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家长与学生一起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训练热情,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在目前的体育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互助游戏、角色游戏等活动,提供亲子共同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和家长在"花样"训练中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2.
现在,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和娇惯,渐渐孩子就养成了任性、自私的性格,使之教育起来非常难.这也是许多家长和老师感到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女儿上小学时,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属于好孩子之列.有时我们问她成绩怎么样,她的回答总是"很好".考试完了,拿回成绩单一看,几乎是全优.因为没有具体分数,我们也无法将她和其他孩子比较.偶尔问问老师,老师也只是说"好"或者"可以".似乎孩子满足了,家长也可以无忧了.  相似文献   

4.
今天的青少年被这样分类,那样分类,其实这种分类偶然性很大,导致的"冤案"也就数不胜数.常常有家长问:我的孩子怎么会这个样子?常常也有老师会恨:这个学生怎么可以这个样子?心理学的研究努力回答了这样的问题:一个人的表面行为是由其大脑中的"自我感"(self-concept)决定的,"人是人心所认为的人",一个人有什么样的自我感,就会很自然地表现为怎么样的一种人.  相似文献   

5.
我想给已送孩子入幼儿园或准备送孩子入幼儿园的家长们一些建议,帮助他们做一个好家长。1.接送孩子时,真诚热情地向老师问好向老师问好,既表示家长对老师的尊重和感激,这对促进老师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之中肯定会起积极作用:同时,又是对孩子进行文明礼貌教育的"身教"和"言教"的好机会;还可以融洽家长与教师的关系,更有利于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相互沟通。  相似文献   

6.
前两天,一位孩子的家长给我发了一条信息,说他和孩子的爸爸决定为了改进孩子粗心的小毛病,不让她有依赖心理,先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待老师批改完后再给她讲.问我有没有关于"检查作业"方面的好办法.我想了又想,还是决定写一篇文章来阐明自己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如何做好家园联系工作,提高家长参与教育的主动性,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在实践中我发现,做家长工作时,教师一定要善于站在家长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搭建适合于家长的家园联系桥梁。一、变理论指导为具体示范举例:班上有个女孩,十分内向,不善于交朋友,在集体场合不愿意讲话,家长注意到这个问题,来问老师,怎么让女孩变活泼、大方一些?老师提出了几点建议:多带孩子出去,给她和同伴一起玩的机会,家长以身作则,在社会交往中主动热情,让孩子学会讲几个故事,让她到幼儿园来讲给同伴听等等,家长回去实行,过了一段时间,发现成效不…  相似文献   

8.
家园合作,同步教育,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双方做出努力。从幼儿园方面来说,从孩子刚入园开始,教师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活动,使大多数的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性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情况等有所了解,加上以后每学期的对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亲子游戏活动等等,更能让家长全方位地熟悉幼儿园的工作,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从家长方面来说,由于种种原因,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有所不同,有的家长能主动热情地与幼儿园联系,尽量配合幼儿园工作;有的家长则很少与教师接触,特别是祖辈接送孩子,几乎不跟教师交换意见,即使有也只是过问一下孩子的身体状况而已。家长怎样才能提高参与家园活动的积极性、实效性呢?其实三个字可以概括:多沟通。首先,要善于与教师多沟通。1.多问。包括问幼儿,问班上的老师,问同班家长,可以是直接当面问,也可以是电话间接问,现在有很多家长在自己建立的QQ群里互相讨论一些育儿的经验,这是可取的一种方式。2.多看。走到班级门口,家长要看看班级门口的家长园地、宣传栏和黑板上,有没有老师留下当天所学的知识内容,了解幼儿园的教学进度和要求,看看看幼儿园门口有没有一些通知,对幼儿园的活动做到心中有数。3.多反映。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  相似文献   

9.
家长会上,老师开门见山地问,你们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有的家长点头,有的摇头,还有的点点头后,又摇了摇头. 老师说,前不久,在一次趣味班会上,我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假如到了晚上,家里的灯突然熄灭了,你怎么办?每个孩子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孩子们的答案.  相似文献   

10.
家长会上,老师开门见山地问,你们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有的家长点头,有的摇头,还有的点点头后,又摇了摇头. 老师说,前不久,在一次趣味班会上,我问了孩子们一个问题:假如到了晚上,家里的灯突然熄灭了,你怎么办?每个孩子都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孩子们的答案. 有的孩子回答说,叫爸爸修呗.  相似文献   

11.
王向华 《班主任》2005,(12):15-15
事情起源于那次家长会的召开. 家长会结束后,一位家长走过来问:"老师,贾祯这段时间在学校里表现得怎么样?""贾祯"我迟疑了一下,在脑海中飞速地回想贾祯在班级中的一些表现.结果发现,我竟然对贾祯的平日表现无甚印象.  相似文献   

12.
教师适当布置一些家庭作业无可厚非,但是一些老师留的"家庭作业"却搞得家长苦不堪言. 据一位家长介绍,今年自己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虽然老师每天留给孩子的作业不多,但留给家长的作业却不少.  相似文献   

13.
昨天在网上碰到一位家长,她问我这样一个问题:碰到"分数至上"的老师,而自己孩子成绩一般,不讨老师喜欢,家长该如何与老师进行交流?说起来,我对这个问题还是挺有发言权的。  相似文献   

14.
超级妈妈 《家长》2009,(2):26-27
昨天在网上碰到一位家长,她问我这样一个问题:碰到“分数至上”的老师,而自己孩子成绩一般,不讨老师喜欢,家长该如何与老师进行交流?说起来,我对这个问题还是挺有发言权的。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上曾一度流传这样的话题:子女放学回家,中国家长往往会问:“今天你完成了多少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外国家长则更多的会问:“今天你向老师问了多少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接待(7:50~8:00) 1.教师热情地迎接每位家长和宝宝,主动向宝宝问候. 2.在家长的帮助下鼓励宝宝说"老师早",家长继续带宝宝熟悉环境.  相似文献   

17.
犹太民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不幸的民族,但是在今天却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什么?是靠教育培养出强大的民族群体。孩子放学回家,家长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今天向老师问问题了没有?”可见他们的问题意识较强。我们的前人也早有此熟识,“学则须疑”就提出了学习中要有问题意识。初中语文第五册《怀疑与学问》就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怀疑精神与做学问之间的辨证关系,这里的怀疑精神就是问题意识。而现在我们家长大为关注的是“你考试考了多少分?”不仪仅是我们的家长,我们的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考分也显得过于热情,而淡化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90后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不仅关系着个人的成长、成才,而且关系着民族的未来、社会的进步.现在的家长过分重视学习教育,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搞错了位.生活完全包办,品德教育跟着感觉走,只对孩子和老师要成绩,一旦出了问题则唯学校是问是现代家庭教育的典型特征.因此,深入分析90后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把握其规律,从而积极有效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对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师,我那小子你得管严一点,拜托了。”“老师,我家孩子最近老毛病又犯了,烦你看紧一点。”“老师,如果他再不听话,你就给我打。”“某某家长,你的孩子得管一管,太不像话了。”“某某家长,周末看紧一点,少让他出去学坏。”诸如以上带“管严”、“看紧”、“打”的话语,不知在多少老师和家长的口中重复过。诚然,对孩子“管”是必要的,管也是“爱”的表现之一,但不是爱的全部。  相似文献   

20.
案例 高小丰,一个曾让老师和家长很头痛的"问题学生",日前被全英排名第四的谢菲尔德大学航空航天专业"本硕连读"班录取.在成都7中上初中时,由于忘带作业、迟到、上课说小话等问题,高小丰经常受到责骂、罚站、请家长等处罚,这让倔强的他感觉和老师"处不好",干脆"破罐子破摔",后来索性不做作业、不听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