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美学论稿》(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论稿》)是王向峰先生的一部美学史新著.加之先前所作的《中国美学论稿》和《中国现代美学论稿》,向峰先生已对中西方整个美学史做了一番全景式的深度扫描,展现了他学术研究的宏阔度和完备性.  相似文献   

2.
"和"有"允许"义。此义"甚奇诡",郭在贻先生认为"和"字之所以有此义,是"词义渗透"的结果(参《郭在贻语言文学论稿》P2(?),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关于"和"之"允许"义的最早用例,现在一般认为是东汉无名氏所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参《汉语大字典》P602)但该诗是否为东汉人所作,历来颇有争议。即或退一步讲,把它当成东汉时的文学作品,仍然不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和"之"允许"义的最早用例。笔者在《战国策》中,就发现了一个比目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胡文彬著中国书店2005年1月出版近十多年来,胡文彬先生先后出版了《酒香茶浓说红楼》、《冷眼看红楼》以及《红楼长短论》等7种红学著作,不仅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而且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在此基础上,胡先生再集中时间和精力,完成《红楼梦与中国文化论稿》一书的写作,实现了“十年间埋于心底的夙愿!”这样的治学方法和过程不禁令人想起鲁迅先生的《古小说钩沉》、《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之于《中国小说史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籍辑佚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是东北师范大学曹书杰先生的近作,为广大从事古代文化研究者和辑佚爱好者拓宽了治学的道路并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我们的启示很大。首创之功,意义重大 辑佚学起源较早,汉代刘向和刘歆父  相似文献   

5.
新的美学境界读︽再论美是和谐︾周来祥先生和谐的美学理论建构,与他整一的学术品格的统一,在其新著《再论美是和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中达到了新的境界。在80年代中后期出版的《论美是和谐》、《论中国古典美学》等书中,周来祥先生论证了和谐的普...  相似文献   

6.
谢涌涛(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舞美学会会员、浙江戏剧家协会会员、浙江舞美学会会员(曾任三期理事和委员)、中国陆游研究会会员。一级舞美设计师。)1934年盛夏,我出生于绍兴县南池乡与坡塘乡之间的楱凫村,距秦始皇留下《会稽刻石》的秦望山只有十几里。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前曾有幸聆听徐复先生讲学,教以“名物训诂、典章制度”并重,重视考古发现对训诂研究的价值;后又有幸担任钱玄、钱兴奇先生编著的《三礼辞典》的责任编辑,并随钱玄老编撰《周礼今注今译》。深感名物与训诂,相得而益彰。近日读到商务印书馆新出汪少华教授所著《中国古车舆名物考辨》,颇感亲切,也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8.
113与632题目中的“一个人”,指的是沪上资深副刊编辑、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中国金瓶梅学会理事、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陈诏先生。出生于1928年的陈诏已退休多年,除了有《红楼梦小考》、《红楼梦谈艺录》、《金瓶梅小考》、《金瓶梅六十题》、《中国馔食文化》等十多本专著问世外,他还曾以虞兮、思藻的笔名,发表过许多杂文。我知道陈诏与中国文坛许多名人如夏衍、茅盾、巴金、柯灵、施蛰存、蒋孔阳、顾廷龙等有交往,更有书信之谊,只是并不清楚这些文化名人亲笔写给陈诏的书信竟有几百封之多,而且他一直珍藏至今。一想到其中许多写信者如今已…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中国诗学作为一门崭新的学科,其学术渊源并不是单一的,它是在东西方文化交汇、碰撞中逐渐形成的,可以说它是两学东渐之后的新国学之一。刘怀荣先生的新著《中国诗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把“重新认识传统和阐释传统的理论术语”作为研究重点,“同时也直面两方乃至其他民族的文论”,不拒绝借鉴“外来思路”。这种以“综合创新”的态度对中国诗学的研究,体现了对近代  相似文献   

10.
金庸先生出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金庸作品影视新版剧的播出,使金庸又成媒体的热点话题。几部与金庸有关的著作纷纷出版,包括金庸与池田大作的对话录《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北大版)、《金庸小说论稿》(严家炎著,北大版)、《孤独之快:金庸小说论》(陈墨著,上海三联版),使金庸顺理成章地成为本刊的话题。本刊记者走访了陈墨先生,访谈的话题是金庸与经典,但金庸是否是经典并不是特别重要的,更重要的是:什么是经典?这才是我们的核。X话题。记者:在您看来,金庸作品能不能成为文学经典?陈墨(以下简称陈):在我个人看来…  相似文献   

11.
谨呈于读者之前的这本《编辑学理论问题》,是我和王华良合作《编辑学论稿》的增订再版.其中,保留了《论稿》18篇中的17篇,增加的18篇是从1989年以后发表的论文中挑出来的;总计35篇.易名原因,是有友人告曰“论稿”可能被理解为“教科书”,而我辈尚不敢忝列教科书,并无他意.谭天先生所赐《编辑学论稿·序》,今称“原序”,以示仍旧.付梓前,请宋原放先生赐再版序.我辈区区布衣,  相似文献   

12.
《国学典籍阅读要义》一书包括吴孟复先生的《古书读校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5月版)、《训诂通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4月版,1984年7月第2次印刷)和《古籍研究整理通论》(台北贯雅文化公司出版,1991年11月版)三种书,现在由中国书店出版社合成一本书出版了。  相似文献   

13.
2006年11月8日,中国编辑学会编辑规范专业委员会筹备委员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中国编辑学会会长桂晓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中国编辑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德有主持。编辑规范专业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的全体成员参加了会议并就《中国编辑学会编辑规范专业委员会规章》(草案征求意见稿)和近期工作设想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期的漫画家专访.我们有幸采访到现任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和北京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的漫画工作者前辈——王复羊(本人姓名为王复祥)。王复羊的漫画作品如《论独立思考》、《老生常谈》、《安全枷》、《父亲的碗里有了肉》、《土地爷遭遥高尔夫》……至今还让人品咂有味。  相似文献   

15.
(丁景唐先生小档案) 丁景唐,宁波市(原镇海)人。1920年4月25日出生。1931年来沪,定居上海。193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冬创办《蜜蜂》文艺半月刊,以后编辑《联声》和领导过学生刊物《莘莘月刊》等。1944年至1946年任上海《小说月报》、《译文丛刊》、《文坛月报》编辑。上海解放后,曾任第三、第四届上海作家协会理事,系国际笔会上海中心会员。 丁景唐先生五十年代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等职,六十年代任上海市出版局副局长。“文革”时备受凌辱。1979年出任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党组书记。1985年12月离休。 曾是中国民间文艺协会理事和上海民研会副会长、顾问,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和顾问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会理事,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和上海版协副会长、顾问,及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 主持编辑《中国现代文艺资料丛刊》、出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中国现代作家论创作丛书”,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1927—1937)》二十卷,影响遍及海内外;1992年12月,是书获得第六届中国图书一等奖。 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有突出专业贡献的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获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参加抗日战争老作家纪念牌。  相似文献   

16.
《出版史料》2008,(3):4-4
新时期以来,我国与外国的出版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今年5月13日,韩国首尔举行第十三届国际出版学术会议期间,中国编辑学会名誉会长、本刊顾问刘杲先生荣获韩国第三届“南涯安春根出版文化奖”。 安春根教授是韩国出版学创始人,1969年倡导创立韩国出版学会,并任会长。他著有《出版概论》《出版社会学》《韩国出版文化论》《韩国出版文化史大纲》和《杂志出版论》(中译本1993年东方出版社出版)等。1993年安春根逝世后,为纪念这位出版学者,设立了“南涯安春根出版文化奖”。该项奖共颁发了三届,授予三位国际知名出版学者,第一、二届分别授予日本出版学会原会长清水英夫和日本出版学者箕轮成男。 现将授予刘果先生奖牌上的颁奖词和刘呆在授奖大会上的答谢词,一并在本刊发表。答谢词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谨向刘杲先生祝贺并致谢。此外,刘果先生已把所得奖金韩元500万元,兑换成人民币3.12万元,作为善款全部捐给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用于四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  相似文献   

17.
1999年1月28日,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在北京召开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三次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学会1998年的工作,研究安排1999年的工作;审议《中国广播电视学会1999年-2002年工作规划》、《1999年-2002年广播电视理论研究规划纲要》和《关于颁发荣誉证书、表彰优秀学会工作者的意见》;审议《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章程》(修订草案);推选新会长,增补副会长、常务理事和理事。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局长田聪明,副局长李树文、吉炳轩,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常务副会长刘习良,副会长马庆雄、同向荣、安景林…  相似文献   

18.
新界说带来新视野———略谈《边塞诗论稿》□向雁边塞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有关边塞诗的论文、著述、选本可谓琳琅满目,举不胜举。但是,所论都仅以唐代边塞诗歌作为主要对象。而1996年8月黄山书社出版的、黄刚先生的《边塞诗论稿》第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观念论稿》王齐洲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版贯穿《中国文学观念论稿》(以下简称《论稿》,下引此书只注出处)的有三种最基本的“意识”,即问题意识、朴学意识和美学意识。以此三种意识,作者从不同视角切入中国文学史上的众多问题,建立起了关于中国文学观念之极富理论品格和启发性的反思性文本。  相似文献   

20.
哲学家们的宣传意识与艺术──读《先秦诸子宣传思想论稿》黄俭郭志坤先生的《先秦诸子宣传思想论稿》是一本讲宣传和宣传艺术的书。读后,收获颇丰。既可领受先秦诸家宣传艺术这座宝藏的流光溢彩,又可窥见作为这座宝藏的开掘者郭志坤先生的思想、志趣和追求。先秦诸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