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第十届全运会女子跳远前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她们在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技术进行运动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摆动腿在助跑最后一步支撑过程小腿支撑扇角比较大,身体重心下降较大,造成水平速度损失较大;蹬离地面时动作不充分,摆动的速度慢、幅度小。在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的摆动动作对减小着地时的制动、加大动作幅度,提高起跳速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运动员在着板缓冲阶段,摆动腿蹬伸后向前摆动的时机晚,摆动不够积极,影响整个起跳动作的幅度,造成了身体重心不能快速前移。我国运动员起跳蹬伸阶段摆动腿动作不充分,摆动的速度和幅度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从缓冲和蹬伸阶段对跳远起跳过程中摆动腿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摆动腿的正确摆动过程和有效用力方法对达到理想化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起着关键作用,在缓冲阶段,摆动腿的摆动对重心的垂直速度起着主导作用,摆动腿摆腿速度越快,可为后继的蹬伸动作创造更好的条件。起跳蹬伸阶段摆动腿的摆动制动加速度直接影响起跳离地瞬间起跳的蹬伸运动效果,与腾起初速度和跳远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验拍摄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2012年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国大学生男子跳远项目的前6名运动员助跑最后两步及起跳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男子跳远运动员的助跑倒数两步步长和步速变化都没有达到理想范围,速度损失率多数没有达到理想范围;着板瞬间和起跳瞬间平均水平速度以及起跳瞬间平均垂直速度均低于我国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各个关节角度的过小,使着地和离地瞬间的蹬伸、摆动不够积极充分;着板角和蹬地角较小,造成扇面角过大,使助跑接起跳的连贯性降低,不能够获得较好的起跳垂直速度。  相似文献   

4.
起跳效果历来是专家、学及教练员关注的焦点。背越式跳高中助跑最后一步技动腿着地瞬间就巳进入了起跳。采用三维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折的方法,通过因子分析,探讨整个起跳过程内部诸因素之间的联系及其对起跳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运动学特征可以用4个因子来表示,并通过回归方程的分析,指出我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要提高起跳效果,须增大蹬伸距离,提高蹬伸幅度,提高摆动腿平均摆动角速度,加大摆动力度和调整摆动腿制动时机。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选用遥测肌电测试仪、常速DV摄像机及同步信号发生器对参加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的5名优秀男子排球运动员4号位强攻起跳技术进行现场测试,综合运用运动解剖学、训练学及运动生物力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解析及数据分析,客观地揭示出有利于排球4号位强攻起跳缓冲与蹬伸技术诸多运动学参数及参与活动肌肉的基本规律:4号位扣球起跳过程重心最低点时刻,膝关节角度在135°左右最有利于伸膝肌群发力;应适当增大髋关节折叠幅度;适当减小肩角.排球扣球过程中并步式起跳已成为主流;过短的起跳时间会削弱双臂的摆动幅度,在4号位扣球起跳时上下肢蹬摆配合充分的前提下尽量缩短蹬伸时间.在4号位强攻起跳环节尤其蹬伸时要格外加强对上肢的充分利用,积极配合下肢完成大幅度蹬摆;力量训练中要对肱二头肌进行针对性加强.以期为高校排球高水平运动队的训练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运用定点高速录像(250帧/ s)的方法,对我高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过程中三时相(着地、缓冲、蹬伸)运动学参数进行了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跨步跳起跳过程中,着地角、起跳幅度、着地时重心高度、离地时重心高度、离地时两大腿夹角对跨步跳离地时水平速度影响较大,是造成跨步跳阶段水平速度损失大的主要原因.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跨步跳起跳过程中,过分屈膝,蹬伸迟、不充分,摆动动作消极,不能有效地提高腾起初速度,提高起跳效果.  相似文献   

7.
背越式跳高的起跳技术环节包括摆动腿的摆动和起跳腿的蹬伸两部分,目前基层运动员与教练员在训练中更多的注重了起跳腿用力蹬伸这一环节,忽视了摆动动作的重要性,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摆动动作在起跳技术中的作用及其重要性,以期能够为基层教练员和运动员在训练中提供理论依据,并走出认识误区达到完善训练手段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对影响跳高起跳效果诸因素的再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往认为影响起跳效果的因素为蹬伸力量、蹬伸距离、起跳时间,而评定起跳效果多以冲量值为参数.本文意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资料分析和影片分析法,对影响起跳效果诸因素的定量界限、起跳效果评定参数和影响跳高起跳效果诸因素的最佳组合进行研究,为跳高理论的发展和教学、训练的科学化,提供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和录像解析方法,对比分析中外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的水平速度、垂直速度、身体内倾角、身体重心、支撑腿膝关节角及重心的垂直工作距离等运动学参数.找出他们起跳阶段的运动学差异.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的助跑速度与起跳腿的专项力量素质不相匹配,水平速度利用率低;人体过早的倾斜,起跳偏心角过大形成不合理的腾起角,导致起跳腿蹬伸不充分,垂直工作距离短,垂直速度小.  相似文献   

10.
沙滩排球上步扣球踏跳阶段的时相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时相特征是影响沙滩排球扣球起跳质量的重要因素,运用运动生物力学手段对其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沙滩排球上步扣球踏跳阶段依据人体下肢肌肉工作形式以及重心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可划分为5个部分,即加速缓冲、减速缓冲、等长制动、加速蹬伸和减速蹬伸.其中沙滩排球加速缓冲与减速缓冲时间均过长,不利于缩短起跳时间,影响沙滩排球扣球的起跳效果.另外,沙滩排球扣球起跳的加速蹬伸时间占起跳时间的比重太小是影响在沙滩上起跳时间结构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高难度323C起跳技术是影响该难度动作高质量完成的关键环节,其动作人体重心的运动学基本特征与要素是重要的评价依据之一。运用运动生物力手段对起跳阶段人体重心的运动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助跑结束时获得的水平速度并不是越大越好,而缓冲时段水平速度的损失也不是越小越好。一级运动员右腿摆动慢,上步不积极,左腿蹬摆不充分,左臂摆幅小是导致左脚离地时刻水平速度增长小的关键所在。右脚离地时刻水平速度的损失率与垂直速度呈显著正相关,武英级起跳时左腿加速摆动与右腿快速蹬伸的协调配合是起跳离地时获得较大垂直速度的最重要原因。蹬伸时段重心水平位移与左脚离地时刻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之间呈显著性相关;缓冲时段一级运动员没有武英级身体重心下降低,但用时还长,然而蹬伸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这是一级运动员没有武英级完成动作好的最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对背越式跳高过程中起跳腿肌肉的SSC活动进行研究,为指导我国跳高运动员起跳腿的专项力量训练,提高跳高成绩提供理论参考。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部分极具代表性的优秀跳高运动员起跳过程中起跳腿的起跳参数进行比较发现:一级运动员较二级运动员膝踝退让幅度大,时间短;国外优秀运动员较国内优秀运动员蹬伸距离大,时间长;起跳的蹬伸速度和整个跳高过程中人体质心的腾起高度(H2)并不总是成正比例关系。对结果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起跳腿肌肉的SSC活动能力表现为3个相互联系的方面:蹬伸的距离、起跳时间和起跳的动作速度。相应的SSC活动能力就对应这3方面相应的最佳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7名优秀青年男子跳高运动员助跑最后阶段及起跳技术的三维生物力学分析,提出我国优秀青少年男子跳高运动员倒数第2步缓冲动作过大,摆动腿蹬离地面时速度水平较低;起跳脚着地时的身体质心水平速度水平较高;起跳结束瞬间的垂直速度水平差别较大;起跳蹬伸距离的长短与起跳垂直速度水平并无直接的相关;起跳垂直速度水平与起跳时间有较高的相关等结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第十一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男子跳高冠军黄海强起跳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该运动员起跳结束瞬间,起跳腿髋、膝、踝三关节蹬伸较充分,但是两手臂和摆动腿摆动速度较低、摆动幅度较小;起跳瞬间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绝对值较低,垂直速度低是阻碍他运动成绩提高的最主要原因;在起跳时间上,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没有明显差异;身体重心的最高点位于横杆的后方,最后一步步长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秀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扣球起跳动作的技术关键.方法:使用两台高速摄像机和表面肌电仪对7名优秀青年男子排球运动员扣球起跳动作进行运动学和表面肌电的同步分析.结果:在缓冲阶段,摆臂角度为92.3±3.9°;蹬伸起跳后重心垂直速度为3.6±0.2m·s-1,水平速度为2.1±0.2 m·s-1;缓冲时间为130.2±4.8ms,蹬伸时间为160.1±5.9ms;重心最低时右髋关节角、膝关节角、踝关节角、摆臂角、缓冲时间、垂直速度与起跳高度具有相关性;在缓冲阶段的用力顺序为:腓肠肌、股直肌,最后是其他肌肉的共同作用;蹬伸阶段首先是臀大肌肌电达到峰值;缓冲阶段臀大肌的% IEMG最高为27.7%,蹬伸阶段腓肠肌内外侧头的% IEMG最高分别为19.2%和24%.结论:从外部动作结构和内部肌肉放电情况来看,排球扣球的起跳蹬伸过程是下肢以大关节依次带动小关节运动完成的;缓冲期首先通过踝关节缓冲制动;应该根据研究需要来确定划分动作阶段.  相似文献   

16.
试析沙地跳跃练习提高弹跳力作用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地跳跃练习提高弹跳力作用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定时期的沙地跳跃训练,实验对象硬地原地纵跳高度显著提高;沙地跳跃练习提高弹跳力作用的动力学机制表现为:起跳动作过程中缓冲后期和蹬伸后期的时值延长;缓冲后期制动动作幅度增大;蹬伸后期蹬伸动作幅度增大;蹬伸前期和蹬伸后期峰值力和蹬伸冲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对2007年全国田径冠军赛男子跳高项目前六名运动员最好一次试跳起跳技术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被试H2远低于世界优秀选手;根据起跳时运动员质心降低的方式,将本次跳高运动员起跳技术分为三类:低-高型、高-低型、低-平型;助跑平均水平速度和起跳垂直速度分量小;起跳阶段水平速度损失值与起跳离地瞬间重心垂直速度呈显著性正相关性;起跳腿离地瞬间膝关节蹬伸较充分。  相似文献   

18.
跳跃运动起跳时的摆腿技术特点及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跳跃起跳时的摆腿技术特点与作用分析,得出:跳跃起跳时,摆动腿在体后作折叠向前摆动过程中,摆动腿的整个环节重心作水平方向加速向前运动;在起跳腿蹬伸时所产生的垂直分力等于人体重力时相才需要摆动腿制动,达到减小人体作垂直方向运动的阻力,提高人体作垂直方向惯性运动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起跳技术是背越式跳高的关键技术,也是决定跳高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参加2008年全国田径大奖赛(乌鲁木齐站)总决赛前5名运动员的研究,探讨其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起跳缓冲阶段起跳腿的缓冲幅度较小;在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的蹬伸幅度不足,水平速度转化率较低;身体重心高度及起跳腿工作距离都比较小.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跳远运动员起跳阶段起跳腿工作性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文献资料法、运动学测试法、对比分析法,对两组(14名)不同水平的跳远运动员起跳腿各关节工作性质及能力进行对比研究,并对起跳阶段运动员身体重心运动(时间、速度、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显示:跳远起跳阶段髋关节工作为先等长收缩再离心收缩,不是缓冲外界负荷的主要关节;不同水平运动员膝、踝关节缓冲、蹬伸工作能力呈显著性差异,踝关节对提高重心垂直速度的贡献不显著;运动员水平越高蹬伸时间指数、水平速度转变率越高,重心轨迹曲线越平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