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并进一步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作为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新时代大学生,更应当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当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总体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文化多元化、"泛娱乐化"冲击大学生的文化观;高校对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重视不够;家庭文化教育缺位;大学生文化主体意识淡薄。为了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应当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繁荣发展中华文化;以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创新高校文化宣传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加强家庭、社会文化建设,创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良好文化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是否具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培养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应该成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为例,探讨在本节内容中贯彻坚定"制度自信"要求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来,文化自信作为一个新话语越来越受到各学界的共同关注,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加深厚的自信,但它也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基础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其历史性和现实性,它来源于实践,是人们的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实体现和情感的真实表达,也是人们自身精神世界在现实中的具体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建立在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深刻认同和肯定的基础之上的,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之中,它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来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制度、理论自信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其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提出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内容,并为其指明了前进方向,充分展现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魅力所在,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屹立在世界文化之林。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坚定自身发展道路的重要决定因素。中国的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衍生出的特色形态文化自信。当前我国处于文化发展、宏观发展的重要阶段,不断坚定国家文化自信,可以高度配合国家发展的宏观要求。以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核心,将十九大精神作为核心引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现路径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培养高职大学生文化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意义重大。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为基础,分析高职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当代大学生,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强化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文化自信"角度切入,以新工科人才培养为目标,针对当前我国工科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推进新工科人才培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坚定文化自信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新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对内传承和对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需求。该文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现状着手,结合文化自信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探索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8.
王海燕 《文教资料》2014,(22):45-46
党在十七届六中全会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培养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近几年来中国通过种种途径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是唤起和激发国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觉醒和热爱,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另一方面是推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使其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才能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最基础、最深厚的自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障。中国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密切相关,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高校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中国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对培养其道德、激发其爱国热情和培育其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校有必要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目前,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工作存在很多  相似文献   

10.
高校历史学学科,包括"中国近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简称"国史")两门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历史学教师在新时代,要充分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书育人,不断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笔者主要论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挖掘和利用思政教育资源,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厚植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指出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把握这一点对于认识"四个自信"的内在关系,坚定"四个自信"具有重要的意义。其重点是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的关系。一个民族的发展道路总是由该民族的历史、文化塑造并受其价值取向引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同样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又是它的制度性保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把握,又是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沿着正确道路继续发展的理论指南。文化自信的深厚性、基础性地位决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逻辑结论。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与价值观内在相联,任何文化都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是一定价值观的体现。从核心价值观的层面理解文化,无论对文化时代差别和民族差别的把握,还是对文化现象的总体概括和本质透视,都要深刻地进行文化反思以形成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要以文化自觉为基础,根本就是核心价值观自信。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发挥着更基础、更深层、更广泛的作用。我们需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从人类情怀和人类解放的高度理解社会主义文化,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处理好"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这是确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是当代大学生的人生指南,如何在中国梦的视角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亟需解决的问题,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一环,是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四有新公民,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正>文化自信是"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底气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国革命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生了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红色文化传统,成为文化自信的坚实底色。  相似文献   

15.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思想道德是文化自信与自觉培养的土壤,本文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自信相互融通且贯彻的途径,从根本上培养大学生对于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精神,提升大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即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姜鑫  魏来 《现代教育科学》2015,(3):24-28,37
高校"两课"教学作为提升大学生政治素质、培养理论素养和加强"三观"教育的主渠道,深入开展道路自信的研究,对于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通过牢固确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使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义性质、历史根据、现实依据、根本保证,培养大学生的辩证思维,正确看待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增强大学生的道路自信。通过优化"两课"师资队伍的素质结构和教学方法,切实增强道路自信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三个自信"教育就内容来说是"概论"课程的题中应有之义,但"三个自信"的内涵、背景和意义又是独特的,需要在"概论"课教学中加以深化和体现。"概论"课教学应突出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合理性和价值正当性、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主体等重要观点,跨制度比较教学和对大学生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辩证思维培养等要求。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的民族文化教育内容包括: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培养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实现路径,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多元的文化价值观;剖析文化霸权主义的实质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地位,培育大学生文化强国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通过对"三个自信"进行解读,厘清社会主义新时期党执政自信的基础、来源和保障与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及制度的关系,进而准确深刻把握党的执政自信,这对于高校"两课"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有着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凝心聚力成就中国梦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青少年坚决拥护党的领导,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奉献意识。学校教育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并将其融入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全过程;坚持"以人为本",关注青少年的思想需求和实际问题;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媒体的传播特点,主动适应新媒体环境,积极开展青少年价值观教育;丰富青少年的课余文化生活,加强对青少年身心素质的全面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