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苗元江编制的综合幸福问卷以及自编的家庭情况调查问卷,对1807名大学生进行了量化研究,探讨了家庭因素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心理幸福感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家庭结构和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两种幸福感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国内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并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问卷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和特点更进一步地研究,同时又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探究。得出以下结果: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差异,不同专业、性别和家庭经济收入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存在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吉楠编制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对150名内地西藏学生进行测试,旨在探讨其主观幸福感现状。研究结果表明:1)内地藏生主观幸福感略高于中等水平,且存在个体差异;2)非独生子女的内地藏生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独生子女。3)来自农村与来自城市内地藏生的主观幸福感差异较大,来自城市的内地藏生主观幸福感要高于来自农村的内地藏生。  相似文献   

4.
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及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对周口师范学院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研究主观幸福感与人格、性别、经济状况、生活事件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人格、生活事件与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而性别和家庭经济状况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西南地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大学生总体幸福感问卷对西南地区19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西南地区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略高于中等水平;主观幸福感性别和经济水平差异显著,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男大学生,非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要显著高于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学生诚信心理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1 100名不同专业的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发现,大学生诚信心理与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相关,大学生诚信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学生专业认同和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高校学生专业认同度调查问卷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对21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专业认同高分组和低分组大学生在主观幸福感上有及其显著的差异(p<0.001).大学生专业认同和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专业认同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应对方式量表对637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1)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水平居中,而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都较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性别差异、专业差异和城乡差异,但不存在年级差异.(2)主观幸福感与应对方式显著相关,其中积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而消极的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结论:积极的应对方式有助于提高幸福感,而消极的应对方式则会降低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9.
王薇 《学周刊C版》2011,(10):16-17
目的为测量大学生幸福感编制信效度良好的问卷、方法是以文献研究和个别访谈为基础.编制了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对103名大学生进行施测.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幸福感量表由7个维度组成.它们是:身心状态、舒适感、温暖感、成就感、信任感、方向感和价值感.它们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达到0.763、0.745、0.907、0.660、0.832、0.857和0.823;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取的7个因素与构想模型拟合较好.X^2/df小于5,NFI、IFI、TLI均大于0.9,CFI大于0.95,RMSEA接近0.05。结论为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用来测量大学生的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采用大学生职业决策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重庆25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职业决策总分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因素上无显著差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及家庭经济状况上差异不显著,但生活满意度在家庭经济状况上差异显著。认为大学生职业决策及其各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显著相关,职业决策的部分因子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an alternative configuration of the Academic Motivation Scale (AMS), a psychometric instrument used as a measure of academic motivation in various academic environments. The analyses utilised data from a convenience sample of 2354 business students, broken into two random subsamples of 1177 case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28 AMS scale items was conducted on the estimation sample. The results indicated good model fit for a four-factor configuration consisting of amotivation, external regulation, identified regulation,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as indicated by factor loadings, as well as internal consistency and reliability statistics.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was conducted on the holdout sample to independently assess the construct validity and internal consistency of the item loadings on the reconfigured scale. Results indicated good model fit for the four-factor configuration and a significant loss of fit for competing three- and one-factor models. The uncovered factor structure advances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 items on this scale cluster into theoretically meaningful constructs. This knowledge may be utilised in research designed to further assess the impact of motivational states on educational outcomes such as academic performance, absenteeism, dropout rates, etc.  相似文献   


12.
A challenge facing nearly all studies in the psychological sciences is how to best combine multiple items into a valid and reliable score to be used in subsequent modeling. The most ubiquitous method is to compute a mean of items, but more contemporary approaches use various forms of latent score estimation. Regardless of approach, outside of large-scale testing applications, scoring models rarely include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to improve score quality. This article used a Monte Carlo simulation design to study score quality for different psychometric models that did and did not include covariates across levels of sample size, number of items, and degree of measurement invariance. The inclusion of covariates improved score quality for nearly all design factors, and in no case did the covariates degrade score quality relative to not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s at al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clusion of observed covariates can improve factor score estimation.  相似文献   

13.
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对大学生的几门主要学科成绩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既能反映学生个性特点,又能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我国三十二个城市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的结果,对城市规划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索积极人格特质问卷(PPTQ)在中国大学生中的因素结构。采用积极人格特质问卷(Positive Personality Traits Questionnaire)中文版,对648名大学生施测,对其中一半数据使用PASWStatistics18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另一半数据使用AMOS16.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出积极自我意象、外向性和文化认同三因素结构。累计解释率为50.457%,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χ2/df=2.230,GFI=0.841。AGFI=0.816,CFI=0.822,RMSEA=0.062,中文版三因素结构在中国大学生人群中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对河北省11个地市级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从而得到了各城市居民消费水平的一些特点和规律,有利于各市了解各自的弱点和优势,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消费水平。  相似文献   

17.
因子分析法作为一种把众多指标和变量综合成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统计分析方法,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中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以南方航空公司2005年~2009年的年度财务报表为素材,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软件SPSS16对上市年报数据进行整理,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进行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8.
采用MRQ问卷随机调查了300名小学生,取得了小学生阅读倾向的原始数据。随后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处理调查数据,得出影响小学生阅读动机的六个因子,根据这六个因子,将小学生阅读分成分享型、上进型、任务型、放松型、自我型、迷茫型六个类别。  相似文献   

19.
通过3个研究:魅力型教师特征的收集;魅力型教师的特质分析;魅力型教师特质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魅力型教师是一个一阶5因素结构,分别为亲和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思想品行、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20.
因素分析法是比较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之一。用它来鉴定和分析作用于教育内外的因素,并解释教育研究特别 是教育比较研究中的现象和问题,都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