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论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不可磨灭的地位,是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论语》是儒家经典中最基本的一部,它是孔子向弟子传授知识和讲课的记录,其中融汇了孔子对《诗》、《书》、《礼》、《易》等先秦文献精髓的认识,凝聚了孔子历经坎坷、饱经风霜的人生智慧,直达胸臆地讲述了为人处世的道理和体验[1]。因此,早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既然如此,那么《论语》对于档案领域同样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笔者不揣浅  相似文献   

2.
近两年来,读书界掀起了一股品读经典的热潮。在我的主要记忆里,先有刘心武的《红楼梦揭秘》,后有易中天的《品三国》,再有于丹的《论语》、《庄子》"心得",前后呼应,红极一时,不仅"火"了,简直"疯"了。"跟风"和"模仿"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面对诸多因品读经典而一夜走红的案例,大大小小的刘心武、易中天和于丹们纷纷披挂上阵,或在央视开讲,或在各地走穴;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竞争激烈的经典出版市场寻求一条能够同时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出版之路,实现对经典文化及其价值的传承,承担起出版人的责任,江西教育出版社对经典出版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深刻的分析。经典出版,自古有之,孔子、老子的著作都是传承而来的。孔子述而不作,其有3000弟子72贤人,他们把孔子的话记在竹简上,是为《论语》,这叫"传承"。经典出版,其核心价值就是传承经典文化、实现经典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2007年在全民读《论语》的一片热潮中,李零悄悄地推出了他读《论语》的著作:《丧家狗—我读论语》。此书一出便引起轩然大波。2008年,李零与三联书店合作,出版了"我们的经典"之《去圣乃得真孔子——<论语>纵横读》。据悉,李零为了写这本书,重走了孔子路,跑到山东、河南,实地考察了  相似文献   

5.
郝敬以孔子思想为宗旨,将《论语》解释与现实社会搭挂起来,使经典重新焕发出时代的生机与活力。故《论语详解》中虽也不乏私意穿凿之说,但郝敬敢于提出新见的注经方式,对于明末经学局面的拓展,无疑具有相当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据《人民日报》报道,“《论语》热”是近年来学术界与文化界一种值得分析的现象。由此联想到一个问题《论语》有多少种读法?换言之,经典诠释的空间有多大?  相似文献   

7.
阅读的"潜水作用"是实现经典深阅读的有效方略。曾子文章对《尚书》的谈以致用,《论语》有19例,《曾子》《孝经》各6例,《主言》《大学》各10例,它灌注以史为鉴之精神,开"尚书学史"之先风。  相似文献   

8.
阅读的"潜水作用"是实现经典深阅读的有效方略。曾子文章对《尚书》的谈以致用,《论语》有19例,《曾子》《孝经》各6例,《主言》《大学》各10例,它灌注以史为鉴之精神,开"尚书学史"之先风。  相似文献   

9.
阅读的"潜水作业"是实现经典深阅读的有效方略。曾子主编的《论语》及其著作《曾子》、《主言》,都吸收了《周易》的精神营养,做了创造性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李春强 《兰台世界》2016,(23):126-129
王艮《语录》对《论语》这一儒家原典的有关诠释作出集中探讨,具体包括"志孔学孔"的强烈诠释动机、"尊身立本"的独特诠释视域和渗入了实用主义色彩的平民化的诠释方式。如果将其置放于《论语》文学化诠释的演变脉络中进行考察,就可发现王艮《语录》对《论语》的诠释话语透露出了一种新的文学化诠释的可能,并为其身后李贽《论语评》、张岱《论语遇》与冯梦龙《论语指月》等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诠释典范与必要的思想启蒙。  相似文献   

11.
阅读的“潜水作业”是实现经典深阅读的有效方略.曾子文章对《三礼》的读以致用,《论语》有16例,涉及礼制的“泛论”和礼仪的“具论”;《曾子》有10例,体现了文篇与书本的密切关系,它们发挥了孔子的“礼教”功能.  相似文献   

12.
学术文化畅销书渐成"系列化、品牌化" 上月易中天作品《品三国(下)》以微弱的优势挤掉《于丹(论语)心得》,赢得开卷非虚构排行榜榜首的位置,不仅让我们眼前一亮,同时又留下了些许悬念.本月《于丹 (论语)心得》又重新夺回了榜首.  相似文献   

13.
正邵洵美与《论语》半月刊邵洵美1932年在他的时代图书公司出版了幽默杂志《论语》半月刊。1936年,当时的主编陶亢德离开《论语》,转去帮林语堂编辑《宇宙风》,他便亲自接手主编《论语》。因不断有读者来信求答"什么是幽默",他就一再在编辑随笔里解释,如:"讽刺、幽默与滑稽""幽默与低级趣味""幽默与无聊的笑话""幽默与长寿""领袖与幽默""英国幽默、美国幽默与中国幽默"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武英殿本《论语注疏》是以明万历十四年(1586)北京国子监刻本的初印本为底本的,其校本有毛本,还可能参考了宋八行本。殿本《论语注疏》新缀入了释文,这些释文应来源于《通志堂经解》本《经典释文》。殿本《论语注疏》的成就和贡献体现在缀入释文、调整体例、附有《考证》、施加句读,尤其是精加校勘、订讹补缺等方面。殿本《论语注疏》是历代《论语注疏》版本中内容最全面、校勘最精善的本子,是古代经疏体系最完善的样态,也代表了清代乾隆初年官方经学的水平。此本的不足之处是调整注疏的起讫语有失当,校改偶有错误和遗漏,释文也偶有错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典刊于石碑,始于后汉"熹平石经"。其名目卷帙,《隋书·经籍志一》著录甚详:"后汉镌刻七经,著于石碑,皆蔡邕所书";计《周易》一卷、《尚书》六卷、《鲁诗》六卷、《仪礼》九卷、《春秋》一卷、《公羊传》九卷、《论语》一卷。熹平石经历年既久,风蚀兵燹,崩残湮毁。后世学者及鉴赏家们有收藏石经残石、残字、拓片者,如北宋赵明诚所撰《金石录》谓:"今余所藏遗字,有《尚书》、《公羊传》、《论语》,又有《诗》、《仪礼》。"晚近罗振玉、马衡、徐森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对亚马逊网《论语》英译本进行数据调查发现:其一,21世纪以来,《论语》英译本的版本数量迅猛增长;其二,非华人译者是《论语》英文翻译的主要力量;其三,从书评数量来看,非华人译本比华人译本更受读者关注;其四,国内出版社是目前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主力.因此,出版社应加快《论语》英译本的国外出版,拓宽多条出版渠道,实施国外化出版计划,壮大国内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测度《论语》中的核心观念结构,文章以结构主义和关键词方法为理论依托构建观念网络,通过自然语言分词技术对《论语》进行分词处理并构建观念词典,依照正向最大匹配法筛选出《论语》语句中与词典匹配的词项,并进行两两相连构建加权无向网络,以边权重的离群点为过滤门槛,筛选《论语》中的核心观念结构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论语》首先出现的是"人-君子"二元结构,接着逐渐出现"知-仁"二元结构,进而出现"人-知-仁""人-道-邦"的三角形强闭合结构。这说明孔子倡导"仁"为德性科目,"邦"为事功科目的内圣外王之学,其中"人""知"在《论语》观念结构中起着枢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今本《论语》的由来,学术界有不同观点,如杨伯峻先生认为,今本“基本上就是《张侯论》”;古棣等也认为古注和“近现代各种《论语》注解本依据的都是《张侯论》”。黄立振先生则认为,郑玄本“即是现行《论语》的来源”。而《张侯论》及郑玄本的由来与异同,文献又有不同的记载,前人亦有不同的认识。所以,有必要对今本《论语》的由来进行再考证。  相似文献   

19.
《论语》自成书以来,注家风起,有多少注本无法统计。但不管有多少注本,大致脱不开或"我注六经"、或"六经注我"的路子。在当下,国学一直喧嚣,但因国学底子早就丧失,"我注""注我"功力不够,就玩讨巧,撇开文本,直接将《论语》当成"丝"的兴奋剂了。比较典型的例子是"于丹讲"。开始看"于丹讲",也满怀兴趣。看了几讲以后,发现她说的《论语》与孔子八丈远,纯粹是给"屌丝"们端上"心灵鸡汤",就不再看了。心想,《论语》被讲到这个份上,孔老夫子若地下有知,还不  相似文献   

20.
国学大师辜鸿铭在1898年将中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翻译成英语,他的译经活动打破了这一领域有史以来一直由西方传教士垄断的局面,开始了《论语》翻译的多元文化介入时代。在迄今为止60多个《论语》英译本中,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堪称"华人第一译本",在西方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辜鸿铭《论语》翻译的背景辜鸿铭翻译《论语》与他传奇式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文化观念有密切的关系。辜鸿铭称自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这句颇具调侃意味的话倒是他一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