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言文学习离不开批判性思维,这是改变文言文教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现象的需要,也是新教材改革及新课程标准实施的内在呼唤。通过探究文言文批判性阅读教学的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史实,关注先贤智慧的现实价值,提升思辨能力等。  相似文献   

2.
文言文教学重在文言语感培养和文言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需要通过思辨性阅读、批判性鉴赏来实现,因而文言文教学应多一点思辨。在实际教学中,可以以对话为抓手,通过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与文化对话、与自我对话等形式,突出课堂教学的思辨环节,实现学生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选入高中教材的文言散文多为经典,这些传统名篇凝聚着中国古代先贤的人生智慧,是优秀的民族文化瑰宝,是珍贵的文学遗产,是无可替代的语文教学资源。现代高中生的文言文功底普遍较弱,在阅读经典文言散文时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阅读障碍,因而如何教好高中文言散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文言文教学不仅要"言"与"文"结合,要教"实",教"活",更要教"美"。既要关注文言文语言形式的文化属性,又要关注文言文所承载内容的文化特性;既要关注文字的文化内涵,也须借助特定语境感知文本的文化内涵,通过走进文本,在研读与探究中,去感受文言的美,感悟文化的美,获得有意义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之一,是传承古代先贤精神文化智慧结晶的重要载体。教师要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激发兴趣,让学生爱学;加强诵读,让学生乐学;教给方法,让学生会学;注意拓展,让学生好学,最终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领悟和吸引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古汉语语感,让学生能透过古文字去理解古文学。因此,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感性地学习文言文,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经验去阅读理解文言课文,从而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当下文言文教学无效的现状,论述了文言文教学的三条有效性路径。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首先,通过一遍遍的诵读,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文化,感知古人的智慧。其次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最后,要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学会对文言进行分类、整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语感和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不少学生怯于文言文的晦涩难懂,缺乏学习的兴趣与深入探究的热情,他们选择了逃避与放弃。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怎么办?是听之任之,让学生不断逃避文言文学习吗?当然不行,那么如何让学生重新燃起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文言文本细节,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是有效提高文言教学的方法。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不少学生怯于文言文的晦涩难懂,缺乏学习的兴趣与深入探究的热情,他们选择了逃避与放弃。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怎么办?是听之任之,让学生不断逃避文言文学习吗?当然不行,那么如何让学生重新燃起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呢!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学会关注文言文本细节,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是有效提高文言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一、初中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1.文言文是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文言文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让学生明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如同为学生扫清通往古代文化遗产宝库的障碍,让他们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祖国文化遗产的养分,聆听先古圣贤的千古绝唱,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学习文言文可以修生养性,提高文学鉴赏力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在这时期,品读文言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比原来人教版教材多出了10篇文言文,重在引导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感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此,教学实践中老师要重视诵读,通过读通、读顺、读得字正腔圆,让学生在读中理解;通过读出节奏,抑扬顿挫,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通过读出美感,读出味道,让学生在读中提升。通过借注释解文言,借扩词解文言,借图示解文言,借关键字解文言来挖掘文化,还要涵泳文言,培养中国思维、中国智慧、中国情怀、中国美感、中国气派、中国意识,塑造中国灵魂。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民族智慧。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文言文教学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学生谈文言色变,唉声一片,教师也是望文言兴叹,苦不堪言,费时不少,收效甚微。究其原因,与语文教师的  相似文献   

11.
文言记载了中华古国几千年的灿烂文明,学习文言文是学生"认识中华文化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的有效途径。初中文言文教学是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能让学生穿越时空与两千年前的大师们直接对话,潜移默化地接受民族精神的熏陶,吸纳传统文化的精神,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感、丰富文化内涵的一个重要载体,要注重文言文的诵读训练,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教给学生文言断句的方法,以读促学,让学生积累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通过探究课文内容,把握课文主旨,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统编教材选编了不少的文言文。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应该有自己的特点。趣味写作,是一种文字游戏,既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的价值在于使学生对文言文进行自然内化、对文言文表达形式产生一种感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学习、积累、运用文言词句。趣味写作不以提高表达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的言语、观察、思维能力训练,让学生对汉语产生学习和运用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学习文言文对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现实的文言文课堂教学仍是在教“章句”和教“清议”之间游走,文言文学习成了应付考试不得不忍受的索然无味的苦差事.本文紧扣文言特点,遵循语文学习的特有规律,阐释了“以文帅言”、“诵读为要”、“巧于训诂”、“潜心玩味”、“善于链接”、“融会贯通”等六大文言文课堂教学策略,试图让文言文课堂教学回归到文言文教学正道上来,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效,发挥文言经典作用,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杨颖东 《教师教育研究》2003,15(2):72-75,67
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教学中的问题 ,认为在传统教学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精神没有得到明确而又充分的培养 ,从而形成了一种“无批判的被动接受”型的教学文化。因此 ,要改造传统的教学文化 ,创造新型的教学文化 ,可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入手 ,使学生成为具有批判能力和批判精神的个体 ,最终将教学过程导向为师生间思维与思维、智慧与智慧、灵魂与灵魂的碰撞过程 ,从而形成一种“批判性的充满智慧”的新型教学文化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思想精魂的载体,初中文言文教学可从:加强诵读、落实积累、品味语言、灵活运用等几个方面着力,活化文言文教学,扎实学生的文言基础,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最终让学生爱上文言文。  相似文献   

17.
何亚娟 《考试周刊》2014,(93):20-20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文言文教学包括四方面内容:文言、文章、文学、文化。对文言文中优秀作品的学习,可以让今人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初中新课程理念要求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必定离不开文言文教学。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中所蕴涵的传统文化是博大精深的,特别是选入教材的每篇文言文,都有着经典的传统文化精髓。这样说并不是给文言文贴标签,而是提醒语文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要有意识地带领学生赏析古文中的精髓,教师要在教学中将知识与传统文化有效地整合,充分地挖掘文言文传统文化的价值。然而,在平时文言文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没有重视传统文化的挖掘,往往只让学生枯燥地积累一些文言现象来应付考试。这不仅影响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也没引领学生对文言中文化精神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在应试性的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照本宣科、单调乏味的教学和学生兴趣不大、被动接受的双重问题显得相当突出。在初中阶段,一味"死记硬背"容易导致学生对文言学习望而止步。文言文教学需要教者用智慧和耐心去设计,让学生活动起来,让课堂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容量大,涵盖广,文化视野更开阔,人文内涵更丰富。学习先贤们的经典文章,可以倾听圣哲之教诲,沐浴母语之灵光。但是,文言文教学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因为文言文作品,远离学生生活,语言深奥难懂,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总有“隔”的感觉。所以要么耗时费力在文言字句疏通、文言知识积累的初级层面上,要么在空泛的索引考据中兜圈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