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应该承认,我的破手机里暂且尚未收到诸如“抵制家乐福超市十七天”之类的短信,但这既不能为此消息证伪,也不能否定别的机主遭遇有别。然后我再承认,即便有此信入我手机,我也不会积极响应。其原因不仅是我所在小区的购物中心名叫惠普超市,更主要的是我担心抵制者们第十八天的购物总量,会使这场愤青式的“抵福运动”除了把对方的销售额推迟十七天完成之外,别无意义。  相似文献   

2.
这是21世纪初中国民众第三次大规模抵制洋货,矛头指向法国在中国最真实的存在——遍及30多个城市、拥有112家分店的家乐福超市。传导链条则是人们熟悉的渠道——网络社区、QQ、MSN。事件发生后.《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前往北京、昆明、武汉等地.对“抵制家乐福”的人群、原因和背景进行了调查。一群生于1980年前后的白领阶层是抵制的骨干——他们毕业于外企和外国文化涌人中国的这10年.对自由、民主、法治的认知并不缺乏:而对与中国建交44年的法国也不无好感。但这次火炬传递中的;中突,让不少人”感觉自己被骗了”.于是.他们选择抵制家乐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此间.法国高层频访中国,试图修补双方关系中的裂痕。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法国驻华大使苏和说,他完全可以理解中国人民的心情。“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共同往前看……而且我相信.这种看法和中国政府的愿望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3.
“超值让利,省更多。特价基础上再九折!“4月19日,周末,北京家乐福中关村店开始了促销。米、面、油的大幅度促销最有诱惑力——这里每斤米的价格,比旁边的超市便宜了3-5角。在这种情况下,“抵制家乐福”的行动会有效吗?  相似文献   

4.
针对北京奥运圣火在巴黎的遭遇和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嘲讽,国内外一些华人网民发起抵制法国货的行动。抵制法国货的倡议始自4月9日,此后.“从现在开始,不开标致车,不用法国香水,不吃法国大餐…起来,脱掉你身上的LV”“动员令——5月1日中国区抵制家乐福一天”等标题,在国内最受欢迎的网络论坛与海外华人论坛上,随处可见。  相似文献   

5.
该不该抵制家乐福。已成为当前网络热炒的话题。许多城市的家乐福门前,抵制与反抵制的口水战也进入白热化。于是,一些学术界、新闻界的人士也加入到这场口水战中。某电视台的一个访谈节目,在议论这一事件时,说抵制者的言行使人联想起文化大革命时的情景。还有人直接说抵制者反映中国人的素质,等等。  相似文献   

6.
《新闻天地》2008,(5):29-30
具有政治敏锐力的充分表现 4月20日,湖南日报在A4版头条位置加框转载新华社播发的《各地群众表示,建设好国家是表达爱国热情的最好方式》和《外贸专家表示,应理性对待“抵制家乐福”事件》两篇消息。同日的三湘都市报在A1版刊发导读,在A2版头条位置摘发新华社播发的上述报道,并链接《家乐福大股东表示支持北京奥运会》和《“神龙”反对把政治、奥运、商业混在一起》两条新闻。  相似文献   

7.
新书档     
《大观周刊》2010,(44):24-25
脱“愤”必读物 回顾愤青的光辉历程不难发现,青不仅排斥西方先进文明,而且对本民族的传统文明也是一次次痛快的打砸,作者通过对愤青群体的特性和行为,心理和精神,政治和经济,从铁血腔,名人移民海外,抵制家乐福,崇洋媚外与崇中媚内。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伴随着雪灾、大地震、金融危机等大事件的是“艳照门事件”、“抵制家乐福事件”、“富士康跳楼事件”、“毒奶粉事件”等一连串让公众瞠目结舌的公关危机事件,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信息化时代,任何事件影响的无限扩大都需经过媒介的传播,因此媒介又成了贯穿这一连串公关危机的重要链条.本文主要探讨在公关危机中媒介的角色扮演,媒体在揭露危机背后的有害机制,维护公众的利益的同时也应该为产生危机的企业提供适当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语气助词“呀”、“哪”、“哇”,常有被误用的情况。例如: “这是结什么婚呀?”(《作文》1984年第12期《表姐的婚礼》) “她是去找你的嫡亲侄儿,我的表弟杨炎呀!”(《传奇·传记》第3辑82页梁羽生《绝塞传烽录》) 这两句的“呀”都用错了。为什么呢?请看下文。这“呀”常用在句末表示感叹或疑问的语气。例如: “我是怎样的思念你呀!”  相似文献   

10.
陈佳凝 《青年记者》2009,(14):62-62
笔者以为,中国新闻舆论的多元结构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新闻舆论的差异。笔者曾经研究过抵制家乐福事件,发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新闻舆论有比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近一个月以来,有两个事件在网络上被炒得沸沸扬扬,一是关于股市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在接受一家财经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坚决反对用下调印花税来激活股市";二是关于"抵制家乐福"的事情。关于这两件事情本身,不是本文要探讨的范畴,笔者想要描述的,是网络的可怕,那真是犹如洪水一般。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为,中国新闻舆论的多元结构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上新闻舆论的差异.笔者曾经研究过抵制家乐福事件,发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新闻舆论有比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文成国 《新闻前哨》2010,(10):23-23
“三俗”之风盛行,已经成为影响文化健康发展的毒瘤,抵制“三俗”之风,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而媒体首当其冲。作为公共信息与舆论平台,媒体传播什么、倡导什么,事关重大,需要加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包括抵制“三俗”在内的媒体导向,我认为要从“三论”去形象理解。  相似文献   

14.
科长已不止一次的“盯”着我说:“小刘,写一篇文章,参加‘我与档案工作’征文。” 我巴不得快些溜之大吉,故作无辜状:“可是我的档案工作生涯才一个月呀。” 科长毫不退让:“可是你是目前上海档案局馆系统第一个拥有本专业硕士学位的呀。” 我哑口无言。提到这个“第一”,不禁想起离校前,遇见的一位正在教档案专业本科生的女教师。她问我的去向。当得知我去了档案局,她笑了笑:“怎么去了那儿?这不是大  相似文献   

15.
在企业危机频发的今天,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常常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如何巧用危机公关、化危机为转机已成为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最近,一场由网友引发的"抵制风波"使家乐福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在此次危机事件中,家乐福采取的政府公关、促销公关及民心公关等一系列策略是现代企业危机公关的典型案例,对企业突发事件的危机公关有着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反躬求诸己     
“毫无办法,就是不接受采访,好象报道他就是害了他似的。最后,不是我在求他,例是他在求我了,求我别写。真没见过这样的科学家!”一位记者在办公室嚷了起来,忿忿之情,见之于形。“怪谁呢,社会风气就是这样。树大招风,人怕出名。谁冒尖谁就成众矢之的。”“不报道,人家还能干点事;一报道,光应付闲话就得费去大半心力。‘内耗’太大。”接着,便是“武大郎开店”呀,“东方型嫉妒”呀,“国民性”呀,一大串议论。  相似文献   

17.
再论新闻事实何光说来惭愧,我的年纪早已过了“不惑”,但“惑”的东西却还是那么多,并不比年轻时候少。象近来新闻界讨论的热点,“新闻策划”呀,“驾驭事实”呀……我置喙其中,就是因为有所“惑”。去年,偶然读到一些同志关于“驾驭事实”的文章,当时便产生了“惑...  相似文献   

18.
感受生活     
感谢这个颇有“新概念”味道的作文题,让我回忆起我昨天的经历。如果没有它,我想我一定还在埋头苦读,而绝不会“浪费”点滴的时间真正静下心来细细体会发生在昨天──2000年10月20日这普通的一天,发生在我身边的看似普通的小事。当然也不会受到它们带给我的一些启示。 一、生活不是选择题 中午放学,看见路旁有几个大人在逗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子。小孩子白白胖胖特别可爱。大人们一直在问小孩子:“爸爸妈妈哪一个最喜欢你呀?”“两个一样喜欢。”“那你是喜欢爸爸呀,还是喜欢妈妈呀?”小孩歪头想了一会儿,不吭声了。大家都夸…  相似文献   

19.
人家朝九晚五,我上班却是晚三晚九。每天出出入人,保安们与我打招呼,“出去呀?回来了?”渐渐春和景明,厚袄子一脱就看见我的小肚腩,赶紧买一辆自行车顺便健身。再遇到保安,他们对我点头,“上班呀?下班了?”不止一回,也不是同一个保安。  相似文献   

20.
作为爱好新闻写作的初学者,我很想看看引我走上新闻写作之路的南京化学纤维厂宣传科长凌大同志的作品剪贴集。“听说有好几大本呢!”我曾经私下暗暗咋舌。一天,他如我所愿,带来了他精心装订好的剪贴本。“嗬!厚厚5大本!”我如得珍宝,迫不及待地打开剪贴本,翻呀,看呀,直看得入了神,爱不释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