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闽西乡土音乐是闽西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青少年一代对本土音乐文化的情感和保护意识日趋淡化,所以如何编写闽西乡土音乐教材,将闽西乡土音乐引进课堂,是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中的一件要事。  相似文献   

2.
方言是一种乡土文化,方言童谣是切适幼儿园的课程资源,开展方言童谣教学以传承传统文化十分必要。以中班童谣教学《茶口粉干》为例,从精选创编童谣内容、整合融合核心价值、崇尚创新学习策略三方面入手,具体阐述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让童谣学习富有趣味,真正成为幼儿童年的温馨记忆。  相似文献   

3.
林萍 《学周刊C版》2010,(3):34-36
闽南童谣具有深厚的文化土壤和独特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本人所在的学校因地制宜.编写了闽南民间音乐乡土教材,进行了闽南童谣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本文阐述了闽南童谣的艺术特性.深入探讨开发闽南童谣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第三篇中提到:"学校音乐教育要充分利用民族民间音乐的丰富资源,对学生进行本地区、本民族传统的、乡土的音乐教育。音乐教师要善于将本地区、本民族的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学校音乐教学之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引导学生感悟乡土文化的精神内涵,以至用乡土文化陶冶学生情操,用乡土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用乡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5.
闽南童谣具有深厚的化土壤和独特的化功能、教育功能。编写闽南民间音乐乡土教材,进行闽南童谣教学,以音乐为媒介开展两岸交往,我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审美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闽南童谣教学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根据这一教学理念乖本地区乡土音乐文化的特点,我校进行了校本课程"钹子书"在校园传承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深入民间,努力熟悉"钹子书"的文化特征;在课程构建中立足校园,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积极搭建展示平台,丰富学生对乡土音乐的体验;并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让乡土音乐走进校园,走进学生心中,使他们喜爱上家乡的传统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7.
<正>音乐是幼儿生活、学习和成长中不可缺少的领域。张雪门认为:"幼儿的艺术教育要真正回归儿童生活,要有民族性",而幼儿生活非常切实地根植于他所处的文化土壤,每一个地域所特有的民俗风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人格,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音乐教育更是如此,音乐教育呼唤本土文化。而目前一些优秀的音乐文化资源还未被"深加工",有时候也不适合我们直接拿过来进行教学。所以我们借助课题研究,尝试以"合、探、创"为关键点,将乡土资源引入幼儿园音乐教育,让幼儿在参与多样化的乡土音乐活动中,体会乡土音乐艺术的魅力,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8.
乡村学校的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关注乡土文化,并以乡土文化为养料滋润作文,滋润心灵,这是我们的课题《乡土文化与乡村学校的作文教学》之精神。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从音乐产生的本源和本质出发,以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理念指导闽西民间童谣的教学,关注对孩子内心世界的开发,使他们全心身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用他们肢体、语言、乐器自由地演绎,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0.
正《重庆地理》乡土教材是重庆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资源开发与运用研究"课题组开发的重要课程资源。《重庆地理》属于重庆市省级乡土地理教材,适用于重庆市辖区初中学校进行乡土地理教学,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本文主要探讨《重庆地理》乡土教材编写原则及其内容结构,以期对地理教师编写乡土地理教材和进行乡土地理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童谣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寓教于乐的歌谣。我们都是唱着童谣长大的,没有童谣的童年就少了一抹颜色。然而,让我们感到遗憾的是现在生长在闽南地区的孩子却大多数不会闽南童谣。从德育的角度讲,童谣是一个很好的载体;从教学的角度讲,它是对教学内容的一个很好的补充。从2007年起,闽南童谣进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对于这门全新的具有地方特色的闽南童谣课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去了解、学习和传承其中的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下面就如何将闽南童谣有效融入音乐课堂,谈谈我们的探索之路。一、闽南童谣教学生动化教学中我们尽量让闽南童谣教学生动化,让学生感到童谣的美,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借鉴了"奥尔夫教学法",比如:运用节奏练习、音律配合、角色扮演、游戏等教育手段,使童谣更突显其艺术特征,肢体动作的加入,促进情感  相似文献   

12.
《顺德乡土音乐》是顺德地区的优秀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收录了顺德地区历史发展过程中众多传唱较广的乡土民谣及传统唱法,力争复原与传承顺德地区的优秀乡土音乐文化.新时代背景之下,《顺德乡土音乐》的传播面临着新的难题与困境,文章通过分析其发展、传播现状以及传播过程所遇到的问题,阐述如何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及特点促进《顺德乡土音乐》...  相似文献   

13.
近期CCTV的《央视论坛》、 《焦点访谈》和《共同关注》栏目分别以"小童谣里大文章", "新童谣,热校园"和"当童谣再次唱响的时候"为题,报道了童谣这种最易被孩子接受的教育方式。一时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童谣热潮。 何谓童谣?古人曰:"童,童子。徒歌曰谣。"童谣是指传唱于儿童之口的没有乐谱的歌谣。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9,(34):142-143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乡土资源关系密切,用好乡土资源对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闽西乡土资源及学生实际出发,详细阐述如何深挖和活用闽西的红色文化、经济、人文生活、社会公共资源等达到培养学生政治核心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胡可莹 《儿童音乐》2024,(1):63-64+79
<正>一、歌曲创作背景《红蜻蜓》是一首日本童谣。童谣,是一种音乐体裁,指契合当地文化、富有格律、短小活泼、朗朗上口的歌谣,大多取材于生活,描绘童年生活的形象、场景或见闻。~①世界各国、各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童谣。《红蜻蜓》的词由日本诗人、歌手三木露风创作,发表于1921年8月;曲作者山田耕筰是日本明治维新早期被派赴德学习音乐的作曲家之一,  相似文献   

16.
闽南童谣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乡土文化气息,具有很好的文化教育效果。如果将闽南童谣融入小学音乐课中,可以让小学生更多地了解民间音乐,能激发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将闽南童谣与小学音乐教育相结合,是进一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同时让小学生初步认识闽南的乡土气息以及闽南童谣的特别韵味。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乡土文化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让乡土文化走进语文教学中,无疑是寻找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的一种新举措。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语文教学中乡土文化实践活动:游览乡土人文景观,提高审美素质;采集地方俗语、俚语等,丰富语言材料;研究民间童谣,增强责任意识;搜集地方传说,拓宽写作视野。  相似文献   

18.
乡土音乐是我国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其生存空间与文化生态环境日益萎缩,失去传承基础;传承人呈现"断层"与保护者的"肌无力",使乡土音乐失去传承动力。在乡土音乐保护与传承中应正视现状,为乡土音乐创造新的生存空间和文化生态环境;引入校园,以兴趣寻找非固定性传承人;与地方高校科研相结合,寻找传承新途径;走进社区,以主动姿态吸引受众。  相似文献   

19.
当代音乐教育呼唤文化自觉,乡土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乡土音乐教学不能局限于单纯西方音乐体系下的乡土音乐欣赏,而应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通过乡土音乐表演、中西音乐比较以及乡土音乐民族志研究三个手段,培养学生多元音乐文化观念和民族身份认同意识,从而弥补单纯西方音乐体系教学所带来的民族与文化意识的缺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20.
音乐教育的过程是通过艺术实践产生的艺术形象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审美能力。现阶段,学生过于追求流行音乐,盲目跟随社会的潮流,再加之在音乐教学中缺乏乡土音乐的渗透,以至于传统、优秀的闽南乡土音乐与童谣正面临着失传的严峻形势。想要将我国传统的民族艺术更好地传承与发扬下去,就必须让闽南乡土音乐进入小学课堂,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艺术的理解,激发学生对闽南乡土音乐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