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方艺璟 《儿童音乐》2024,(1):51-53+74
<正>琴歌《关雎》,也叫作《关雎曲》,歌词取自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周南·关雎》。《国风·周南·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诗经》中列于首篇,通常被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孔子曾赞美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首诗善用“兴”的表现手法,即“象征”这一修辞方法,开篇以“关雎鸟合鸣”引发淑女配君子的联想,其后又以“采荇菜”象征主人公对女子的相思与追求。琴歌《关雎》版本众多,各版本旋律相似,但分段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尝试运用心理学梦的解析方法,对《诗经·关雎》篇的文本及艺术形象进行再认识,得出新的推断:《关雎》是一篇梦诗,是描述男子对女子的思慕而形成的一个“焦虑的梦”,而《关雎》篇诗中主人公应为平民。  相似文献   

3.
《诗经·关雎》是一个比喻系统。本文作了如下论证:(一)《关雎》是一个关系比喻;(二)《关雎》是一个复合关系比喻,具体而言,是一个"X型复合关系比喻";(三)《关雎》是一个双层关系比喻,既有"表层明喻",又有"深层隐喻"。  相似文献   

4.
《诗经·关雎》篇之前,有一段序言,我们通常称之为《毛诗序》,其曰:“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其后无论是郑玄的笺,还是孔颖达的疏,亦或是朱熹的僻集传》,大体上都是秉承着《毛诗序》“后妃之德”的立论宗旨去解读《诗经·关雎》思想内涵.然而,近代以来,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来,一大批受西方文学理论影响的著名学者对“后妃之德”接连发难,余冠英先生《诗经选择》和闻一多先生《风诗类钞》不同意《诗经·关雎》是关于“后妃之德”的“附会”之说,认为它仅仅是一首民间自由情歌,此说影响甚大,深刻影响了人们对《关雎》篇的理解.本文主要从先秦的“隐语”传统、社会文化背景以及文献资料等方面对”后妃之德说”的合理性做出阐释,力图接近与还原《诗经·关雎》立意宗旨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典籍,孔子十分重视对《诗经》的阅读理解,发表过许多关于《诗经》的言论,现就《论语》中的有关言论择要介绍如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译文〕孔子说:“《诗经》中全部诗篇的意义和价值,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提要〕孔子概要指出《诗经》的主旨。△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译文〕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荡,忧郁而不哀伤。”〔提要〕孔子认为《关雎》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把握适当,符合中庸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粟童  赵超 《文教资料》2010,(24):80-81
余光中的《乡愁》是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这首诗情深意切,既表达了作者渴望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得淋漓尽致。艺术歌曲《乡愁》是一首声乐独唱曲,本文将该作品的歌词、旋律和钢琴伴奏作为研究对象,全面分析了该作品的艺术风格,同时还从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阐述了该作品的演唱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赵季平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创作范围广阔,体裁丰富,其中艺术歌曲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具有民族性,是艺术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关雎》是赵季平根据《诗经》首篇而创作的一首古诗词艺术歌曲,该作品曲调优美,极富古典韵味,深刻地诠释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涵。从歌词"古诗"韵律、曲调"古风"韵味、声腔"吟诵"诗韵三个方面来探索其艺术特征,其中曲调又从旋律、调式、结构、伴奏四个方面进行进一步剖析。  相似文献   

8.
《关雎》是《诗经》开篇第一首诗,其丰富的文化底蕴、语言特色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高度关注。该文从互文性角度,对《关雎》三个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互文性理论在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安排了四首《诗经》中的诗歌,分别为《关雎》《蒹葭》《式微》《子衿》,均出自《国风》。《关雎》出自《周南》,为《诗经》首篇。这首诗的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爱情说、婚姻说、政治说等。《蒹葭》出自《秦风》,诗中"伊人"意象的多种解读使诗歌含蓄朦胧、意蕴丰富。《式微》出自《邶风》,以反复咏叹的方式,直抒胸臆,展现了质朴率真的美。《子衿》出自《郑风》,是一首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大胆直率的古老恋歌。学习这四首诗,  相似文献   

10.
鸟叫一两声     
正《诗经》开卷第一首就是《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大家想必背得出,此处不念了。现在要问的是,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对面那女子脸儿一红,扭捏道:啥意思?相思病呗。对,相思病,不仅是相思病,还由相思病引发失眠症:"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如果有人问:中国人是从何时开始失眠的呢?现存最早的文字记载就是《关雎》,那至少在商朝末周  相似文献   

11.
审美之境     
子曰:“《关雎》①,乐而不淫②,哀而不伤。”①关雎:《诗经》第一篇。②淫:过分而失度。孔子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放侈,悲哀而不失度。”  相似文献   

12.
对于《诗经·关雎》,教学用书上是这样说的:“《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我们从诗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  相似文献   

13.
一、温故知新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这部经典。首先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时学过的《诗经》三首(幻灯片出示:《蒹葭》、《关雎》、《君子于役》),大家是否能背出其中的片段?生:能!(学生开始背诵三篇课文)师:初中时学过的东西还能记得这么牢固,确实厉害。今天我们学习《诗经》中的另一首诗《静女》,这是一首写青年男女恋爱的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概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编成于春秋时代。孔子评价《诗经》的内容说“诗无邪”,也就是说所有的诗都是很健康的(板书:孔子,健康);但作为儒家学说继承人的理学大师朱熹(板书:朱熹…  相似文献   

14.
鸟叫一两声     
《阳光搜索》2005,(8):20-20
《诗经》开卷第一首就是《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大家想必背得出,此处不念了。现在要问的是,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5.
徐秀娣 《学语文》2012,(3):33-34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很经典很唯美的一首小诗《关雎》的一段,也是中学阶段学生要学习的一篇课文的开头。面对像《诗经》这样一些非常经典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作为"诗三百"的开篇之作,《关雎》 堪称华夏诗国的"第一情歌".孔子作为 《关雎》 的第一读者,以整体性视野,从审美与教化双重角度,奠定了 《关雎》 三千年接受史基调.汉代儒生"《诗》 作经读",优美的婚恋情歌成了严肃的伦理教材.从两汉"《诗》作经读",经魏晋"文的自觉",到两宋以及明清强调"《诗》 作诗读",《关雎》 逐渐恢复原初的情诗面貌.现代接受者从纯文学观念出发,一致把 《关雎》视为男欢女悦的情歌.纵观《关雎》三千年接受史,这是一部由"《诗》作经读"到"《诗》作诗读",亦诗亦经、亦经亦诗,审美与教化双线演化的历史,也是一部中国人诗评观念和审美意识的嬗变史.从阐释学看,诗与诗的阐释都是传统的构成部分.今天,当人们超越了伦理主义与审美主义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以同情的理解看待诗教传统,完整认识《关雎》以及《诗经》在历史上"诗"与"经"的双重身份和双重影响,又引起了当代接受者的新思考.由此,从孔子到今天,《关雎》三千年接受史形成一个审美之圆.  相似文献   

17.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今注家对它的解说多,分歧也多。或说是言情诗,或说是贺婚诗,或说是民间情歌,或说是教育诗,等等。我们认为《关雎》是举贤诗,是东周王室的乐歌,现存的《关雎》系脱简残篇。 《关雎》共二十句,《毛传》分为三章,首章四句,后二章各八句。郑玄分为五章,每章四句。金启华先生的《国风今译》分四章,首章四句,次章八句,后二章各四句。质言  相似文献   

18.
<正>《诗经》是什么《诗经》是2500多年前的乐词,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至今仍有读者在关注和研究它,原因何在?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于《诗经》,孔子给予很高的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那就是思想纯正。《诗经》的开篇是《关雎》,对于这首著名的爱情诗篇,尽管后世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但孔子却说——"《关雎》,乐而不  相似文献   

19.
《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早期对《诗经》的阐释往往通过政治比附,后来虽然注重到原始时期男女之情但是分歧也很大。综合各个历史时期对这首诗的观点,并分别进行评判,最终可发现该诗是一女子婉拒无礼之辞得作品,回归本诗爱情主旨。  相似文献   

20.
《周南.关雎》是《诗经》首篇,《毛诗序》认定它是歌颂“后妃之德”的作品,自宋以后非议之声众多,认为它歪曲了诗的本事。但本文认为,《毛诗序》所释《关雎》之主旨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较符合于三千年前创作时的社会生活情况和意识形态,我们应该揭而出之以还其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