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京城众多的图书文化公司中,北京胡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确很小--三五位员工、一间办公室,一年出版七八本书,但他们却在书业江湖形成了不错的口碑,并逐渐树立起了胡杨文化独特的"汉语江湖"的出版品牌.  相似文献   

2.
微言大义     
正中国传媒经营网微博开放存取意味着获取学术信息更迅捷、自由。而对于出版商来说,在开放存取声势日渐浩大的今天,危机感迫使他们不得不去分抢一块市场蛋糕。正如皇家学会会长保罗·诺斯所言,"随着出版模式不断演化,我们也不能落伍"。广东新网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官方微博盘点中国数字出版江湖:大家投以财力、人力去抢内容、争技术,也有越来越多的投资人看好数字出版行业,然而真相却是:卖出版物的数字阅读平台都是入不敷出。盘点数字出版江湖得出的,也只能是"看上去很美"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胡杨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深厚积淀,存在于我国各族人民的奋斗历程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力前行。本文在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视域下,重新审视并建立科学系统的编码机制对于强化胡杨精神的价值引导与深层次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且深远的意义。探索胡杨精神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与持久生命力,需要不断丰富胡杨精神的编码模式,加强多元化编码、情感性编码、创新式编码,吸收编码解码理论的有益启示,实现胡杨精神的有效传播,以此推动精神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锐意进取,满怀雄心壮志,进军人文社科图书出版领域,推出了品种众多、版本精良、品位高雅的中外人文经典著作,深受读者欢迎,其口碑丝毫不亚于三联、商务和中华书局等老牌名社的同类图书。“利欲驱人万火牛,江湖浪迹一沙鸥”。在喧嚣、躁动的图书市场中,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始终坚定地实践着“通过出版学术人文图书,铸就自己的品格。要将一种文化精神、人文精神融注到教育出版当中。”(肖启明语)的出版理念,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成功地打造出了自己的学术出版品牌。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成立20周年的庆典即将到来之际,本刊特刊登以下三篇业内同仁对该社人和书的印象、感想之谈,以此对广西师大社的成功作管中窥豹之究。  相似文献   

5.
陈起是宋代著名出版家,先后编辑出版了大量唐代诗文别集和宋代江湖诗人的诗集。对他来说编辑出版不仅仅是一种忙碌的工作,更是产生快乐的源泉。陈起在编辑出版过程中主动联系和培养作者队伍,成为江湖诗人的良师益友;精心选择稿件,保障出版书籍的内容品质;收集编辑唐人作品,迎合南宋书籍市场的需求。陈起的编辑出版经验不仅在南宋是先进的,对我们当代的出版事业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律师信箱     
案例 a与b系研究中国象棋的棋友,双方约定合作编写《江湖八大排局》一书,由a编写初稿,b审校,出版时a署名在前,b署名在后。书稿撰写完毕后,a将书稿寄××出版社,等待出版。嗣后,b以其在编写书稿中出力较多为由,要求更改署名的前后顺序,遭a拒绝,双方因此发生纠纷。经上海市××区人民法院非讼调解,双方达成协议,《江湖八大排局》一书署名改b在前,ka在后,稿酬均分,  相似文献   

7.
董中锋 《出版科学》2016,24(1):115-117
出版文化作为一种主流文化,自然有从属于它的亚文化。出版文化的亚文化很多,有的在出版的上游,有的在出版的下游,有的与出版互为因果,有的与出版相互依存。它们均与出版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的可转化为出版文化,由亚文化变成主文化;有的不断分化,成为刺激出版文化发展的另一种力量。正是这些多样的亚文化,推动了出版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正是亚文化的存在,出版文化才具有无限的张力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胡杨精神作为指引兵团人和新疆高校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内在一致性,具有传播和践行价值。本文将运用言语行为理论逻辑对胡杨精神的传播进行推论,将《兵团日报》这一承载胡杨精神的重要媒介窗口视作组织类交流主体,通过对新闻报道文本分析后得出,《兵团日报》实现了内群体成员对胡杨精神的传承及外群体成员对胡杨精神的传递功能。  相似文献   

9.
《江湖诗派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作者:张宏生32万字中华书局1994年7月出版定价:14.00元。 本书从形成原因、文化特质、主题取向、审美情趣、时空特色、成员组成等方面,对南宋中后期出现的江湖诗派进行了全面研究。其主要特点,一是将批评建立在考据的基础上,全面清理了诗派的各种事实,使得论证有力度;二是密切结合宋代的文化特色,不仅将江湖诗派视为一种文学现象,也视为一种文化现象,从而解决了宋代文化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三是在对宋代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论述的基础上,对书商在诗派形成和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作了特别肯定,并指出其对后世的影响;四是考察诗派的审美特点,指出其虽创作成就不高,但在审美上却有着群体和时代的特点;五是在政治内涵上,采取客观分析的方法,并与前后两个时期进行比较,以说明学者对自己研究的对象应有求实的态度。全书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文学和史哲相结合,材料丰富,论证严密,把传统方法与新的科学观念融为一体,不仅填补了中国文学史研究的空白,而且为研究中小诗人群体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从《英雄本色》到《龙城岁月》.可以看到.江湖文化在香港是一种绵延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项文化事业,出版要讲究文化内涵,追求文化品位,故而有必要对出版进行文化研究。出版文化中精英与大众的分野,造就了出版活动多方面的差异,但在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理念下,二者各取所长,相互学习,在对出版使命的履行上终是殊途同归。  相似文献   

12.
择善而从——对出版文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狭义的文化概念下,认为出版文化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出版理念以及由此而选择出版的精神产品和思想成果,出版文化的精髓是选择、传播、积累优秀文化的理念、取向和意愿.提出了出版文化研究的几个议题:出版物中的精神内容、出版从业人员的思想与心理、出版企业的文化问题、体现在社会每一段进程中的出版的传统、理念、原则、价值取向等方面的特点及其演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出版业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挑战。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出版,是人类文化创造和积累比较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本标志。人类出版时间活动会产生出版文化,并且出版文化是文化理论在出版研究中的运用成果。本文对出版文化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对建设绿色出版生态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围绕新疆南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紧密结合校园文化构成的四个层面,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来探讨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胡杨精神",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彰显新疆精神。  相似文献   

15.
上海之成为出版文化的中心,与上海人出版文化意识的形成不无关系在中国,出版文化早就出现了。出版文化的意识也有较为完整的表露,如版权意识即是一例。但是作为出版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出版的意识,却是舶来品。此处所说的出版文化意识,指的就是新闻出版的文...  相似文献   

16.
试论精品期刊的编辑与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松 《编辑之友》1998,(5):23-24
当前,中国期刊已经失去了在田园牧歌中悠然独步的平和心境,失去了仅靠一两个高招就可以傲立江湖的尊贵地位。中国期刊不可回避地面对世纪之交读者消费心理、文化心理的新一轮审视与抉择,面对境外期刊的竞争与挤压,面对大众传媒多种手段对受众与市场的分割与争夺。那么,中国期刊如何自持、自保、自重、自强呢?编辑与出版精品期刊,也许是最重要的并不秘密的“秘密武器”。  相似文献   

17.
畅销书在当代图书出版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深入分析其发展过程,可以看出畅销书出版经历了整个社会文化语境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消费性文化的转型,而这种文化特征也正是后现代对图书出版领域渗透的一种结果.  相似文献   

18.
去年,台湾出版市场诞生了三家由作家执掌、以文学为主轴的新出版社,分别是作家陈雨航创办的一方,诗人焦桐和妻子携手创业的二鱼文化,及前《联合文学》月刊总编辑初安民负责的印刻。一时间文学书籍加倍涌向书市。若再加上尔雅出版社“年度小说选”在停歇四年后重现江湖,九歌出版社推出台湾当代名家散文选系列,还有印刻将推出的文学杂志等,仿佛已赶走多年来“文学式微”的阴霾,而出现“文学复兴”的曙光。  相似文献   

19.
在明清两朝,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它集中了全国各地来京的达官显宦、富商巨贾、江湖艺人、手工业者,这些人一到北京,就迫切盼望能够有一个凭乡谊关系,互相照顾的住所。  相似文献   

20.
试论出版文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出版文化是人类文化长卷中重要的一页.出版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基础上产生的出版观念,在一定出版观念支配下进行出版实践和由出版实践所创造的出版成果及其影响的总和.出版文化横亘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两大社会范畴,跨越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文化领域,涉及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生产方式.出版文化既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传播和积累人类文化的重要媒介,又是发展人类文化的必要条件;既是人类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