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了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弱势群体的大量出现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凸显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能否正确对待弱势群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社会各阶层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正确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妥善协调各阶层利益关系,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现阶段我国利益关系失衡的实质,就在于社会各阶层没有能够合理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必须确立全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理念,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建立健全协调社会利益关系的工作机制,以妥善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与政治、经济、文化相对的和谐社会,广义上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囊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总体上的社会和谐。现阶段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对小康社会的替代,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现状为基础,并为实现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战略目标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和谐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它是否具有公平正义的制度和体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是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的关键是妥善协调多元分化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利益关系,而公平正义的制度和体制是妥善协调利益关系的根本保证。因此,建立公平正义的制度和体制能从根本上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在新中国已走过60年的历程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也不断发生分化。原有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处于剧烈的重新分化和重新整合过程中,新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形成,对于一个社会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因此科学分析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及各社会阶层地位变化。研究探讨我国在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历史进程中保持社会的稳定,进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现行收入分配体制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推动了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现阶段,它仍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积极作用。然而,由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本身的缺陷,必然会给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消极影响。因此,要在坚持现行收入分配体制的基础上,不断对其进行完善,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7.
我国当前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一些不稳定因素产生,社会矛盾渐渐凸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从根本上预防和消除社会危机,促进社会稳定协调、有序的发展。因此,政府应急管理就成为社会转型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在完善过程之中,社会组织发育还不成熟,社会不公现象还比较严重,还有相当多的弱势群体需要保护和扶持,还有大量的不和谐因素存在,政府的某些作用必须加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发挥政府管理的  相似文献   

9.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大批高素质人才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学习化社会的主渠道——成人教育就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完善成人教育体制,改革创新其教育方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一、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已经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提升为包括…  相似文献   

10.
实现社会公正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崇高理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现阶段,我国在社会公正方面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彰显,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此,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现实国情,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力量在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夯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和谐社会”与“社会和谐”是两个既紧密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不同范畴。和谐社会是指社会和谐能够长期稳定存在的社会。而社会和谐是社会稳定发展的最佳状态,它只说明社会发展在某一时空存在的一种最佳状态,没有说明这种最佳状态存在的时间长短。要把社会和谐稳定在一个社会历史阶段的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才可以说是基本构建成了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2.
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共享是和谐的共享,和谐是共享的和谐。那么,在非和谐因素广泛存在的社会转型期,如何实现共享呢?文章基于这个视角,从思想互动、政治理性、社会自治的三个动力支点,详细分析了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执政党的优良品质,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可能性;在实践中,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大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是成功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的论断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作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理解这一思想的内涵:一、这一科学论断深刻反映了社会明演进的客观规律;二、这一科学论新是社会明协调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三、社会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四、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思想的提出是对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五、也是国际国内形势对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社会转型、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意识’形态多元化的趋势,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加强意识形态建设,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谐城市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地方政府应发挥领导核心和服务保障作用,全面履行政府职能,促进城市和谐发展。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作为社会细胞的组成部分,应主动融入和谐城市建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任何国家在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的变革,都会使社会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受到很大冲击,因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社会不和谐的问题。能否协调社会各阶层的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成为对党的执政能力的一大考验。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诸多要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社会发展方面却相对滞后,特别是近几年来东西差距、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十一五”规划就是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在寻求答案。我们应按照“十一五”规划要求的新思路,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认真解决各种矛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市场机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双重效应:消极效应与积极效应。这既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着前提条件,同时又使构建和谐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必要举措。自觉发挥社会主义宏观调控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