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正>江苏省职业教育沈士军机电技术名师工作室现有7名中青年优秀教师及2名企业技术人员。工作室以服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己任,以课程开发及系列教学研究活动、竞赛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促进理念更新、模式创新,有效提升了成员的教学及教科研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等,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工作室积极构建紧密型学习、研究共同体,合理分工、密切协  相似文献   

2.
<正>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心理名师工作室以课题实验研究为工作重点,以打造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辐射的中心、师生的益友,促进名师自身专业素质提升,全面推动区域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建设目标。工作室注重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成长,每月定期组织工作室成员阅读心理学专业图书,轮流进行读书交流汇报;为成员创造外出学习、研讨和考察的机会;创新考核评价内容、要求及标准,对工作室成员的学习和工作进行跟踪评价。同时,工作室加强与其他优秀名师工作室的  相似文献   

3.
<正>王猛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带头人江苏省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常州市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常州市中小学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常州市机电职教课程改革王猛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06年,是江苏省首个市级名教师工作室。9年来,工作室共培养常州市职教机电类专业教师26人,其中3人成长为市级职教学科带头人,80%以上的成员在市五级梯队中成长一级。工作室以课题为抓手,全面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及能力,引领教师职业成长;以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中小学教师刘军工作室成立一年多,通过构建工作室教师成员学习共同体、省级骨干教师跟岗培训、名师专题讲座、教育科研、优秀课例展示、工作室送课到山区、工作室学科网站资源库建设、工作室学科教研QQ群等一系列教学教研活动,充分发挥名师引领和辐射作用,引领区域内学科教研教学活动,有效促进了区域内教师专业共同发展,为区域内教师专业成长、骨干教师成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5.
<正>常州市中小学教学秦春华名教师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10月,由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秦春华老师领衔,现有成员10名。工作室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项目研究为载体,以教学改革为重点,强化过程管理、激发成长动力、注重辐射引领,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取得可喜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6.
<正>倪晨瑾江苏省体育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教师教育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倪晨瑾名师工作室是南京市首批名师工作室之一。工作室以"立德树人"为宗旨,坚持以师德培养为首要任务,努力提升工作室成员的综合素质,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以体育教学改革为核心任务,围绕"鼓励选择,适性成长"这一主题,让"选择"这一理念贯穿小学体育教学改革,让"选择"满足  相似文献   

7.
名师工作室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有利于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为职业院校培养出专业教学技能精湛、师德师风优良的教师。新时代加强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要秉持开放发展、协同发展以及创新发展的理念定位,还要明确其功能定位,即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整合课程资源,支撑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社会服务等。与此同时,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工作室的目标定位,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健全主持人选拔标准、实施"影子培训"计划等方面,探索名师工作室建设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王芳特级教师工作室成立于2015年底,是江苏省淮安市首批名师工作室,现有核心成员10人。两年来,工作室坚持"学生、教师、团队"三位一体的发展目标,倡导成员做"自我成长的规划者、持续学习的践行者、学科教学的示范者、教学改革的先行者、学科课程的开发者、团队建设的推动者"。目前,工作室成员中有正高级教师  相似文献   

9.
教育发展,教师为要;教师成长,名师为先。学校可成立校级名师工作室,由副高职称领衔,面向基础学科,领衔人对工作室成员要有直接的具体的指导,每个成员都有相应的成长档案和生涯发展规划。以名师工作室为抓手,提升青年教师整体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依托教研组和名师工作室,进行教育协同创新。教研组是学校重要的教师组织,是教师间交流协作、资源共享、智慧碰撞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关系到学校的教育管理、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学校可以依托教研组和名师工作室,以课堂为基地,有效开展校本研修,重点课程以公开课的形式进行录像,积累视频资料,同时通过网络,不断整合教学资源,形成系列精品课程。  相似文献   

10.
<正>工作室本着"创新、质量、合作、研究"的工作理念,旨在培养一支师德高尚、理论积淀深厚、教学业务精湛、创新意识强、技术技能过硬、敬业奉献的优秀教学团队。工作室以高效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不断开拓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精品课堂;以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专业水平和教科研能力;以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为抓手,促进成员理论水平和学识能力进一步提升;以"课程有质量、教师有魅力、学生有素养"为目标,把工作室建设成  相似文献   

11.
<正>岳煜群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苏州市名教师苏州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昆山市四星级教师弘云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工作室在"教学启智,科研创新"理念引导下,致力于教学法研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工作室始终坚持以课题为抓手,规范教育科研;以活动为载体,促进专业发展;以先锋的精神,创新教学模式。工作室现有团队成员9名,涉及计算机、电子、物理、语文等多个学科。工作室近年来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1.以课题为抓  相似文献   

12.
<正>常州市中小学教学秦春华名教师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10月,由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中学政治特级教师秦春华老师领衔,现有成员10名。工作室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以项目研究为载体,以教学改革为重点,强化过程管理、激发成长动力、注重辐射引领,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取得可喜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效。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工作室依托江苏省第十二期教研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整体性教学策略研究",围绕主题开展理论学习、学术沙龙、同题异  相似文献   

13.
名师工作室的建设运行要想不断产出高质量、高效率的教研成果,起到带领团队成员持续提升专业素养的作用,就要从工作室内容本体、运行客体、实施主体三个维度,确立工作室健康持续成长的保障支柱,厘清名师工作室建设的根本问题,真正发挥名师工作室应有的作用,为团队成员的成长提供知识的源泉和研究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当前,教师的德育专业成长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品德(道德与法治)学科可以说是最薄弱的学科,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面临许多现实问题。十余年来,工作室以浙江省教育资源网为支撑,以“桑丽虹名师工作室”平台建设为契机,一群热爱德育的学员们在导师的带领下组建成长联盟团队,互相学习沟通、交流心得、分享成果、相互促进,扎根德育课程与教学研究,用行动践行“肩负爱和责任,乐在品德教学”之座右铭,在“邂逅桑田美景,品味有德人生”的价值追求中不断实现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5.
以毕业生能力驱动课程体系建设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核心内容之一。针对当前操作系统课程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以计算机专业系统能力培养为顶层目标,提出了以该目标驱动的操作系统教学改革和"以课程群为中心"的课程建设模式,并做了大量的相关教学实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建设中普遍存在团队感召力弱、成员获得感低、教改实践学术性浅的问题。唐秦历史名师工作室建设以共同塑造愿景、同僚协作成长、教改实践探索为行动路径,构建教师专业学习的精神共同体、成长共同体和教学学术共同体。  相似文献   

17.
<正>张磊心理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1月,吸纳苏州市工业园区学校的心理教学骨干24名,是苏州市覆盖学校范围广、专业能力强的心理名师工作室。工作室定位明确:陪伴学生心理成长,家校合作共赢,成员专业成长,区域引领辐射。工作室定期开展内容详实的心理教研活动,为每位成员购买书籍,开展读书小组分享活动;组织心理健康教师自我成长沙龙,  相似文献   

18.
<正>顾文艳语文名师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工作室的11位成员都是年轻教师。年轻,天然地与诗意连在一起;教师,自然地与生命成长融为一体。工作室以"诗教激趣,课堂得法,读写延展,促进儿童生命成长"的语文教育观为引领,组织成员外出观摩学习,研磨课堂教学,听课评课研讨,开通多元多维的学习渠道,以开阔成员的专业视野,持续提升其教研能力。目前,工作室团队日渐成熟,并赢得了家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常州市金月昌名班主任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是常州市唯一的一个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室。工作室以发展教师为根本,借助项目研究平台引领团队专业成长,实现班主任从经验管理走向研究探索、从知识关怀走向精神关怀、从教育叙事走向项目研究的三个转变。工作室以活动为抓手,推动工作室发展和团队成员成长。一是实施项目研究。各成员根据学校、专业、班级情况建立研究子  相似文献   

20.
案例拓展讨论组工作室教学模式是针对动画专业的教学活动特点,以实际项目为导向,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起到关键作用的教学改革研究。本文主要从动画专业三维软件课程的特点和实施项目教学的背景、课程教学体系构建、实施方案、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为动画专业的软件教学改革探索更有效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