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同学们,如果你们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们会怎样回答?也许你们都会大声地回答:"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因为小时候老师就是这么教我们的。但是,除了这样的答案,其实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精彩的回答。杭州市娃哈哈小学的同学们对这个问题发言非常踊跃,请听听他们的心里话吧。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你们对“与狼共舞”的画面有怎样的感受?我们人类与动物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也有很多关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传为佳话。谁能给我们介绍一则这样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颜凌 《青海教育》2006,(9):78-79
[片断一]教师:同学们喜欢听西游记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就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唐僧师徒四人在西天取经路上的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路过桃园,停下来休息。孙悟空、猪八戒看见大蜜桃口水直流。师傅说:“要吃桃子可以,不过先要回答几个问题。”悟空、八戒连连点头说:“行啊!”师傅说:“有4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学生回答)师傅说:“有2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学生回答)师傅又说:“有1个桃子,平均分给你们两人,每人得几个?请写出这个数?”“半个。”“那半个该怎样写成数呢?”悟空、八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所措。同学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你们会写这个数吗?  相似文献   

4.
一、打破预期。创设语境师:同学们好!生:(齐答)老师好!师:同学们辛苦了!生:(齐答)老师辛苦了!师:同学们是这样回答老师的问候的。如果我去问候台下的老师们,他们肯定与你们答的不一样。他们会怎样回答呢?(转向台下的老师)老师们,你们辛苦了!  相似文献   

5.
谭星信箱     
《初中生》2009,(6):10-11
上期“请你出手”小栏目中赵扬同学的提问由海南海口市的江峰同学回答:“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确,我们很多时候看得清别人,却看不清自己。怎么办?跳出来,假设自己是在观察一个和你情况一样的“旁人”,而你作为“旁人”身边的一个旁观者,会怎样去处理这个人遇上的事情呢?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眼界自然会放得更宽。不妨试试哦!  相似文献   

6.
哲学上有个“秃头论证”理论,它包含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少一根头发是否会造成秃头?回答肯定是不能。再少一根会怎样?回答还是不能。这个问题如果一直重复问下去,到后来,回答就是已经成为秃头了。这个理论告诉人们,“少一根头发”对整头的头发来说是微不足道的,它对事物当前的性质起不到任何影响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7.
有人曾问三个建筑工人:“你们在做什么?”第一个回答:“砌砖。”第二个回答:“挣钱。”第三个回答:“建造世界上最好的房子。”多年后,前两个业绩平平,第三个工人却成为了有名的建筑师。可见,播种怎样的思想,就会收获怎样的人生。  相似文献   

8.
【活动设计】一、故事引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一个“猴子掰玉米棒子”的故事。一天,猴妈妈让小猴掰100个玉米棒子回家。小猴干劲十足,掰了一个又一个,一会儿功夫,就掰了97个玉米棒子。想一想,小猴再掰几个玉米棒子,就可以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了?在学生回答了以上问题后,教师紧接着指出: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二、合作探究教师出示例题:113+59、276+98。师:计算“113+59”、“276+98”,你认为怎样算,既简便又能迅速得到计算结果?请同学们先…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课前预习北京二十一纪世中学张黛我曾经再三再四地向学生们强调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当我问到:“你们是怎样预习语文的呢?”同学们总是这样回答:“反正吧,看一遍课文,有不认识的字查查字典。”当然能做到这一步也是可佳的。但我要说的是这样的预习,被动性有余,...  相似文献   

10.
<正>学习任务一:我来读给你听师:同学们,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大家还认得这些字吗?(出示“日”“月”“水”“火”及相应事物的图片,生读)师:你们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生:“日”字像太阳,“月”字像月亮,这些字的样子跟它们所表示的事物很像。师:是的,我们聪慧的祖先根据事物的样子,造出了很多汉字,这样的字叫象形字。一起读这几个字。生:日、月、水、火。师:可是,有很多意思是画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经常会有这样的情景:下课前,老师很有成就感地大声问:“同学们都听懂了吗?”同学们用更大的声音回答:“听——懂啦!”老师喜不自禁地又问:“还有什么问题吗?”同学们齐声高呼:“没问——题啦!”真得没问题了吗?这样的课堂仍旧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不重视或忽略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一定有很多很多小伙伴吧!这次作文是让你们选择其中一个来写,你们一定会问:“我写谁呢?”“怎么写他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注意选择材料。动笔前要弄清小伙伴指什么人?这是指年龄与自己相仿,经常在一起相处的人。自己有哪些小伙伴呢?可以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想想能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这样就确定了选择的范围,明确了小伙伴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要像放电影似的一个一个去回忆小伙伴做过的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看看这些事都反映出小伙伴哪些方面的个性特点,再选择最能反映他…  相似文献   

13.
一次“香港小姐”竞选决赛中,主持人出了这样一道题: “假如必须在肖邦和希特勒两人中选择一人作为终身伴侣的话,你会选哪一位?” 有一位小姐这样回答:“我会选择希特勒,因为如果嫁给希特勒的话,相信我能感化他,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会爆发了!” 这位小姐的回答新颖、独特、与众不同,博得了满堂喝彩。她在回答这一问题的过程中所运用的就是创新思维。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给“人”下过这样一个定义:人是无毛的两足动物。这种说法立即遭到了一些哲学家的反驳。有人指着一只拔光了羽毛的公鸡对众人说:“你们看,这就是他…  相似文献   

14.
一个星期五的下午,待第三节课下课,我像往常一样,来到了教室,同学们看到我,异口同声地问:“施老师,这个双休日的作业是什么?”我没有回答学生的问题,在黑板上写了这样一句话:“课外作业:明天早上跟你的爸爸或妈妈到菜市场一起去买菜,看看别人在买菜时是怎样讨价还价的。”同学们看到这样的课外作业,欣喜若狂。看到这一幕,引起了我的深思,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堂上,当教师或学生讲解完一个问题时。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两句话:“同学们,这个问题你听明白了吗?这个同学的回答你同意吗?”大部分学生都会说“明白了,我同意”。细细想想,这里的“明白与同意”包含三种情况:一是答案做对的学生以为自己懂了,不再思考解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6.
周二下午的第一节,我按往常的惯例进行开场白,“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为了配合教学组织大家观看了系列教育片《为了母亲的微笑》,今天这堂课我们上新的内容,请大家翻到《刑法》这一章……”“可是那个影片我们还没看完呢!”有个男生说,随即有人附和着“对呀,我们刚看到刘帅在监狱里的联欢会上表演节目,就打下课铃了”“老师,让我们看完吧!”学生们恳求者。可实际上那个节目己到了尾声,没有再看的必要。望着同学们期盼的眼神,我突然想听一听学生对这个故事的看法。我灵机一动:“你们觉得还没结束吗?”“对呀!”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你们认为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学生们窃语,“现在,你们每个人都是小作家,分成小组来设计一下故事的结局。”话音刚落,学生们雀跃起来了,安静的课室立即热闹起来。  相似文献   

17.
郑尧天同学提出的问题,让我想起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小镇的路口坐着一位老人和一个孩子。一辆搬家的车停了下来,一个人走下车来问老人:“这个小镇怎么样?”老人问:“你来的地方怎么样?”那人回答:“那个地方糟透了!人们自私、尖刻、互相利用、不懂得帮助与尊重别人、没有同情心,我一天也不想在那里待下去了。”老人平静地回答:“这里和你们那里差不多。”又一辆搬家的车停了下来,一个人走下车来问老人:“这个小镇怎么样?”老人问:“你来的地方怎么样?”那人回答:“那个地方好极了!人们相亲相爱,互相关心,互相尊重,每天欢…  相似文献   

18.
怎样提高作文水平,怎样提高语文成绩?这是很多家长和学生都会发出的疑问。 “多看看书吧!”很多教师会这样回答。  相似文献   

19.
徐晶晶 《上海教育》2013,(33):64-64
“记得几年前,如果在课堂上听到教师讲授环保知识,最后总要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有利于环保?”而回答者不论是小学生、初中牛还是高中生,回答几乎千篇一律,不外乎省水、节电、不乱扔垃圾等。然而,随着学科德育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很多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德性的小课题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爷爷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学造福于人类。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崇尚科学吗?我们为什么要崇尚科学?怎样去做才是崇尚科学呢?让我们带着一颗好奇的心,一起去探究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