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我眼中的SNG     
王科 《传媒》2005,(12):36-36
SNG在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方面,有它的独特作用,特别是在报道突发事件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发生,现在看到”是最近电视新闻界提出的一句新口号,也是新闻时效能够达到的最高标准。SNG的应用可使这一理想成为现实。一个操作成熟的SNG小组到达新闻现场后,在3分钟内完成卫星定位,5分钟内完成播出前的准备,8分钟内开始向电视台输送新闻信号,对于常规的ENG系统这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2.
谢慧星 《声屏世界》2007,(12):27-27
随着SNG(卫星新闻采集)车系统成本的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电视台购买了SNG车。同SNG新闻直播相比,缺乏视觉效果的广播直播明显处于劣势。该如何发挥好广播新闻的时效性,在SNG新闻大战中脱颖而出?  相似文献   

3.
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是“卫星新闻采集”的英文简称,特指装载全套SNG设备的专用车,可称为“卫星新闻采访车”。作为一个移动式发射站,电视台工作人员可随时将所在现场的信号通过卫星传送到电视台,电视台再从卫星接收信号播出,因此,SNG成为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重要技术支持手段。在国外和我国的台湾,SNG的运用已经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4.
我眼中的SNG     
王科 《传媒》2005,(12)
SNG在提高新闻的时效性方面,有它的独特作用,特别是在报道突发事件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发生,现在看到"是最近电视新闻界提出的一句新口号,也是新闻时效能够达到的最高标准.SNG的应用可使这一理想成为现实.一个操作成熟的SNG小组到达新闻现场后,在3分钟内完成卫星定位,5分钟内完成播出前的准备,8分钟内开始向电视台输送新闻信号.对于常规的ENG系统这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5.
正SNG技术目前的发展情况卫星新闻转播(Satellite News Gathering,简称SNG)技术在上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开始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它主要以Ku卫星通信系统作为传输平台,其通过将新闻现场所采集到的模拟视频和音频信号数字化后,进行压缩处理再通过发射到同步通信卫星再转送回电视台或新闻机构总部,后端平台可以直接转播或经过编辑后播出。近些年来,由于对新闻采集的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中央电视台,福建卫视、四川卫视等省级电视台和新闻传媒机构为保持其品牌竞争优势,也纷纷采购SNG转播车用于现场连线、体育赛事、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电视新闻的SNG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枫 《新闻前哨》2006,(8):84-85
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意为“卫星新闻转播”,特指装载全套SNG设备的专用车,可称为“卫星新闻采访车”(或转播车,车顶装有碟型天线,可随意调整方向对准太空中的通信卫星)。它作为一个移动式发射站,电视台工作人员可随时将所在现场的信号通过卫星传送到电视台,电视台再从卫星接收信号播出。这一手段给电视新闻带来的最大变化是现场即时实况报道。台湾东森电视台新闻部经理林天琼一语挑明:“在台湾电视激烈竞争的情况下,有SNG收视率不一定高(因为你有人家也有,你不一定比人家更快),但是没有SNG一定输,把电视机打开看不到即时性的新闻是不行的。”“没有SNG,你根本不用竞争”。SNG已成为目前各电视台的必备设备。  相似文献   

7.
2006年11月,湖北经视正式购进并使用SNG(卫星新闻采集)新闻直播车,从此《经视直播》进入了真正的新闻直播时代。我们追求的是"第一时间绝对现场",在这个主导思想指引下,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重大突发事件,往往都能看到我们直播车的身影,像汉正街大火、工地垮塌工人被埋、食物中毒等等。可以说这些事件的报道,我们的直播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时效性上体现出了很强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对现场声情并茂的展示,让观众"身临其境",无疑是电视新闻区别于其他媒体最大的优势。现场,是电视新闻的第一要素。区别于时政报道和资讯类新闻,关注民生的社会新闻一定要注重"现场"的开发利用。谁能最大限度挖掘"新闻现场",谁就能在日趋白热化的电视节目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力席位。挖掘"新闻现场",SNG连线、3G连线,不可或缺,通过出镜记者的叙述,让观众在第一时间了解事件发  相似文献   

9.
从未来电视新闻的发展而言,SNG直播报道或者类似SNG技术的直播报道形式将是一个有实力的新闻频道或新闻栏目的准入门槛。目前全国有很多电视台都已经拥有并运用了卫星直播车,但是随着SNG报道形式的引入,"直播"  相似文献   

10.
杭城电视媒体SNG的常态化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文峰 《视听纵横》2006,(5):108-110
SNG(Satellite News Gathering)意为“卫星新闻转播”,特指装载全套SNG设备的专用车,可称为“卫星新闻采访车(或转播车,车顶装有碟型天线,可随意调整方向对准太空中的通信卫星)”。它作为一个移动式发射站,电视台工作人员可随时将所在现场的信号通过卫星传送到电视台,电视台再从卫星接收信号播出,因而SNG成为LIVE重要的技术支持手段,尤其是实现了事件相关的多点LIVE。  相似文献   

11.
赵子杰 《传媒》2012,(4):71-72
正SNG是"卫星新闻采集"的英文简称,特指装载全套SNG设备的专用车,也称"卫星新闻采访车"。SNG车作为一个移动式发射站,电视台工作人员可随时将所在现场的信号通过卫星传送到电视台,电视台再从卫星接收信号进行实时播出,因此,SNG  相似文献   

12.
施锦斌 《东南传播》2012,(10):165-167
突发事件、重大活动报道,SNG电视新闻直播以领先报纸、网络和手机等新老媒体的手段,零时差地呈现着新闻事件的时时动态,满足普通受众的第一知情权。然而,一场漂亮的SNG直播,并非只是镜头、现场音和出镜记者叙述三个构建的简单组合。记者是SNG直播的核心元素,一个成熟而且优秀的直播记者,不是一个简单的传声筒,而要懂得"设计"直播,懂得在新闻现场冷静思考,用符号化的大众传播手段,让"漂亮"的直播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3.
刘自克 《新闻窗》2013,(3):94-94
电视新闻写作将广播新闻的"听"和报纸新闻的"看"等特点有效结合,实现通过语言、文字对电视画面进行全方位的判断与了解,才能让电视新闻传播更容易实现准确、清晰地完成叙事功能。下面重点对当今电视新闻写作传播优势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以期更好了解新闻写作。一、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与要求1.电视新闻写作的特点快速及时,线性传播电视新闻就时效性方面和其它媒介比较来说,优势非常明显,可以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因此新闻写作强调时效性。  相似文献   

14.
邓潇婉 《视听界》2009,(5):98-98
在民生新闻大战中,各电视频道采取了种种竞争策略,例如栏目风格、内容的差异化,调整播出时段,做系列报道,SNG现场互动报道等等。其中,栏目的整合营销受到了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改革开放和各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众多的如时政、灾害、财经、战争等各种新闻事件,如何培养自己独特、深入的新闻切入点,进行深入的追踪报道,已成为众多新闻单位考虑的要点。传统的新闻传送较多采用SNG卫星设备,由于设备较复杂、不易操作,所以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跟随,其缺陷是机  相似文献   

16.
黄磊 《新闻传播》2010,(3):34-34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扩招,新闻专业学生的培养也进入一种"井喷"的状态。如何在强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是有新闻专业高校和新闻专业学生应该考虑的事情。本文就新闻专业本科生如何从自身角度来增强核心竞争力、改变现状展开论述并且提出一定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薛熙 《新闻世界》2013,(12):38-39
关注普通市民的生活状态,记录普通百姓生活中的矛盾或情感困惑,让新闻从重视"政治话语"回归到重视"民众话语",从宣传回归到生活信息传播,民生新闻因其内在的亲民性及广泛的情感共鸣,受到普通市民的喜爱。但同时它因报道琐碎、浅显而受人诟病。民生新闻在展示其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要看到在具体新闻活动中所存在的误区,走出误区,才能创建属于自己的新闻品牌。  相似文献   

18.
邹晨雅 《新闻世界》2014,(8):163-164
当今,微信已经成为继微博之后新的媒体互动平台,也是传统媒体争取受众的必争之地。传统媒体在微信公共账号运行的互动优势之下,传播效果的局限也日益突出。在这样的瓶颈之下,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成为了新闻在微博、微信之外的重要移动终端的发布平台。本文分析了微信订阅账号的优缺点,以"央视新闻"为例,浅析传统媒体新闻客户端发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苟凯东 《视听界》2014,(3):68-70
对于电视新闻来说,内容的时效性、权威性依然是其不变的核心竞争力。在全媒体化的实施中,还需要有一个"反向"的过程,即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反哺"新闻生产的素材采集,通过大数据的捕捉来提高新闻"源内容"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丁晓旭  刘慧 《今传媒》2013,(2):142-143
戏仿新闻是将"戏仿"引入到新闻实践之中,对传统新闻进行"恶搞式"的摹仿,特别是针对社会热点事件与舆论焦点。戏仿新闻最为直接的两个特点是"假"和娱乐性。"假"是建立在一定事实依据之上,并非凭空杜撰,"假"只是呈现给受众的表象,传达的是新闻背后的社会问题及其根源;同样,戏仿新闻以一种娱乐化、戏谑调侃的方式"说新闻",在娱乐大众的同时暗含对社会严肃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