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一、曾氏文章学继承和发展了对语文教育及其改革起到了指导作用的叶氏文章学 曾氏文章学是文章教育学,是一种要把文章学知识运用于语文教育实践的系统理论。其基本精神是:要改变“语文即语言文学”的偏狭观念,树立“语文即一语(语言)双文(文章、文学)”的正确思想,把文章教育作为语文教育的主要任务,以文章学作指导进行语文教改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科学化。虽然曾祥芹文章理论的内容和意义并不限于语文教育方面,但由于他是从使语文教育科学化的目的出发进行学术活动的,为此他在发表了《呼吁开展文章学的研究——语文教学科学化刍议》(简称《呼吁》)之后,进入了文章学和语文教育学两大研究领域,并且这些研究一直  相似文献   

2.
何谓“语文教育”?语文教育就是祖国语言教育,我以为。为此,我曾写了一篇《“语文就是语言”——重温叶圣陶先生关于“语文”含义的论述》的文章(刊发于《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08年第3期)。  相似文献   

3.
当新千年到来大家讨论“如何开创语文教育新纪元”的时候,我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语文学科需要强化语言教育和文学教育,但切莫弱化文章教育。   1980年,总结建国 30年语文教育的三大教训 (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文学课、语言课 ),我曾著文《呼吁开展文章学的研究》 (《安阳师专学报》创刊号 )。 1993年,针对“语言学、文艺学在语文教育中长期平分天下”的旧格局,我主编了《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一书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5年出版 ),宣示“文章学是指导语文教育的主干理论”。 1998年,我正式提出《一语 (语言 )双文 (文章、文学 )论》 …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提出各行各业都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语文新学科的开拓者,应以探讨“语文教育的科学发展观”为己任,这就是“语文世界语言、文章、文学三分天下文章应有其一”。众所周知,21世纪初中国教育部颁布的两个语文新课标推行着“文学第一、语言第二、文章第三”,甚至“只讲文学教育和语言教育,不讲文章教育”的非科学的发展战略,那里面没有“文章理念”,不提“文章知识”,不讲“文章鉴赏”,漠视“文章素养”,更没有“文章科学”、“文章教育”的说法,自然也就排斥了“文章文化”,从而使语文教育走进了狭窄的胡同。在这样的语文…  相似文献   

5.
邢明霞 《现代语文》2008,(1):107-108
一、“双基论”下的语文知识 1.语文知识在“双基”中的内涵建国以后,上海市教育局首次把加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能力训练提上了日程。上海市教育局副局长吕型伟在《上海教育》上发表了《切切实实提高中学语文教学的质量》的文章,指出了要把“双基”落到实处。接着,沈佩畦、查如棠、杨直彬等又在《上海教育》上具体介绍了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和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内涵与外延,  相似文献   

6.
郑旭 《语文天地》2010,(4):34-35
北大怪才余杰等主编的《审视》一书,《萌芽》杂志以《教育怎么办》为主题组·织的一系列文章.全国报刊上批评中学语文教育现状的文章均以近乎“批判”、“声讨”的架势对当今的中学语文教育齐声呐喊。这一大批学者及有识之士为中国语文教育的鼓与呼.直至发出“救救语文”的呐喊.确实令每位语文工作者深思——中国的语文教育到底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曾祥芹住《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中提出了语文教育中“文章主体观”。他说:“文章学不但是语文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语文学的主要分支。从语文知识系统看,文章知识是其中的主体部分;从语文能力系统看,文章写作能力是其中的主导方面;从语文教育系统看,文章读写教学又是其中的主要任务。”他进一步指出:“文章学不但是语文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而且是语文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支柱。”语文教育是一个复杂、巨大的系统,正确认识文章学在其中的地位。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此管窥蠡测,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8.
前年,岳阳的李海林老师在上海的《语文学习》上发表《语文工具论批判》。今年,长沙的李维鼎教授在《湖南教育》上发表“世纪之交话‘语文’”系列文章,再次对语文工具论进行批评,引起了争鸣。我认为,争鸣的出现,不管怎么说,对语文教育的发展都是一件好事情。“语文工具论”到底错没错?错了的话,怎么纠正?没错的话,怎么理解?我想,探讨一下“语文工具论”的来龙去脉是有好处的。本文试图对其作一辨正。我国的语文教育源于“文”的教育。“五四”以降,才提“语”的教育;解放以后,始有“语”的教育。语文是工具的说法,最早出自…  相似文献   

9.
邢台八中张国生老师和丁之凤副校长编写的《大语文教育论集》,最近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大语文教育论集》收入关于“大语文教育”的文章52篇,分为以下5部分:(1)张孝纯论“大语文教育”;(2)张国生论“大语文教育”;(3)专家论“大语文教育”;(4)代表性教学设计;(5)其他。全书共35万余字。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全国中语会名誉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副总编刘国正先生为此书作了题为“一种立意高远的语文教育思想”的序文。也正如刘国正先生在序文中所言:“立意高远的思想,在实践上往往是艰辛的。”《大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0.
教学《文学和出汗》碰到不少“钉子”,照《教参》语搪壁,自己和学生均不满意.求助于语文教学杂志,孰料查到的两文都对课文提出了诘责;刊于1989年8期《语文学习》的张尚志的文章认为课文五、六、七段“论据站不住脚”;刊于1991年11期《语文教育通讯》的赵学文的文章认为“课文的引述与反驳,纰漏之处甚多”,该文标题赫然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2008,(7):128-128
《文学教育》2008年1月发表了郑新的《语文教学中的“点线面体”》一文。文章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应从“点”“线”“面”“体”等几个方面着手。“点”——语文知识。语文教学要通过语文知识的落实,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意识。过分强调“人文性”,脱离了语文知识,那么人文性也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相似文献   

12.
近日.读到一篇关于语文教育教学的文章,题目是《语文:体现一种力量,叫思想》。文章没有停留在对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关系的阐述上.而是从“力量”“思想”的层面表述对语文教育教学的感悟.由此引发我的思考.那么数学教育中需要感悟的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看了《人民教育》1998年第6期上于漪老师撰写的《“标准化试题”把语文教学引入了“死胡同”》一文,我也觉得对“标准化试题”有话要说。今趁《人民教育》对语文教育展开讨论的机会,将某些想法写出来,以就教于于漪老师,就教于专家和同行们。从于老师的文章看,似...  相似文献   

14.
<正> 什么是“语文”?历来还是有争论的。一般认为,“语”好理解,就是语言。而争论的焦点好象在“文”怎样解释。是文字?是文学?还是文章?张志公同志为此写了一篇文章:《说“语文”》(载上海《语文学习》一九七九年第一期)。文章说到这个课程的名称是全国解放前夕叶圣陶同志在华北一次教材会议上提出来的。后来,叶老的《教育书简》(中)在《教育研究》一九七九年第四期上发表了。其中第十九条说到这件事。叶老说:“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 不可偏废,故合而言之。”这就明确地肯定了“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  相似文献   

15.
新修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人云:“文以载道.”文章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文”是形式,是手段,“道”则是内容,是本质.文章是文道结合的统一体.文章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的,只有理解了语言文字,才  相似文献   

16.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语文教育观》一文,是作者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叶圣陶教育改革思想和实践研究》的主要成果之一。在该文写作过程中,作者翻阅了现代教育史有关资料和大量叶圣陶教育思想研究的已有成果,仔细研读了叶老关于语文教育的几乎全部论述,并特意搜集了7997年以来语文教学论急的许多文章进行分析。作者站在世纪之交的时代高度,对叶老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新的探索和开拓。文章既触及了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并给预明确的回答;同时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乃现代语文教育理论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文章虽长,实难割舍,现将该文在《语文教育世纪谈》专栏中分两次刊出。意在倡导全国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叶圣陶、吕淑湘、张志公等“语文大家”先进的教育理论,潜心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大力开展语文教学实验并推广成功的经验,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一、文章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就像“语文”不同于“文学”一样,“文章写作”与“文学创作”其实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语文课上的写作是要培养学生准确熟练的汉语文字的表达能力(读说听写)。写作文章,其实是文学创作的初级阶段,是文学创作的准备。以往的语文教育,过分强调语文的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削减了语文教育本身的文化性和审美特质。近几年,这一教育理念遭到语文学界的普遍质疑。《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把语文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胡晓 《小学语文》2007,(12):58-58
内蒙古包头师范学院的张学凯在《语文建设》2007年第9期发表《语文教育叙事研究的误区与对策》一文,文章指出语文教育叙事研究存在几个误区。第一,叙而无“事”。一些语文教师把故事当成了教学过程,把叙述故事当成了叙述教学过程的流水账。第二,叙而无“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叙述者自己都不清楚,“事”讲不完整,不是以故事的形式让读者体会语文教育应该做什么,而是直接规定语文教育应该做什么。第三,叙而无“理”。  相似文献   

19.
蔡欣欣 《教书育人》2009,(11):60-61
1985年张孝纯在《教育研究》上发表了《“大语文教育”刍议》一文,从此“大语文教育”便作为一种全新的观念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发展。“大语文作文”教学观,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母体,并通过延伸拓展,从语文教学重要的一翼作文方面,丰富了“大语文教育”思想,使“大语文教育”思想更具有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20.
钟荣 《基础教育研究》2010,(5):20-20,22
近日拜读了肖家芸老师的大作《语文教学的质量意识和效率自律》(下文简称“肖《语》”),感触很深。肖《语》指出,有效教育的前提是教育要“切合学科学习规律,切合学生认知和心性的规律,切合国家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战略”。文章对这“三个切合”阐述得清晰透彻,但是对于有效教育的策略——“慢教育”却语焉不详。所以,笔者不避浅陋,就语文慢教育谈点浅见,以此向各位方家请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