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娜拉现象"与《雷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运动初期,易卜生及其剧作《玩偶之家》以及作品中主人公娜拉对中国新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大批“娜拉”式的具有全新的价值观念、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涌现出来。在中国,创作思想上与易卜生相通并在创作上得到易卜生创作真髓的是曹禺。《雷雨》是曹禺写得最好最成功的剧作之一。《雷雨》与《玩偶之家》从创作思想、作品中矛盾冲突到思想内容、人物形象都有相通之处又各具艺术魅力。两部剧作都各自着力塑造了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繁漪是个失败的娜拉。《雷雨》是话剧这一西方艺术形式本土化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2.
玩偶之家     
2006年是挪威伟大的剧作家亨里克·易卜生(Henrik Ibsen)去世百年纪念。一个世纪以来,这位世界"现代戏剧之父"是世界文坛上评价迥然、争议最多的作家之一。恩格斯曾说:"易卜生的戏剧不管有怎样的缺点……他还是有自己的性格,以及首创和独立的精神。"易卜生一生共写了25部戏剧。他之所以被尊为世界"现代戏剧之父"正是因为他冲破古典主义的这一藩篱,建立一种自然而真实、能用散文表现普通人日常生活的新的戏剧体裁--正剧(即现代话剧)。易卜生一生从未到过中国,他只在《培尔·金特》和《海上夫人》里提到过中国。他去世之际,作品刚刚被介绍到中国。然而他却是与中国瓜葛最深的外国作家。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受易卜生作品的影响如此之深刻。在这个他完全陌生的国度里,因他作品引起的震撼以及奇特遭遇,是他根本不能想像到的。一代戏剧大师曹禺曾不止一次地说:"外国剧作家对我的创作影响较多的,头一个是易卜生。"而易卜生的其他作品中也没有哪一个形象像娜拉一样如此受到中国的关注。茅盾的小说《虹》中的主人公"梅行素"无疑带着娜拉的影子,巴金的《家》中男主人公"觉慧"则是第一个离家出走的男性娜拉形象。因为篇幅问题,本期地道英文只节选了《玩偶之家》第三幕的最后场次,即本剧最经典的对白场次。  相似文献   

3.
娜拉,挪威中产阶级家庭的娇妻;蘩漪,中国资产阶级的阔太太,两位女性生活在不同的国度,社会地位、身份又相距较殊,但他们却不约而同地体现出一个要求──独立、平等、自由。用我们的话说就是追求“妇女解放”,用易卜生和曹禹的话说就是“首先我是个人”,“我这个人还是我的。”在这同一追求中,她们所表现的性格,斗争的方式及结局也相去甚远。为什么?本文通过对这两个女性形象的比较分析,探讨“妇女解放”主题在不同国度、不同女性形象中的不同体现。(一)《玩偶之家》剧幕初揭时,娜拉是做为一个幸福的妻子出现的。小家庭在欢乐…  相似文献   

4.
《玩偶之家》是易卜生的经典之作。作品通过对娜拉的歌颂和对海尔茂的批判,旨在否定资产阶级男权社会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主张所有妇女都要为自己的正当权利和独立人格而斗争。本文结合娜拉之言、之行与之思,对《玩偶之家》中的女性意识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就其划时代意义在当下的回响价值进行省思。  相似文献   

5.
易卜生创作的“娜拉”形象一直深入人心,该文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娜拉”从依附到觉醒的心理转变过程,强调女性只有获得自我人格和精神的独立,从根本地作为“人”的意义上意识到自我价值,才能获得真正彻底地解放。  相似文献   

6.
易卜生笔下《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和萧伯纳《格梅利翁》中的伊莉莎生活背景迥然不同,但她们有着极其相似的经历,她们都有很强的觉醒意识,是追求独立自主、平等和谐的女性代言人。从女性主义视角走进娜拉和伊莉莎的世界,探索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人生和命运,以寻求现代女性在家庭、社会中如何关注个体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实现真正的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7.
若问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哪一个外国剧本对中国的影响最大?毫无疑问,要首推挪威作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 (又名《娜拉》)了。 不是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不是法国英里哀的喜剧,也不是德国的席勒、意大利的哥尔多尼诸人的作品,而独独是北欧半岛上一个偏僻小国的这位剧作家的这个剧本,最先从中国的舞台上产生了最大的影响于中国社会,这绝不是一种偶然的现象。 据阿英同志考证,第一个把易卜生介绍到中国来的,是鲁迅先生。他在一九○七年发表的《摩罗诗力说》和《文化偏至论》两文中,相继对易卜生作了评介,指出“伊孛生之所描  相似文献   

8.
易卜生于1879年创作的《玩偶之家》,是一个经典的社会问题剧,它通过娜拉与海尔茂之间夫妻关系的冲突转变,从而描写了故事的主人公娜拉的完美蜕变,也最终从一个"玩偶"成为一个自我觉醒之后的可以维护自身利益的女权主义者。娜拉这一鲜明的人物形象使他成为指引女性在解放道路上前行的照明灯,因此,娜拉最后出走时的那一响亮的摔门声并不是婚姻失败而做出的无奈选择,而是自我觉醒之后追求人生价值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被书写的叛逆:质疑“娜拉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娜拉,作为中国女性觉醒和“五四”叛逆精神的表征,在进人中国语境后发生了未被觉察的精神变异,从而显示出女性解放话语的裂痕。从易卜生笔下决绝的“女儿娜拉”到进人中国的软弱的“妻子娜拉”,表明“娜拉”作为一种被书写的叛逆精神浸染着浓厚的传统色彩,而五四时期中国觉醒的女性新文学作家对于娜拉的自我书写,则显示出与时代主流话语的疏离。  相似文献   

10.
胡适的《终身大事》是现代中国第一部问题剧,多年来由于“左”的政治观念和教条主义研究方法的影响,《终身大事》长期被看成是易卜生《玩偶之家》的仿作而不为研究所重视。实现上《终身大事》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它是胡适对中国问题剧艺术的一次成功探索,它在对西洋戏剧的借鉴中多有创新,不仅显示了开拓性的价值,还为随后大量出现的中国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  相似文献   

11.
易卜生的三幕剧《玩偶之家》在中国的介绍始于五四前夕,由于契合了转型期中国社会的现实,“娜拉”成为一个时代的男男女女肯定自我,并与传统社会束缚决绝的代名词。然而,娜拉的形象绝不仅仅是一个贴上了某种意义标签的符号,从另一个角度解读易卜生和他笔下这一不朽的文学典型,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娜拉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俄底浦斯情结使她纠结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到最后才在破灭的理想中选择坦然面对现实。  相似文献   

12.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以娜拉离家出走而提出了探索妇女的解放出路的社会问题。鲁迅在北京女子师范学校文艺会讲时曾提出“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指出在尚未取得经济独立的娜拉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是“回来”,二是“堕落”,长期以来引起人们深深的思考。出走之后的娜拉会以怎样的面貌出现,主要取决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看,娜拉不仅不会出现鲁迅所预言的两种情况,而且路会越走越宽,因为娜拉的出走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易卜生的戏剧,在一九一八年《新青年》第四卷第六号的《易卜生专号》里,给大张旗鼓地介绍进来了。这期专号刊载了易卜生的《娜拉》、《国民公敌》、《小爱友夫》等重要作品,还刊载了胡适的《易卜生主义》以及袁振英的《易卜生传》。易卜生的另一重要作品《群鬼》也在《新潮》一卷五号里发表了。为什么在新文化运动的黎明期,这样推崇易卜生呢?十年之后(一九二八年),鲁迅在《〈奔流〉编校后记》中有一段话可作为这个问题的答复:“因为要建设西洋式的新剧,要高扬戏剧到真的文学底地位。要以白话来兴散文剧,还有,因为事巳亟矣,便只好先以实例来刺戟天下读书人的直感;这自然都确当的。但我想,也还因为Ibsen敢于攻击社会,敢于独裁多数,那时的介绍者,恐怕是颇有以孤军而被包围于旧垒中之感罢。”  相似文献   

14.
易卜生《玩偶之家》以非常平凡的夫妻矛盾为题材,描写了女主人公娜拉挣脱玩偶的家庭,走向自我觉醒的过程,深刻揭露了以男权为中心的资产阶级家庭的虚伪、自私,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宗教、道德、法律,热情歌颂了奴女的人格独立、自由解放。但由于阶级、历史的局限,易卜生不能,也不可能指出妇女解放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5.
“女性解放”作为一种特殊的解放运动,首先要解除的就是性的束缚,这是女性寻求自由发展的基础,而真正的自由发展恰恰是以人格独立作为保障的,人格的自由与发展才是女性解放的价值所在。19世纪末托尔斯泰、易卜生借助他们笔下的安娜、娜拉为女人呼喊出心中的渴望,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女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易卜生的《玩偶之家》结尾:女主人公娜拉出走,“砰”的一声关上了大门。戏戛然而止,但言有尽而意无穷,萧伯纳评论“这一关门声比滑铁卢或赛顿的大炮还要响”,它把读者带入了一个更加广阔的艺术人生。文学作品的不朽意义,正在于它的文本是建立在多重理解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7.
"我不仅仅是女人"--从娜拉的觉醒看现代妇女的困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妇女解放”是对《玩偶之家》作浅层次意义上的阅读 ,娜拉的精神觉醒既是易卜生在该剧中关注的重心 ,也是作者给予现代妇女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工作自由和生儿育女两个角色同时充当而精疲力竭 ,是现代妇女的生存困境 ,也使她们面临更多的矛盾和苦恼。因此 ,她们更需要有娜拉的勇气和力量 ,在扮演好两个角色的同时努力为自己创造一个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8.
李世林 《文教资料》2008,(24):14-16
繁漪和娜拉分别是我国著名作家曹禺<雷雨>和挪威的"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中的著名的两个女性形象.易卜生创造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对中国作家和妇女解放运动有着深刻的影响.<玩偶之家>中的新女性形象--娜拉,她的出走震惊了全世界.激起了无数妇女为争取个性而进行反抗.当她随着作品传入中国,也影响了一代中国作家.曹禺先生在其代表作<雷雨>中就给我们塑造了一位觉醒的"娜拉"形象--繁漪.作为娜拉反叛精神的一种后继者和追随者.繁漪和娜拉不可避免地有着不少相似之处.如两人身上的新女性特质.但由于两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就决定了繁漪不可能是娜拉的"翻版".本文拟从分析两人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入手,从而让读者对这两位经典的反叛形象有更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涂丽萍 《英语辅导》2008,(5):156-159
娜拉是易卜生戏剧中颇具影响和争议的女性代表人物之一。解构其女性和超越女性性格的人格双重性,我们发现娜拉是女性中颇具潜质的代表。《玩偶之家》展示了作为传统女性代表的娜拉自由情感的释放及其超越性格的变化过程,从而呼应了易卜生思想中渴求人权和性别平等的愿望。同时,也诠释了其作品中女性主体性的表现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五四伊始,名震遐迩的《新青年》杂志推出了"易卜生专号",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的光辉引领下,易卜生经典戏剧《玩偶之家》的女主人公娜拉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便成为一个精神偶像,且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巴金《寒夜》中的曾树生便是一个中国式的"娜拉"形象的典型。作为一个有着复杂性格、矛盾心理和丰富内涵的艺术形象,她的出走以及最终的回来,既有积极的意义也反映了人物自身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