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马斯洛的动机作用论认为,人有七种基本的需要。并且按其满足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成一个层阶。在这一层阶中,最基础的是生理方面的需要。即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实现安全或保护的需要。随后出现对爱、感情、归属的需要,对尊重、价值或自尊的需要,对认知的需要,对美的需要;在上述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最后便是对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儿童的需要的正确理解也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2.
英语在当今世界各个领域中被广泛地使用,而人们对某些领域中英语使用的研究却很少,在这种情况下ESP(专用英语)在60年代崛起了。专用英语是从English for SpecificPurposes(ESP)翻译而来。所谓“专用”实际上是满足某种特定的需要的意思,更接近于“学以致用”。学习英语和使用英语可归纳为下列需要:生存需要、社会交际需要、职业需要、学术需要、文学艺术需要以及商业、法律、科技等需要。上述需要中可能有部分交叉和重复。例如科技需要中包含某些学术需要,也可能包括某些职业需要。在传统的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生活活动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与发展。在设计和组织生活活动过程中,既要关照幼儿的生理需要,又要关照幼儿的心理需要,在满足幼儿生理需要的同时,满足幼儿心理安全需要、尊重需要、关爱需要、自主需要、成就需要,进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石春 《教育导刊》2006,(11):27-28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激励儿童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要注意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处处为儿童着想,真正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从而使他们的需要获得满足,并在学业上取得成功。一、需要在儿童认识和实践中的作用个体需要是个体行为积极性的源泉。人的活动的积极性,根源在于他的需要。需要和人的活动紧密联系着,它是人进行活动的动力。需要推动着人们在各个方面积极活动,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  相似文献   

5.
城市低龄老年人需要问卷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以实证方式确立了城市低龄老年人的人际需要、经济需要、亲情需要、认知需要、尊重需要、价值实现需要以及保健需要7因子结构。因素分析和内部一致性系数检验的结果说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老年人心理健康问卷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老年人需要各维度与心理健康的各维度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6.
尊重具有心理和社会双重涵义。按当代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是人的一种高层次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爱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的一种需要。比它更高一层的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需要层次越高,他的社会属性体现得就越充分。自我实现是自我发挥的欲望,也是一种使自己的潜力得以外化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使一个人越来越成为独特的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一个人就会自尊、自信、自励,反之就会导致沮丧和自卑。 "尊重教育"这一高度概括的表述具有多  相似文献   

7.
人的物质生活需要、精神生活需要和社会生活需要作为构成人类生活需要的基本元素,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时期都是同时存在的。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同一时期的不同阶段,各种需要构成人们生活的比重不同,优势地位、主导地位也有所差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精神性、社会性为主导的发展性需要取代了过去的基本生存性需要,成为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广泛性、质量性、整体性、为人性和共享性等时代内涵,逻辑内蕴着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变革创新、共同创造等重要价值维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需要有着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在需要的结构方面.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是缺一不可的;在需要的主体方面.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辩证统一的;在需要的层次方面,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是不断上升的。相应地,在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现照下进行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就要引导人们实现合理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就要协调人民个体需要与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就要为人民需要层次的上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高校教师多样性需要的基础上,参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我国高校教师的主导需要归纳为薪酬满意需要、环境和谐需要、职业发展需要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0.
从高等教育的需要对象与需要表现形式两个维度来划分,高等教育的需要类型有四种,即个人理性需要、个人工具需要、社会理性需要和社会工具需要。在现实世界中,高等教育的个人(理性需要和工具需要)以及社会(理性需要和工具需要)之间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以一种动态平衡的方式来协调高等教育的个人理性需要、个人工具需要、社会理性需要和社会工具需要。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需要理论明确指出人的需要是构成人实践活动的原动力和原目的,需要也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构建起价值关系的桥梁。马克思把人的需要分为三个层次: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全面发展需要。人在满足自身需要过程中,加剧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尤其是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人的享受需要获得极大满足的同时,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的需要也被异化。在此情况下,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将"美丽"与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并列,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内容。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莫之命而常自然""和而不同"等观念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与马克思需要理论在内在价值上高度契合。新时代,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基于马克思需要理论,并在马克思提出的自然生态问题的社会化解决思路基础上,立足中国大地,扎根中华文化,提出的中国化方案。  相似文献   

12.
论如何满足学生的基础学习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需求状态。学习需要不仅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力求通过努力而满足的显性的学业目标需要,而且还包括那些保障和促进学生学业成功的隐性的基础需要,如学生心理安全的需要、自我感觉重要的需要、交往互动的需要、认知方面的需要等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这些基础需要予以相当的关注和合理的满足。  相似文献   

13.
一、了解教师的需要,是理解和尊重教师的基本前提马斯洛在1954年发表的《激励和人》一书中,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等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性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这些基本思想被后来的实际管理人员广泛接受。在教育管理中如何用更高层次的  相似文献   

14.
人的一生有各种不同的需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社会和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的需要也不尽相同。世界上没有无需要的人,也没有无需要的时间和空间。这说明人的需要具有特殊性和普遍性的特征,人的需要是特殊性和普遍性交织在一起的一个动态画面。人的需要是一种缺乏的状态,灾时人的需要这种缺乏状态超出了正常需要的相对稳定的结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在人的需要层次论中指出,在人的价值体系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基本上可以分为五个不同的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怕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相似文献   

15.
在人的需要结构中,不仅存在着马斯洛氘指出的那个需要层次,还存在着由个人需要、家庭需要、职业集体需要、公共生活群体需要、阶段民族国家整体需要、人类全体需要六个层面所组成的人的群体需要层次。这两个需要层次及其内在的关系,可以通过XOY平面坐标系来进行描述,我们物资地这个具有特定铁平面称为人的XOY需要系统。人的XOY需要系统是由人的双重主体性所确定的,是主导人的动机行为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6.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有七种不同层次的需要,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依次为:生理需要(如饮食等)、安全需要(生活有保障,无危险等)、归属和爱的需要(与他人亲近,受到接纳,有所依归)、尊重的需要(胜任工作,得到赞许、认可)、认知的需要(求知,理解和探索)、审美的需要(追求秩序和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在这些需要中,前一种需要的满足是后一种需要满足的基础和前提,如果缺少哪一种需要或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就会影响人格  相似文献   

17.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把人的需要分为五种不同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是人类内在的、  相似文献   

18.
党的思想路线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指引下,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并随着时代和国情的变化而不断向前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需要,是适应时代发展新变化、实现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心理素质的体现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心理平衡,就是在短暂的心理冲突之后便迅速复归心理平衡。心理平衡,就是在剧烈竞争中建立健康、协调、和谐的人际教育关系,这既是个人的需要,也是集体的需要;既是教师的需要,也是学生的需要;既是学校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情感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讨论青年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时,很少涉及到或是回避涉及到大学生的成就需要。其实,成就需要在大学生产生的一系列新需要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大学生追求社会理想、社会需要在这一时期的表现。更重要的是,成就需要是大学生求知成才的稳定的、持久的激励因素。因此,要使其成长为社会急需的合格人才,就有必要对他们的成就需要进行认真的探讨。从而为这一需要的培养、激励和满足提供正确的理论定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