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性实验:在1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黏上1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一端的火柴先掉下来。在实验操作中笔者发现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因为铁丝是圆的、较光滑,所以蜡油易滑落,火柴不易黏稳。  相似文献   

2.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热是怎样传递的”设计了这样一个探究性实验:在1段铁丝上每隔一定距离用蜡黏上1根火柴,将铁丝固定在铁架台上,火柴都向下悬挂,用酒精灯给铁丝的一端加热,观察哪一端的火柴先掉下来.在实验操作中笔者发现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因为铁丝是圆的、较光滑,所以蜡油易滑落,火柴不易黏稳.第二,铁丝与酒精灯外焰接触面小,受热面窄,热传递慢,如果遇到风,火焰摇摆,铁丝受热时有时无,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3.
案例:在教学《热传导》(人教版第九册)一课中,教师在与学生研究热量传递过程时,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实验方法,并把方法写在小黑板上(每组一块小黑板),有困难可以看书。于是学生开始热烈地讨论起来,在小黑板上出现了一个个实验装置简图:学生是这样解释的:(1)用凡士林把火柴粘在铁丝上,再用酒精灯在一端加热,看火柴落下来的情况。(2)用凡士林把火柴粘在铁丝上,再用酒精灯在中间加热,看火柴落下来的情况。(3)不用火柴,用蜡放在铁丝下,再用酒精灯在一端加热,看蜡熔化的情况。教师对使用第三种方法的学生说:“老师今天没有准备蜡,课后自己做。”全班…  相似文献   

4.
过去,我做《热的传递》实验时,是取长方形的薄铁片,用蜡将几根火柴立在上面,用铁架台支着,将酒精灯放在铁片的中间加热,观察热的传递现  相似文献   

5.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自然》第九册第十六课《热传导》中的实验1,教材的原设计是:“把火柴的一端用蜡或凡士林照图依次粘在铁丝下。在铁丝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在指导学生做这些实验时,我发现学生用蜡往铁丝上粘火柴总是粘不好。往往是费了好大的劲粘上一根,在粘第二根时,铁丝一动,第一根火柴又掉了下  相似文献   

6.
在《燃烧与灭火》一课中,为了使学生理解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我设计了这样的实验: 在铁架台上固定一块圆形薄铜片(铜的导热性能较好),然后在圆铜片的某一半径上由中心依次向外排列三根火柴(如下图),用酒精灯对准圆铜片的中心加热,让学生观察哪一根火柴最先燃烧。 师:在实验中,你发现哪一根火柴最先燃烧起来? 生:放在中间的火柴最先燃烧,放在最外边的火柴过了一段时间才燃烧起来。 师:点燃酒精灯后,三根火柴是不是都会受热?为什么?  相似文献   

7.
物理课上,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小实验——烧纸船。老师准备了一个铁架、一盏酒精灯、一盒火柴、一个水槽和三条纸船。 实验开始了。老师先放好酒精灯,再把铁架放在酒精灯上方,然后点燃酒精灯,拿起一只纸船就往铁架上放。同学们看了都惋惜地说:“这只纸船肯定要烧  相似文献   

8.
一、换材料,自主动手感知 “要尽量让学生人人能动手、参与”,“要尽量让学生利用熟悉的东西进行探究”这是当前指导我们科学课实验教学的两个要求。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热传导》一课中,书上有这样一个的实验:将火柴一端用蜡或凡士林依次粘在铁丝上,在铁丝一端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火柴从接近火焰的一头向远处依次  相似文献   

9.
热传导实验是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了解热传导的特点及其规律的演示实验。传统的实验方法如图1所示,在一根金属棒上用凡士林或黄油粘上几根下垂的火柴,在金属棒的一端用酒精灯加热,离热源近的火柴首先掉下,然后依次掉下,离热源越远的火柴掉下得越迟。这一实验基本上反映了热  相似文献   

10.
最近听了五年级的一节自然课,课题是《固体的热传导》。课堂上,教师用课件演示了热沿着铁丝、金属片传递的现象。当讲到“不同金属传热的本领一样吗”这个问题时,教师又以课件演示:在长度相同的铜、铁、铝棒的一端,各粘了一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在铜、铁、铝棒的另一端加热,便有一段红色线沿着铜、铁、铝棒有快有慢地传向粘有火柴棒的一端;随着红颜色接触到火柴棒,火柴棒便随着“叽”地一声先后落了下来。这些环节教师教得投入,学生看得专心。从随堂问卷调查中也可看出,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课后与授课老师交流,他自我感觉相当…  相似文献   

11.
最近听了五年级的一节自然课,课题是《固体的热传导》。课堂上,教师用课件演示了热沿着铁丝、金属片传递的现象。当讲到“不同金属传热的本领一样吗”这个问题时,教师又以课件演示:在长度相同的铜、铁、铝棒的一端,各粘了一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在铜、铁、铝棒的另一端加热,便有一段红色线沿着铜、铁、铝棒有快有慢地传向粘有火柴棒的一端;随着红颜色接触到火柴棒,火柴棒便随着“叽”地一声先后落了下来。这些环节教师教得投入,学生看得专心。从随堂问卷调查中也可看出,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12.
物体材料与传导热能力湖北省竹山县麻家渡镇小学(442212)高建富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自然》第九册第16课《热传导》实验设计介绍如下:1实验材料粗细、长短相同的铝丝、铁丝、玻璃棍各一根,蜡、火柴、铁丝架、泡沫塑料垫块6个、酒精灯。2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最近听了《固体的热传导》一课,课堂上教师用课件演示了热沿着铁丝、金属片传递的现象,当讲到“不同金属传热的本领一样吗芽”这个问题时,教师又以课件展示:在长度相同的铜、铁、铝棒的一端,各粘了一根火柴,然后用酒精灯在铜、铁、铝棒的另一端加热,便有一段红色沿着铜、铁、铝棒有快有慢地传向粘有火柴棒的一端,随着红颜色接触到火柴棒,火柴棒便随着“叽”的一声先后落了下来。这些环节教师教得投入,学生看得专心。课后与授课老师交流,他自我感觉相当不错,对自己精心制作的课件以及所起的作用尤为满意。看着教者满意的神情,我忍不住追问了…  相似文献   

14.
一、用初中《物理》第二册第47页图2—15所示的实验,还能说明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演示时,可将试管底部用酒精灯加热后,手握住试管口,再用一根火柴去碰触试管底部,结果,火柴立即点燃。使同学看到:同一试管,两端温差很大。从而既形象又生动地证明了玻璃和空气都是热的不良导体。  相似文献   

15.
氢气爆鸣器的制作江苏侯庆明一、实验用品。娃哈哈果奶瓶(或同样大小的其他大口塑料瓶)一个,玻璃导管一根,乳胶管一段,粗铁丝一根,制取氢气的装置一套,玻片一块,酒精灯、火柴等。二、制作氢气爆鸣器。1.点燃酒精灯,将粗铁丝一端烧至红热,在果奶瓶底正中心烫一...  相似文献   

16.
《自然常识》第四册的电热实验,所用铁丝和铜丝的粗细、长短要恰当(一般选用线径约1/3毫米,长300毫米),才能使实验演示成功。如果一时找不到恰当的铁丝和铜丝,可改用下图所示的材料,效果也好。其操作方法如下:1、在电炉丝和铜丝上,各用石蜡粘上几根火柴梗。通电,记录火柴便下落所需的时间(电炉丝  相似文献   

17.
《科学课》杂志2006年第9期刊登了一篇《火山喷发模拟实验的改进》。我决定在课堂上安排学生做这个实验,但对实验材料及方法进行了调整。一、材料铁架台;酒精灯、火柴;易拉罐制成的小盒子(剪下部三分之一即可)、土豆泥、番茄酱、水、小勺、烧杯。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自然》第10册“空气”教学单元中有三个实验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加以注意和改进。实验一:烧红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教材中的方法是把铁丝烧红后放入氧气中,观察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情况,照这样的方法进行,铁丝常常不能燃烧,实验不能取得成功。建议老师们按如下方法进行:将细铁丝绕在一根火柴上,用镊子夹住铁丝的一端,放在火上去烧一会儿后迅速放入氧气中,效果则比较理想。如图1:实验二:朝燃有蜡烛的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使蜡烛依次熄灭做这个实验时常常会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况:一是由于倒的速度快,LessonScience(3-6年级)2004年2月上半月两…  相似文献   

19.
[实验方法]1.取一根火柴、一根铁丝及一张铝箔(即包装卷烟用的所谓“锡纸”),把铝箔卷成一圆柱形,并将其一端紧卷在铁丝上,另一端裹住火柴梗,火柴梗的2/3留在铝箔卷外。2.取250毫升的集气瓶一只,瓶底紧紧垫放一硬纸片,然后用排水法集满氧气  相似文献   

20.
火柴与初中化学实验钟祥市罗集中学张天寿(431925)火柴,这个小巧而廉价的小盒。它在初中化学实验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每次实验时,点燃酒精灯必须使用火柴。而不能拿酒精灯到另一已燃着的酒精灯上去点火,以免失火。2.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涂在火柴梗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