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运用戴维斯J曲线理论模型,在梳理总结近几年失独群体在集体维权行动中所表达的利益诉求及政府对此的回应基础之上,认为失独群体对政府的价值期望水平较高且呈持续上升趋势,而政府回应的能力水平较低且呈缓慢增长趋势,二者之间的差距正日益扩大,可能导致失独群体产生强烈地相对剥夺感,进而积累较高的集体行动风险。因此,只有降低失独群体对政府的价值期望,提升政府回应失独群体的价值能力,才能降低失独群体的相对剥夺感及集体行动风险。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2010届高校毕业生个人和相关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地点和就业单位选择趋向多元化;对于实际起薪低于期望起薪的现状持基本接受态度;与实际就业单位以民营企业占比最高不同,他们期望的就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普遍把"求发展"作为就业选择的最重要考虑因素.在用人单位看来,高校毕业生的学习与适应能力是最重要的技能能力,专业实践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素养;个人的良好品质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推崇,而其外在特质普遍不被认定为重要因素.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必须从高校毕业生及用人单位供求两端"双管齐下",减少结构性错位.  相似文献   

3.
在解决高等教育扩招后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中,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期望、评价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已就业毕业生的调查分析,考察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期望和评价,结果显示:高校毕业生需着力提升人际交往、沟通与表达能力;需要根据未来就职行业需求进行自我认识与自我职业定位;用人单位对解决问题能力需求的内核是领悟力及自学能力;用人单位希望高校毕业生能经历一场"真正的实习",切实锻炼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风险的现状,对陕南地区三所二本院校、两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过程中通过对职业价值判断标准、职业价值最大化的择业行为、体现职业价值的专业满意度、家庭经济状况与毕业生对待职业风险的态度等相关数据进行设定,分析其成因,进而得出研究结论。从提升大学毕业生管理就业风险的能力、降低专业风险、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环境。旨在规避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风险,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就业期望是否负面地影响就业选择的问题,文章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得出:就业期望高并不必然会负面地影响就业实现,高期望背后的毕业生的个人禀赋和就业努力,有助于就业的顺利实现。建议充分掌握和分析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就业实际及毕业生的个人禀赋和就业努力等关键信息,更有效地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6.
依托母体高校举办的独立学院具有在招生、人才培养、就业指导等的特殊性,其毕业生所拥有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就业期望可能产生特定的影响。基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双重因素,对某独立学院2012届毕业生的就业期望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独立学院学生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存量上存在差异;社会资本相对人力资本,对毕业生就业预期的影响更大些。为此,独立学院毕业生要正视所处的教育生态环境,理性认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高校要分类指导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不同含量的毕业生,正确认识社会资本的作用。既要维护"继承性社会资本"。也要开发"生成性社会资本"。政府应做好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合理疏导。  相似文献   

7.
大学毕业生就业焦虑及其心理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易产生过度的就业焦虑,危害身心。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观念、竞争意识、自我认识、就业期望、就业动机,成败归因和自我效能感上存在问题,因此,需要对高校毕业生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  相似文献   

8.
基于全面创新管理的高校就业工作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全面创新管理的新范式出发,反省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国外不同国家就业配置管理措施对大学生就业工作机制的启示,在借鉴他们宝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我国高校就业工作管理的新模式,从而期望以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我国的高校毕业生呈现递增的趋势,2016年高校毕业生749万,据统计2017年毕业生将达到770万。毕业生的增长数量远远高于就业岗位的增长,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近年来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一个崭新的平台。随着自我效能感理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被引入创业研究领域,研究表明创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综合各种信息后,在判断和评估自身创业能力的基础上形成的对自身能力的信心与信念。笔者通过对于当前自我效能感的意义以及其作用过程说明研究自我效能感的作用,进而提出一些提高当前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而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导致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压力较大.由于部分应届毕业生专业能力并不足以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加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题.在这一环境下,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其在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呼伦贝尔学院为例,通过调查...  相似文献   

11.
当前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趋势逐年走低及用人单位的门槛要求逐步提高,造成了大学生求职竞争现象日趋剧烈。调查得知:目前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大,找不到理想工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软能力"不足。所以,加强大学生的"软能力"教育和培养,应该成为未来高校人才培养的重点。从用人单位选拔高校毕业生的标准和要求入手,分析了高校在校大学生的"软能力"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软能力培养的对策和建议以给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提供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的实证分析基于32所教育部直属"985工程"高校2014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数据。高校毕业生存在明显的就业方式偏好、就业地域偏好、就业单位性质偏好和就业单位行业偏好。从就业方式来看,高校本科毕业生明显偏好于"国内升学"和"国(境)外留学";从就业地域来看,高校毕业生明显偏好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高校毕业生主要偏好国有企业、"三资"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等机构和单位;从就业单位所属行业来看,高校毕业生主要偏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制造业、金融业等行业。导致教育部直属"985工程"高校2014届本科毕业生在就业方式、就业地域、就业单位性质和就业单位行业等方面存在就业偏好的成因:一是"985工程"高校毕业生具有相对优越的人力和社会资本,二是"985工程"高校良好的社会和学术声誉,三是由于中国劳动力市场典型的二元分割。为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偏好,毕业生应不断增强自身的就业风险防范意识,高校要积极开展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政府要努力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就业模式日益盛行,该模式的发展使得高校在培养学生及促进其就业方面有了企业的身影,企业也通过参与这一模式,实现了自身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高校与企业通过日益深入的合作,积极探索新型的就业模式,并致力于建立健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主要涵盖前就业、准就业及完全就业等层面的就业机制。我们期望能够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并最终构建科学有效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  相似文献   

14.
毕业生期望什么样的职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及相关问题,改革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笔者于2002年4月对东南大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占全校本科毕业生总数的近二分之一,实际回收857份,其中男生646份,女生211份,回收率为86%.调查问卷采用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选择三项)两种方式来回答问题.调查的问题涉及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就业期望、职业素质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才市场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大学应届毕业生实习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研究大学生实习、就业能力和就业结果等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实习对就业能力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实习经历通过就业能力影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效能感;就业效能感则进一步影响就业结果(录取通知数量、实际薪资).由此,文章从大学生自身和高校两个方面对大学生实习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增强及就业结果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了解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及相关问题,改革和完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笔者于2002年4月对东南大学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进行了书面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占全校本科毕业生总数的近二分之一,实际回收857份,其中男生646份,女生211份,回收率为86%.调查问卷采用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选择三项)两种方式来回答问题.调查的问题涉及大学毕业生就业价值取向、就业期望、职业素质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才市场等方面,旨在对大学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从就业期望与就业决策效能感出发,以417名大四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调查表明,师范类毕业生就业期望较高,就业决策效能感不强。不同职业取向的毕业生人职匹配效能感差异显著;是否考虑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决策效能感5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从培养大学生合理的择业观,多形式、多渠道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营造良好的就业择业氛围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浅谈大学生就业中的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大学生就业受挫后会产生内心的相对剥夺感、妄自菲薄心理、不满和宣泄心理以及依赖心理和侥幸心理等负面心理行为反应。增强大学生就业抗挫能力的对策包括:改革大学教育模式中不合理部分,使之适应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加快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优化就业环境等。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30年代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对严峻的一个时期,抗战前中国曾经出现两次高校毕业生求职请愿运动.在这一背景下,国民政府举办了就业训导班,招收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短期培训,并提供实习机会,最后加以分发任用.就业训导班举措解决了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其思路对后来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红斌 《教育与职业》2012,(35):100-101
文章通过对扬州大学2009~2011届经济管理、工科以及农科等不同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搜寻行为的调查和对比分析,指出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就业职业规划意识建立较迟、就业劣势明显、工资期望过高、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滞缓了高校毕业生工作搜寻行为的开展,影响了高校毕业生的顺利就业,提出了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思想、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教育等建议,有效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