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春良 《江苏教育》2007,(18):55-55
空气要占据空间吗?最常用的一个方法是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来解答:在杯子的底部塞入一团纸,然后将杯子口朝下,垂直地压入装有水的水槽中。让学生猜测纸团会不会湿。接下来让学生解释为什么纸团不会湿,最后得出“空气要占据空间”这个结论。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科学课程标准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科学课程标准,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将“科学探究”作为最核心的理念贯彻始终。而在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RC)于2011年7月发布的《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实践、跨学科概念和核心概念》一书中,首位关键词已经由“科学探究”修改为“科学实践”,面对这一变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两个问题?科学探究被拉下神坛的原因是什么?它对我国小学科学教育又有什么启示?  相似文献   
3.
人究竟是应该相信自己的感觉,还是应该相信各种测量工具?每次结束苏科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人体的司令部”这一单元的教学之后,总会有学生向我提出这个问题。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不妨用下面的方法来试一试。  相似文献   
4.
在《燃烧与灭火》一课中,为了使学生理解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我设计了这样的实验: 在铁架台上固定一块圆形薄铜片(铜的导热性能较好),然后在圆铜片的某一半径上由中心依次向外排列三根火柴(如下图),用酒精灯对准圆铜片的中心加热,让学生观察哪一根火柴最先燃烧。 师:在实验中,你发现哪一根火柴最先燃烧起来? 生:放在中间的火柴最先燃烧,放在最外边的火柴过了一段时间才燃烧起来。 师:点燃酒精灯后,三根火柴是不是都会受热?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去开始发现 “信息化社会缺乏的不是信息,而是获取信息的眼球。”这是一句极富辩证思想的知识经济社会的哲言。对于教育领域来讲,每一个学生只具有一双眼睛,教师唯一应对的策略就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符合他们知识层次的、能够满足其需要的那一类信息。课堂教学尤其如此,在一节课上把什么样的信息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不是教师单方面拍脑袋就能决定的。事实上,学生完整的学习过  相似文献   
6.
许春良 《科学课》2008,(2):61-61
不管是以前的自然课,还是现在的科学课,只要教师说一声"开始实验",用不了一秒种,我们的学生便会一站而起,簇拥一团,这似乎成了这门学科无法摆脱的鲜明印记。很多教师对于这种情形都无计可施,自然也只能由学生去"自主探究"了。甚至有人说: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考试与评价体系亟须回归教育的本质,回到人的社会化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上来。本文从PISA项目的概况入手,着重分析了PISA项目在管理上的要求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引发对中小学考试评价的审视和思考,为中小学考试管理更趋科学合理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学习的过程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过程.化学学科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具有极强的育人价值,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载体.本人结合初中化学教学中谈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情感"是个体以实际行动追求真实、美好目标时的种种内心体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还包  相似文献   
9.
重视细节     
课程改革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对教育观念和实践形态进行批判性反思的过程。现阶段,我们需要追求变革的深刻性和精致程度。我们觉得,只有重视教学细节,才能实现教学改革的“深刻性”和“精致程度”。细节虽小,但却关乎教学的成败,任何一个教学目标,最终都有赖于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上得以实践和体现。  相似文献   
10.
小学科学课程以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小学科学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应当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人。但是,我们离这个目标仍有一定的差距。究竟是哪些因素造成了我们的课堂教学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我以为其中之一便是教师对科学本质的思考缺乏思辨性和实践精神。尤其是在“我们希望学生在科学课上成为怎样的生命个体”这一问题上。不同的回答能够充分地折射出教师对于科学本质不同的理解,进而决定课堂教学最终的不同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