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教育   69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2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察势·知音·选优·求精──文章编辑的基本规律曾祥芹文章的编辑活动表现为“选题组稿──鉴审取舍──加工编排──读样推荐”的过程。编者在文章“生产──流通──消费(再生产)”的三大流程中,充当着作者和读者的中介人,担负着文章生产与消费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产...  相似文献   
43.
作为一个从湖南“嫁”到河南来奉献自己青春的“学究”,对自己曾经奉献22年(22岁——44岁)青春的地方一内黄一中,我便有一种特殊的感情,22年的风风雨雨在我记忆的年轮上留下了永久的印记,内黄早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相似文献   
4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又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理念使学生这一主体得到了极大的尊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局面。但是,由于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理念的真正内涵,如:“个性化理解”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多大空间?文本的个性化理解,对于中学生而言,其主要取向是什么?在阅读教学中,应怎样处理个性和共性之间的关系?应怎样把握个性化理解和理解的随意性之间的区别?等等,以致我们的教学出现了偏差。下面这一组文章.从不同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希望对广大教师能够有所帮助。[第一段]  相似文献   
45.
曾子文章中的“政治学”四部曲(《曾子制言》 《孝经》《主言》 《大学》)与《柏拉图全集》中的“政治学”三部曲(《国家篇》《政治家篇》 《法篇》)同中有异,各有长短.柏拉图的平等和法律观念超越了曾子,而曾子的人性和民本思想又胜于柏拉图.曾子的“以德治国”与柏拉图的“以智治国”各擅胜场,彼此交融,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46.
读了《中学语文》第五期洪镇涛老师的文章《是学习语言,还是研究语言?——浅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误区》,很受启发。尤其是篇中一个秀句,深得我心:“学习课文的目的,无非是积累语言材料,扩大知识见闻,借鉴写作方法,训练思维能力,陶冶思想情操;而这些,都可以统一和落实在对文章的感受和领悟上,统一和落实在语感训练(包括语感实践和语感分析)之中。”笔者也想“随声附合”,谈一点粗浅的看法: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文章运动中学习语言。一、在语言研究的指导下进行语言学习。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应该认真研究语言,谙熟语音学、文字学、词汇学、语法学、语体学、修辞学、逻辑学等  相似文献   
47.
阅读的“潜水作业”是实现经典深阅读的有效方略.曾子文章对《三礼》的读以致用,《论语》有16例,涉及礼制的“泛论”和礼仪的“具论”;《曾子》有10例,体现了文篇与书本的密切关系,它们发挥了孔子的“礼教”功能.  相似文献   
48.
中国素以“读书大国”和“诗歌王国”著称于世。按照信息交合的创造原理 ,把古今以“读书”为主题的诗歌选辑成册 ,贯彻精选、精注、精评的原则 ,阐发其读书的诗情和诗歌的读理 ,不啻为汉文阅读学研究的新课题。纵观几千年的诗集和诗话 ,着眼“读书诗”的专集和专论 ,几乎从未有过。本书所选的“读书诗”,涵盖各类诗体 :骚体 ,如鲁迅的《祭书神文》;乐府 ,如林纾的《闽中新乐府》;歌行体 ,如蒋湘南的《反行路难》;三言诗 ,如徐渭的《四时读书乐》;四言诗 ,如李贽的《焚书·读书乐并引》;五言诗 ,有五言古诗、如陶潜的《读山海经》,五言绝句…  相似文献   
49.
按照袁枚的“破卷取神”法通读耿红卫的《语文教育新论》(长江出版社2007年出版),我感悟这本著作的灵魂就是“语文教育新理念”。作者认定:“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是什么’和‘教育应该是什么’的一种内在统一的理性认识,是对教育所作的实然判断和应然判断的有机统一”;“语文教育理念是指教育主体对未来的语文教育发展的一种理想期待,是教育主体对语文教育的‘应然状态’的判定及认可,注重语文教育目标的达成度和育人的价值。”笔者作为从教语文半世纪的老兵,  相似文献   
50.
曾祥芹 《天中学刊》2015,30(1):82-84
《曾子立事》中的"言必有主"说,承继了《易传》"言之有物"的传统,从"言"的远近、虚实、是非、善恶、好坏,多角度地揭示了文章内容构成的基本法则:"言不远身""神言弗致""流言灭之""止于至善""多言而慎"。曾子对"言语作品"的20种划分,为文章品鉴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