取得的成就也有目共睹:与报刊同步而进的是业内人员素质的日渐提高与一支报人刊人队伍的日趋壮大。这是在纵向上以我们往昔为参照物而得出的令人欣喜的结论。在横向上,与兄弟省区尤其先进省区相比,仍有不小的让人心急的差距:其一,今年初全国已有26家报业集团,我省没有一家名列其内;  相似文献   

2.
一份高质量报刊的出版,离不开编辑与校对的密切合作。“编校合力”作为一项有效措施,它要求“编”与“校”积极主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密切配合,严把质量关。实践证明,这种“合力”,对提高编辑人员素质,缩短出版周期,提高报刊质量,有很好的作用。而且,随着编辑技术的日益现代化,编与校的界限将更加模糊不清。 一、编校合力与编辑人员素质 校对是一项极其复杂、繁琐的基础工作,又是出  相似文献   

3.
因为有了市场,报刊必须办成时代品位的形象化文化载体,应该引领潮流,打造个性品牌。品牌意识的建立,也将为报刊赢得良好的发展空间。广播电视报如何把自己多年的“老招牌”在新形势下继续捶打下去?我们不妨从严峻的现实开始深入反思,在危机中求得一方发展。走个性化道路广电报有优势随着文化传播产业市场化,现代报刊更多的是一种具有市场经济效益的文化载体,广告则是报刊发展的牵动力。从2000  相似文献   

4.
报刊中的差错,形成原因主要有二:一是编校人员责任心不强;二是编校人员素质有限,不能准确地了解词义而导致错用。因此,吃透词义,准确运用,实在是消灭差错的一条有效途径。 这里列举的,是一些因误解词义而出现的常见差错。现将有关字、词作一分析,供参考。 一,宣、渲。 在一些报刊中,常出现“渲泄”  相似文献   

5.
美国语言学家 A.肯伯说,“要让受众接受宣传,你所宣传的东西要为受众所需要,否则就不会在受众身上发生什么反应”。的确,报刊传播的任务最终是要通过受众(即读者)接受来完成的。读者是报刊传播的对象,也是报刊传播过程的终端,如果读者不接受,报刊工作者的一切劳动和物质代价都将是毫无意义的。也就是说,谁把握了读者的需求,谁就拥有了读者;谁拥有了读者,谁就拥有了市场;谁拥有了市场,谁就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年来,在社会转型和经济变革的冲击下,不少报刊发行量急剧下降。这与报刊对读者研究不充分,缺乏读者意识是很有关系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报刊要赢得最广泛的读者,就必须把倡导读者本位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精神作为办报刊工作的重中之重,它理应成为报刊工作者的永  相似文献   

6.
时下,越来越多的报刊社被推向市场——实行自收自支、自办发行的新的经营管理体制。我们社就是其中一个。鉴于此,树立报刊整体质量观,提高报刊竞争力势在必行。整体质量,是指从编辑出版到印刷发行,报刊的“产品——包装——销售”全过程的质量。把报刊的整体质量看成一个系统,其要素,除了通常说的编辑质量外,还应包括装帧质量、印刷质量、发行质量。每一个要素都直接影响着“整体质量”这一系统功能的发挥。报刊的整体质量,对报刊社的发展意义重大。(一)报刊的整体质量是塑造报刊社形象的基石,是赢得读者,赢得良好信誉的保证。随着时代的发展,报刊市场行业垄断、地域垄断,割据式的竞争必将被打破,质量竞争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激烈竞争中,唯有提高报刊的整体质量,才是最有效、最可靠、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唯一公平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7,(9)
操作:方式与效果——二谈报刊审读与评论的异同文/叶子报刊审读和评论报刊都离不开一定的方式方法。在这方面,二者的联系与区别也是明显的。操作如何,直接关联效果的好坏。一、从参与对象看。报刊审读根据参与对象的关系,可以分为自审、他审。同样,对报刊的评论也可...  相似文献   

8.
威廉·伍德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英文报刊《广州纪录报》的创办者和首任编辑,也是美国在华第一份报刊《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的创办者.通过介绍威廉·伍德创办《广州纪录报》及《中国差报与广东钞报》的过程,论证了威廉·伍德是中国英文新闻报刊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相似文献   

9.
少儿教辅报刊在少儿类报刊中的比重,近年来虽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但这也只是由占比三分之二到二分之一的变化.庞大的订阅基数、刚性的市场需求,依旧决定了少儿教辅报刊在少儿类报刊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不曾撼动.在当下近百余种的少儿教辅报刊中,中小学生作文类报刊种类占比过半,发行码洋占比超过六成.貌似稳健、丰盈的中小学生作文类报刊市场,其下也暗流涌动.中小学生作文类报刊同质化现象,就是绕不过、躲不开、日久必琢蚀市场的大患.  相似文献   

10.
“今后军事内容的报刊均由军队主办,地方单位不得创办军事报刊。与军队相关的地方单位可办与业务有直接关系的科普性、技术性等内容的报刊,也不得创办军事内容的报刊”。这是新闻出版署最近发出的关于清理整顿军事报刊的通知中规定的。 近年来少数报刊在军事宣传中存在一些混乱现象,如只为赚钱,不顾社会效益,追求卖点,炒作、渲染军事新闻;有的随意编造军事消息,移花接木、无中生有;有的故作耸人听闻的标题,夸大其词,哗众  相似文献   

11.
列宁,是伟大的革命领袖,也是卓越的新闻工作者。他一生的革命活动与新闻工作紧密相连。他是布尔什维克党的报刊创办者、组织者、领导者,又是党的报刊名副其实的编辑、记者和撰稿人。作为编辑,他一生编辑过的报刊达四十种之多,被誉为编辑部的“大脑和心脏”;作为记者和撰稿人,他一生撰写的新闻和新闻述评数以千计,许多篇目已成为传世佳作;作为报刊的创办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一生关于办好党报的论著、书信和讲话,奠定了布尔什维克报刊工作的基本原则,为马克思主义新闻学注入了新的活水。  相似文献   

12.
正传媒的社会责任,是近年中国新闻业界讲得最多的一个热词,也是新闻学界研究的永恒主题。作为一个新闻学理话语,"社会责任理论"最早由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于1947年提出,后于1956年由美国传播学集大成者韦尔伯·施拉姆等人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中给予详尽阐述,使这一理论系统化、完整化。在美国,社会责任理论是对之前一度流行的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或限制,因为它强调,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享受一定权利的报刊,同时也承担着公民通讯工具应  相似文献   

13.
报刊竞争呼唤品牌经营从产品经营转向品牌经营,已经和正在成为现代报刊竞争的新趋势。品牌经营是在报刊新的竞争业态下的版本升级。在产品经营阶段,报刊仅仅被当作有形的实物形态的文化产品经营,以获取报刊的经营利润为目标,其经营活动局限于报刊的编辑——发行——再编辑——再发行的循环圈内,报刊的资源整合空间受到一定的局限。而品牌经营销则是在将报刊当作实物形态的文化产品经营的同时,利用报刊实物形态所形成的市场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将报刊提升到虚拟的品牌形象层面进行开发,在实现报刊的知识、信息载体基本价值面的基础上,延伸报…  相似文献   

14.
朱胜龙 《新闻实践》2001,(11):17-19
报刊竞争呼唤品牌营销 从产品经营转向品牌营销,已经和正在成为现代报刊竞争的新趋势。 产品经营的主要特点是把报刊当作实物形态的文化产品来经营,以获取报刊的经营利润为目标,其经营活动局限于报刊的编辑——发行——再编辑——再发行的循环圈内。 而品牌营销则是在将报刊当作实物形态的文化产品经营的同时,利用报刊实物形态所形成的市场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将报刊提升到虚拟的品牌形  相似文献   

15.
与中国报刊出版资源配置相关的调控体制正在发生变革,其政策革新的方向之一是建立市场导向的报刊退出机制。2005年至今,政府主导的报刊退出机制建设已有一定进展,未来政策制定的重点是报刊综合评估的指标体系建设和实施方式的确定,同时与之配套的报刊分类管理问题也将成为研究焦点。本文拟梳理此项体制改革脉络,对其发展过程和所涉基本问题做出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曹鹏 《新闻记者》2005,(3):27-29
如今国内传媒机构基本都是企业化经营的,因此,可以说除了个别例外,报刊社几乎全是国有企业。与现实社会中的国企亏损多、赢利少相一致,目前的报刊论数量也是赚钱的少。虽然各大城市的晚报、都市报市场日进斗金,但是如果统计一下报刊全局的经济状况,就可以看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格局。无论是发行量还是广告额,都集中在少数报刊手里,而占大多数的报刊日子过得很难,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央正在大力推进报刊转企改制等工作,目的是有效整合报刊资源,"做大做强一批、整合重组一批、淘汰退出一批",解决我国报刊业中长期存在的多而不精、体量不大、品牌不响等问题. 在"党报为中枢,行业报、都市报为两翼"的报刊格局中,行业报的转型、转企问题也备受关注.有专家认为此类报刊由于自身具有的先天优势,将迎来发展的"春天".也有声音指出行业类报纸由于存在传播面狭小、受众面相对窄小等问题,将进入发展的"寒冬".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舆论学家李普曼把报刊比作社会的"探照灯"和监测器.反过来,报刊也需要"探照灯"的照射和社会的监测.报刊监测涉及方方面面,但根本在于审读机制的建设.只有不断创新、进一步完善报刊审读机制,才能充分发挥报刊的社会监测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一、数据库经营:对新闻信息的再利用 报刊数据库经营,是对报刊新闻信息资源的再次开发利用,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将报刊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数据库制成光盘直接出售:二是利用数据库对外提供检索服务,这比光盘数据库的利用更方便,也更能创造效益.在国外,无论是数据库的销售还是数据库的检索,都已有相当的规模,如日本、韩国的报社,都有非常齐全的报纸数据库,它们在向图书馆、情报机构等销售这些数据库的同时,也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2004,(10):4
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专栏出现在了当前的报刊上,有一些专栏受到了部分读者的好评,也有一些专栏让读者看了不知所云。数量众多,质量不高,这就是当前国内报刊专栏的现状。 专栏.应该怎样设置?专栏的撰稿,又该如何写?报刊的编者还要深思。专栏写作:有话咋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