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清教是美国历史文化中的特定现象。自从1620年第一批清教徒们乘“五月花”号航行到美洲,清教徒所信奉的勤奋、节俭、节制等信念就对美国文学产生了的影响。本文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谈论清教对于美国文学的深厚影响。  相似文献   

2.
清教思想对哈佛大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教是基督教新教中的一派,是主张改革的一支教派。清教徒所推崇和倡导的德行主要有:虔敬、谦卑、严肃、诚实、勤勉和节俭。教育在清教徒眼中,是实现这些德行的最重要的途径,因而格外重要。英国的清教徒在国内遭到迫害,被迫外逃,将清教思想带到了美洲大陆,于1636年创办了美国的第一一所高等学府——哈佛学院。虽然清教在19世纪后期就退出了哈佛大学,但清教思想却给哈佛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17世纪是英国第一帝国大厦构建时期,此间清教徒的作用相当突出。清教徒的作用源于清教主义思想的推动和指引,正是清教主义所鼓吹的宗教殖民思想为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和建立帝国提供了宗教上的"合法依据"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国的主流宗教,清教思想对美国的社会、文化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清教思想在美国的存在与发展的条件有以下几点:从北美的自然状况看,清教徒就是为了寻找“新世界”才去了北美,广袤的新大陆成为清教徒的避难所;从社会角度看,那里当时封建因素的缺少等使得清教主义开花结果;从文化角度看,美国有宗教发展的沃土——文化包容性。因而基督教清教在美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美国文化的特征来看,美国是世俗文化与宗教文化的结合;从政治角度看,美国宽松的政治体制有利于宗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宗教改革加深了英国在宗教上的分裂,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团体,史称清教。为了维持自身信仰的纯洁.1620年,一支104人组成的移民队伍从英国的普利茅斯出发,乘坐“五月花”号船前往北美的弗吉尼亚。狂风巨浪使“五月花”号偏离航线达900海里.1620年11月.这群清教徒在马塞诸塞海湾的科德角登陆。尽管“五月花”号到达北美和建立殖民地的时间要晚于弗吉尼亚,但在美国历史上,这群清教徒却被称为“移民始祖”。“五月花”号的航行不仅开辟了一个新的殖民地,更重要的是他们签订了《五月花号公约》。公约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6.
侯静 《文教资料》2010,(21):23-24
本文从小说主人公、作者和读者的三个层面对美国作家纳桑尼尔·霍桑的短篇小说《小布朗先生》进行了解读,分析了布朗从信仰到怀疑的心路历程、作者霍桑对清教思想的困惑与矛盾、布朗的清教徒宗教幻想与这种幻想的排他性。  相似文献   

7.
宗教是维系美国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在美国殖民时代,清教徒是移民主体,清教主义作为一种宗教理念,扮演了殖民时代政治理论的角色。清教主义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美国的政治文化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本文试从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和内在价值观的影响着手,分析作为“美国精神之根”的清教主义对整个美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美国清教女诗人安妮.布雷兹特里特著名的诗作《灵与肉》向读者展示了作为一名虔诚的清教徒,在面临新大陆恶劣的生存环境时,诗人内心深处肉体与灵魂、世俗与信仰之间的激烈冲突。对清教徒来说,世俗的一切是瞬间即逝的,而天国的一切才是永恒不变的。清教徒只有时刻自律和反省,才能永葆心灵的圣洁,最终进入天国,获得永生。安妮.布雷兹特里特也对此充满了希望,但同时也抱有少许不确定的态度。毕竟,在人的心灵深处世俗与信仰的争斗似乎是那么的激烈,以至于人们总是感到苦闷彷徨,难以做出明确的抉择。  相似文献   

9.
宗教是维系美国社会秩序的主要力量.在美国殖民时代,清教徒是移民主体,清教主义作为一种宗教理念,扮演了殖民时代政治理论的角色.清教主义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对美国的政治文化的影响都是深远的.本文试从清教主义对美国文学和内在价值观的影响着手,分析作为“美国精神之根“的清教主义对整个美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王若兰 《文教资料》2011,(29):20-22
从1607年开始的殖民文学,标志着后来的美国“主流文学”的开端.这是一段探险与开发的文学,是一段创造和记述历史的文学,也是一段丰富而深沉的精神追索的艾学。本文以清教思想对北美殖民地文学的影响为视角.展现了北美清教殖民地的建立过程,详细阐述了清教思想的内容.分析了清教思想对殖民文学产生的影响.以至于在整个美国文学史中所呈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霍桑作为美国清教主义的代表作家,他擅长以奇诡神秘的方式书写宗教人物。笔者主要探讨了他的黑色小说,并以《年轻的布朗大爷》为例,考察霍桑在加尔文教和超验主义的矛盾中完成的人物形象塑造,以及他如何将清教的困境与神秘主义的原罪想象、家族记忆以艺术重构的方式表达在作品之中。  相似文献   

12.
美国文学自发轫之初就烙下清教思想的印记。早在殖民时期,美国人对清教思想极其推崇、顶礼膜拜,而后来,清教思想在文学中的地位却日渐动摇,尤其是到了20世纪初期,清教思想曾一度沦为知识青年怀疑的对象,甚至是受攻击的靶子。这一变化是美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美国文学与文化逐渐成熟并形成相对独立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朗费罗认为美国诗歌的创作与本土化密切相关。没有本土化的诗歌因素很难代表美国文学走向世界。朗费罗自始至终将诚实勤奋、使命意识、"天职"这些清教的思想贯穿在他的诗歌创作中,为美国诗歌本土化创作探索一条新路。朗费罗诗歌本土化写作实践探索将清教思想作为美国精神的一个部分,同时为美国文学民族化奠定基础,而这些又与朗费罗的家庭教育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美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霍桑深受其清教徒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的影响 ,他常以清教的善恶观来观察分析社会现象 ,但是他又厌恶清教的严酷性。同时 ,19世纪各种新思潮的兴起也对他产生了深远影响 ,尤其是先验论 ,其精神是挑战清教主义的理论基础 ,霍桑既赞赏先验论本身所包含的激情及人文精神 ,又始终对其保持一种审慎的怀疑态度。本文试从其代表作《红字》中人与上帝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角度 ,进一步探索该作品的深刻内涵及霍桑的写作思想。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文化主流是基督新教文化,而新教中的清教则是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主流宗教,其思想对殖民时期的美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作为美国文化的传统而深深地影响了美国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清教的预定论、天职观、财富观、直接影响着美国人对待职业、财富的态度,其对待圣经的态度使得美国人能在荒野中把教育办得有声有色,并使得美国的教育形成了实用的特色和严谨的作风。  相似文献   

16.
纳撒尼尔·霍桑的著名小说《红字》自 185 0年问世以来 ,无疑取得了很大成功。霍桑生活的时代 ,正值美国历史上清教主义盛行的时代 ,因而清教主义思想在这一小说中有所体现。本文旨在分析清教思想在白兰和珠儿关系上的体现 ,提出白兰和珠儿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白兰的道德升华过程就是对珠儿的抚养过程。白兰正是在对珠儿的抚养过程中 ,实现了自己从“通奸”向“天使”的转变。与此同时 ,珠儿的象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是变化的 ,这变化是同白兰的道德升华过程紧密联系的  相似文献   

17.
《红字》是美国19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霍桑的经典作品,其中的女主角海丝特·白兰被认为与受人尊敬的牧师丁梅斯代尔通奸并生下女儿珠儿,因此佩戴上红字“A”(“Adultery”的象征)作为清教法规严苛无情的惩罚。霍桑通过塑造海丝特这个形象向读者展示了清教观,以及清教观对人们生活和思想所造成的影响。海丝特最初是勇敢坚强的,最终却在清教社会的压迫下,承认了自己的罪过,并通过艰苦工作,自我提升得到救赎,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18.
清教思想与美国精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清教思想对美国精神有多方面的影响:如领导者意识、民主意识、敬业精神、开拓精神以及重视教育。了解美国价值观与清教思想的渊源,有助于深刻了解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