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3年正是总结实验区的教改经验、修改完善“实验稿”的时候。我们总结一年多来阅读教学实验经验,就想重申一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根本在于更新阅读教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作为一个标志性概念,由俄国学者什克洛夫斯基最早提出,近百年来,已经成为我们解读文本的重要策略和方法。然而,“陌生化”不是对文本读者的硬性要求,而是一个潜移默化的阅读效果。读者进入文本去寻找的,往往是能够与阅读对象产生亲和力的“知音”和“知己”,是再现自身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在书面文化(文章和文学)的大视野里,“陌生化”不仅是一个心智过程,更多的是诸方阅读主体通过文本中介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既是潜在的,又是显露的;是开放的,又是有界的。而这些对话的基础源于阅读主体对读物的“新”感受。这种“新”感受的最大特点就是其所具备的不确定性,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此“新”:感受一旦确定下来,对于特定的阅读主体来说,对于“他”的阅读过程就结束了;随着新的阅读过程的开始,“新”的感受仍在继续产生着。如此周而复始,永无止境。这个无限循环的触发点,便是“阅读的陌生感”。陌生感不是文本中固有的,而是在阅读主体与写作主体之间的对话过程中不断建构起来、不断变换体验的。  相似文献   
4.
我是专搞文章学、阅读学研究的,对经典文章的个性化阅读问题早有困惑,对结合案例、从小处开掘的带有发现性和原创性的自由讨论特别感兴趣。崔茂新先生由点到面,从一篇经典文本的误读洞察语文教育的深层次问题;而我,由于眼力、笔力所限,只能由个案到公案,摭谈文章阅读教育的几个理念和操作问题。  相似文献   
5.
顾黄初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是相当完整的,富有特色的。只要拜读过他的独著《语文教育论稿》和《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研读过他与同人的合著《语文课程与语文教材》和《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通读过他与李杏保合作主编的《20世纪中国语文教育论集》,以及最近他主编的《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百年事典》等大部头编著;总览过他主编或主审的六套语文教育论著和语文教材,我们就会心悦诚服地认定:顾先生对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对语文教材的编制和使用、对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对语文师资队伍的建设,的确有全面而深入的研究,的确有系统…  相似文献   
6.
1993年12月26日,是历史巨人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人们不约而同地在研究毛泽东的生平、著作和思想,从各个角度称颂他以种种“家”的美名;我们则要新添一笔,赞誉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文章家。  相似文献   
7.
看了《北京文学》1998年第7期《清理与反思——著名学者教授谈中国语文教育)之后,深受触动,觉得应试教育急功近利,害人不浅,语文教育真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同时感到文艺学家心目中的语文教育,竟是排斥文章教育的单纯文学教育,是“给孩子以梦”的“审美教育”,实在让人吃惊!作为文章学研究者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在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前瞻中,也想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曾子《主言》尘封二千余年未受高度重视,其实,它是由六问六答组成的短小精悍的论说文,阐述了孔子“内修七教、外行三至”的“明主之道”,不愧为经国文章的早期范本,儒家宗圣的政论杰作。  相似文献   
9.
曾祥芹 《池州师专学报》2003,17(5):28-29,49
方武先生的《议论文体新论》是为加强学校文章教育和适应社会文章需求而推出的一部专项文体学著作,有三大特色: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辩正然否,创新度高;议论精微,细致绵密,显示其超越前人的开拓勇气和学术个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学时期是人生阅读的黄金时代.大学,不但拥有丰富的图书报刊,而且提供了优越的阅读环境,充裕的阅读时间和先进的阅读工具,确实是少年最向往、老年最回恋的理想读书场所.大学生具有生理机能、神经机能和心理机能多重优势,其体力、精力和记忆力等均处最佳状态;大学生没有家庭的牵累,没有工作的负担,正是专心致志、博览群书的宝贵年华.就一个人一生的知识积累而言,大学毕业前只能学20%,其余80%的知识要到就业后的漫长岁月里去自学.虽然上学不等于读书,但是自学的主要手段是自读.从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