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工业结构变化是影响区域能源效率的重要因素.从轻、重工业及分行业变动角度,运用AWD因素分解法对广西工业结构变化与能源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重化工业比例变化是导致广西工业能源强度变动的主要因素,而轻工业结构变化对其影响相对较小;分行业看,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冶金工业、电力工业是制约广西工业能源强度变化的主要行业;各工业部门能源强度效应,是近几年广西工业能源强度变化的主导因素,而结构效应对广西工业能源强度的变化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随着广西工业规模的迅速扩大,工业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工业能源密度下降,技术效应贡献很大,而结构效应促使能源密度上升,主要原因在于工业内部行业结构不合理,能源密集型行业投资过快增长。为了进一步提高广西的能源效率,应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工业内部行业结构,加强节能工作激励和监管。  相似文献   

3.
基于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分析,采用河南省1978—2019年的相关数据,对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一次电力消费)和经济发展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的经济发展对自身的冲击效应要远远大于其他各一次能源对它的冲击效应;地区生产总值对自身的贡献率维持在60%以上,煤炭和石油消费对河南经济发展仍然是主要的贡献者,两者总共的贡献率将近35%;而天然气消费对经济贡献度维持在较低水平,一次电力(主要是可再生能源)对河南经济贡献率正在稳步提高。为了维持河南经济可持续发展,需加强各产业经济的深化发展,提升煤炭和石油传统能源转化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提高相关能源普及率,需要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基于Kaya恒等式可以分解为人均GDP、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三个因素。VEC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我国存在二氧化碳库兹涅茨曲线,即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随我国经济增长先恶化后改善的倒U形曲线,非化石能源比重与能源强度对我国二氧化碳减排影响显著,但方差分解方法显示能源结构因素和能源强度因素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非常有限。我国"十二五"期间和2020年的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只有坚持节约发展和清洁发展,才能实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LMD(ILon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法将1998—2007年中国工业的电力消费分解为生产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结果表明:样本期内,中国工业电力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因是生产规模的扩大,其次是经济结构的调整,而电耗强度的降低则大大延缓了电力消费量的增长。  相似文献   

6.
2003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金额达530亿美元,2004年估计能达到600亿-620亿美元,未来还会继续提升。FDI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分别从总量效应和结构效应两个方面体现出来,总量效应可细化为直接效应和问接效应,结构效应主要通过技术的溢出效应得以实现。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FDI不仅对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量增长起着明显的推动作用,而且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结构的提升也起着明显的拉动作用。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FDI的产业导向,使FDI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因素分解法和协整及协整检验研究中国流通业发展与能源消费的关系,并得出如下结论:流通业产值与能源消费存在双向正向因果关系;流通业能源消费的增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是产值、其次是部门能源强度、最后是结构因素;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源强度的下降会促使流通业能源强度的下降;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比重的下降将有助于石油消费强度的下降;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比重的下降将有助于电力消费强度的下降.在此基础上,提出降低流通业能源强度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在能源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能源短缺又严重地制约着经济的发展.投入不足、价格不合理和缺乏长远考虑,使能源和电力弹性系数过低。能源消费超前加剧了能源供求失衡,人均资源不足和资源结构、地区分布不合理使问题更加复杂化。要以电力为中心,煤炭为基础,积极开发石油和天然气,大力发展水电。改善能源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结构。把节能放在突出位置。  相似文献   

9.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其中煤炭是最丰富、最稳定和最可靠的能源,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比较丰富,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短缺。在探明的矿物资源中,煤炭占95%以上,占世界的11.1%,预计到21世纪中叶,煤炭仍将占一次能源需求比例的55%左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煤炭在未来我国能源系统中的地位将至为重要。因此,发展能源科技,开发和建立优质、高效、洁净、低耗的能源系统,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保证经济持续增长,是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的重要任…  相似文献   

10.
能源反弹效应的大小影响了能否通过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消费, 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下,选择哈罗德中性技术进步来刻画中国的经济发展历史和现实, 构建能源反弹效应测算模型, 并测算了我国1980-2012年的能源反弹效应, 其平均值为151%, 有着明显的 "回火" 效应. 通过综合模型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 提出了在提高能源效率的同时进行能源价格机制改革, 能源税收和补贴机制改革, 转变能源消费结构,构建能源全球互联网, 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 加强节能环保宣传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5-2010年能源消费数据及相关经济数据,分析了河北省能源消耗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运用Laspeyres指数及其分解模型将河北省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因素分解为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河北省能源消耗强度稳步下降,但空间差异较大;研究期能源消耗强度降低主要贡献因素是第二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相对于效率份额,结构份额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很小,研究期内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降低的总体影响是负面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泉州市近几年三次产业的能源强度状况,探析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泉州市现有的统计数据将能源强度变化分解为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能源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泉州市三次产业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尤其是服务业能源强度的下降.因此,大力推进工业节能降耗,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努力挖掘现代服务业,继...  相似文献   

13.
As China’s energy intensity fluctuated in recent years,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whether this fluctuation happened at a regional level.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decomposition model by using the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SDA) method at a regional level. Then this model is employed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changes of Beijing’s energy intensity.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during 2002-2010, except petroleum, the energy intensity decreased and the changes were mostly attributed to the technology changes, while the final use variation actually increased the energy intensity; comparing different periods of 2002-2010, the decline rates of energy intensity for coal and hydropower were decreasing, resulting from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being more energy-intensive than before; the energy intensity changes of petroleum firstly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and then decreased moderately.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能源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对四川省1997-2011年的能源生态足迹及其效率的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川省1997-2011年的人均能源生态足迹和能源足迹产值总体呈上升趋势,而能源足迹强度呈下降趋势,其中人均能源足迹和能源足迹强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能源足迹产值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四川省的能源消费构成中天然气和水能等清洁能源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关.尽管如此,四川省的人均能源足迹仍高于林地生态承载力,且在所研究时段一直处于赤字状态,并有扩大化的趋势.故为了减少生态赤字,政府需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能源使用方式,加大节能减排的力度.  相似文献   

15.
能源消费分解是探讨能源消费变动影响因素的一种常用方法.文章介绍了目前研究中较为合理的一种分解方法---对数平均D氏指数法,借助这一方法对红河州能源消费情况进行分解分析,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内效率提高对能源消费和总体单位能耗的影响.根据测算结果,笔者认为产业内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我国能源节约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建议政府构建"能源分解指数体系"作为制定能源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煤炭产业是我国基础能源产业,工序能耗是能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实现节能管理工作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搞清工序能耗指标与现行能耗指标的区别,确定煤矿工序能耗的重点,编制工序能耗的原则,制定好推行工序能耗管理需要采取的措施,才能降低能源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保证节能降耗目标的完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针对大强度运动过程中无氧代谢消耗非蛋白供能物质的计算方法进行探讨。由于机体内部能量代谢的过程复杂,所以仅从能量守恒理论出发,根据气体代谢法在能量代谢中的应用对大强度运动过程机体能量代谢的物质量及能量进行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相关的检验与探讨。  相似文献   

18.
对贵州能源消费的特点进行实证研究,并研究能源消费定量决定因素,为贵州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能源消费方面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高校大型计算机房能耗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高校大型计算机房的能耗越来越大,其节能问题越来越重要。该文运用能源效率标准,系统地分析了大型机房各项耗能指标,并提出了节能的方法,从而降低能耗,提高能源效率,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节能降耗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也是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时期,惠州市节能方面存在着结构性能源消费大幅增加、投资项目未实施节能评估审查、能源对外依赖程度较高、重点领域节能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因此,今后应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适当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尽快实施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及加快节能科技研发等,以促进惠州"十二五"时期的节能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