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师都十分重视作文教学,但是“作文不好教”却是许多语文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是“用我笔写我心”。而是围绕着教师的思路来写作。作文教学是学生自由表达的阵地。学生只有写出自己想写的内容,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对文字与情感的诉求,才是符合新课标精神的作文教学。所以,在这里,我们提出“个性化作文”的概念。2011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由此可见,个性化作文教学就是回归学生个体需要的作文教学。下面,笔者就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习作五”的教学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2.
宋焱 《现代语文》2008,(6):101-10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表达与交流”明确提出了“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即倡导“个性化作文”。思想个性是作文个性的内核,要想真正实现学生作文的个性化,首先还得以培养学生的个性人格为根本。只有培养有个性人格的人,才能真正写出个性化的作文。  相似文献   

3.
马芊 《考试周刊》2009,(47):67-68
新课程理念倡导学生作文个性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用心去观察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素材;训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走个性化之路,充分张扬个性,写出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应具有个性化。本文指出,原生的思想、朴素的真实、独立的自主、创意的新颖是使学生作文具有个性的主要内涵。教师需要用心去开垦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5.
薛英 《广西教育》2013,(5):41-4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力求有创意。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遵循个性化原则,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样才能使学生自由和有创意地表达,写出个性化的作文。一、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个性化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作文训练的核心。它能解决“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的问题—这是我们作文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人在中学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课文中的鸟     
过去,我们的作文教学,对学生主体作用认识不足,认为作文是教师教会的,没有认识到写作是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由于过分强调教师指导作用,学生只能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写出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八股文”。这种作文指导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倡导:“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当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并不排除有效的作文指导。那么,如何让作文指导与自由表达相融呢?  相似文献   

8.
“自主创新”作文就是培养学生独立写作的习惯,培养他们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抒发独特感受,在写作中敢于标新立异,进行有创意的表达。提出“自主创新”作文的原则和目标体系及如何实施“自主创新”作文。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思维成果的展示。作文个性化首先是思维的个性化。作文思维的个性化,能使文章思想独到、新颖而深刻。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作文训练的核心。它能解决“有个性地”、“有创意地表达”的问题——这是我们作文教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写作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以生为本”的作文评价标准指教师尊重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情感、个性化生活体验、个性化思想,关注每个学生的作文成长过程,而不以传统“应试作文”模式化标准来束缚学生作文表达真情。基础性标准、真实性标准、创意性标准、激励性标准、过程性标准、差异性标准,体现了生本作文评改理念,具有较强实践性、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作文是对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需要作文,生活就是作文.作文也是人们的一种心理需要、情感的需要.作文之“溪水”来自于生活的“泉源”,没有“泉源”便无从谈“溪水”.中学作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2.
大多数教师的作文教学按部就班,缺乏个性化教学。如指导过于详细,失去个性化表达;作文题材单一,失去个性化感受;开发教材不够,失去个性化训练。作文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让学生自行理解、真情抒写,教师要努力开发教材,通过巧妙补白等方式,使学生乐于表达,读写结合,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生活中的真实之事、真实之人、真实之情,这样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何柳 《湖北教育》2004,(11):38-39
作文个性化,是学生自我认识的独立表达。“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如何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并完成学生作文个性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程翔 《湖北教育》2003,(5):44-45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自主,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中小学写作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其内部的规律。学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学习写作的有关知识,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写作的技能,一篇作文常常是在规定的时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并明确中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要求我们“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建议“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就要求我们对学生进行想像作文的训练。想像作文更能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个性化表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薛晓辉 《现代语文》2006,(4):105-106
语文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在现实中“对写作的束缚”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不仅表现在对作文内容和形式的限制上,还表现在对作文的评价上,因此在呼唤作文个性化的今天,同样也呼唤评价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7.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作文评价要关注学生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读写结合,创建个性化作文课堂不仅仅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这个时代发展的必然,是成功践行素质教育的必行之路。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加强自主拟题作文的练习,习作指导要着重开拓思路,指导学生自由表达。简而言之,就是要多让学生“自由作文”。“自由作文”是与“命题作文”相对而言的,它是最近20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产物。我认为当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应从淡化文体训练,鼓励学生从自由表达入手,培养个性化作文。  相似文献   

19.
想象作文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新空间,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提倡学生大胆地无拘无束地想象,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老师一般不对他们的创意多加批评,主要是指导他们的言语表达。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明确提出“能写简单的记实的作文和想象作文”。利用童话体进行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想象品质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许兴亮 《山东教育》2005,(35):19-20
写作是一项创新性的活动,个性是写作创新的基石,没有个性.便没有作文的创新可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写作的个性化作为作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和要求.明确指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