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质量、有特色的教科书不断涌现,深受学生的喜爱。然而,通过实践发现,在课程教材改革中,教师用书的改革往往滞后于教科书的改革,造成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不能很好地驾驭教科书和教学,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甚至动摇教师工作信念。因此,如何开发具有指导性、实用性、拓展性的教师用书,如何准确把握教师用书的定位,更好地发挥教师用书的功能,从而有利于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已成为课程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现以小学…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能以老师的讲解、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及独特感受、体验。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给学生以自由阅读的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品读感悟,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下面就如何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促进理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这个问题,结合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不管课程理念还是教科书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浙教版<科学>是集科学探究;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科学、技术与社会为一体的一门综合理科课程.<科学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改变学生心目中"学习无用论","高分低能","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观念.作为一线教师,我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力求课堂教学接轨学生生活.让他们充分体会"学习即生活,生活里蕴藏科学"这一思想,从而愿学,乐学.现以一些具体的教学实例谈谈如何让课堂教学接轨学生生活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妥之处请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20,(13):37-38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初中部编版的教科书试图达到课程改革标准的要求,其内容遵守了基本的语文教学法,内容便于理解,并且更适合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习惯。新课改的要求可以增加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进行独立学习,教师应该敦促学生拓宽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作为生物学课程的四大基本理念之一。教科书的编写,应该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建立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尝试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教科书应该为学生的未来职业选择提供参考,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奠基。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课作为一门语言类的基础课程,能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其获得较高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因此,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更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促进学生广泛的阅读,在增长学生的知识与提高学生理解、分析、概括及鉴赏能力的同时体会阅读的幸福感。一、在教学中"讲出情趣",引出兴趣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搞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师资培训工作,是进行基础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系统工程。一、现代化的课程观培训此次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现代化的课程观念提高到一个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就要求培训机构在新课程师资培训中,应加强现代化的课程观培训,使每一位教师对新课程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是把新课程仅仅理解为教科书,理解为教师教的材料,而应该理解为新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  相似文献   

8.
生物教学对课改的经验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十分关注并努力探索的问题。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变了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要求教师不再做教科书的执行者,而应成为教学方案的开发者。教师要"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种变化充分体现在各学科课程标准上,以《生物课程标准》为例,它与原来的教学大纲有很大的不同。它不在是知识点的罗列,而是以知识块的形式出现,淡化了对知识的片面追求。同时它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加强了实践环节。这一点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物教科书上表现的比较突出。本文结合自己的课改实践,介绍课改的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9.
高中数学课程教材改革,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跨世纪的重要工程,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数学>是编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行修订本)>的总体目标、数学学习规律和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精心编制的.笔者通过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科的教学实践,不仅对新教材的编写目的、特点和结构有了较全面的理解,而且对新教材的指导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为数学教学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打下了基础,下面就对新教材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我国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逐步成为当前教育界的教育教学目标。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实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目标,其实,就是要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和思维发展能力,并使学生针对学习课程赋予何种情感和态度以及价值观有充分的理解、体会,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集中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从而实现"有效教学"。而在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开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教科书作为师生展开教学对话的文本、媒介和工具,师生对新教科书的认同情况将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进程.通过对师生基于教科书认同现状的文献梳理,发现教师对新课程教科书的内容选取及呈现方式等认同度不高,而学生对新课程教科书的插图、内容难度等的认同度较高.师生对教科书的认同程度受到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以及学生的差异、学习兴趣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展望课程改革前景,提出课程即人的哲学元命题:课程是实现每位学生独特价值的载体,高度关注每位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存在质量",实现从"消极存在"到"积极存在"的深刻转换。在课改实践上,建设开放性和自主性的"课程超市",最终满足每位学生在其中的自由选择和自主发展;开放教科书多元编撰体系,使教科书成为每位学生对象化地"照见"自己精神世界的"思想明镜";拓展课程改革的深度,将其打造为"思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经历着由知到行的转换。因此,教科书的编写要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体现思想道德学习的独特性,采用学生乐于接受、易于参加、利于促进思考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和体会教材中的道理,从而将思想品德课程的价值引导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教科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重要文本。2003年以来,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委员会审查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有:广东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粤教版")、人民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人教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湘师版")、北京  相似文献   

14.
教科书是知识的载体,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在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化学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教科书已不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步学习新知识时不能自觉地、主动地应用。为加深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材的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教学."所以新教材不再将教材看作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和再现,而是将教材看作引导学生认识发展、生活学习和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旨在引导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交流的"话题".因此教师对待教材不应该是简单的复制和接受,而应当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正确合理地"用"之而不是"教"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例题和习题,是经过专家全方位论证、多次修改、精心推出的问题,优点和绝妙之处数不胜数,但也有些例题和习题却值得我们斟酌.所以在课堂中作为"导演"的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潜在的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基础知识、形成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笔者以人教版必修第4册教科书中的例题和习题为例,浅谈在实际解题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教育》2021,18(3):89-99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科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公民为目标。科学课程从内容、大概念和课程能力三个维度联系科学知识、原理与实践,从幼儿园到12年级不断发展学生对"科学故事"的理解以及"提问与预测""计划与实施""处理与分析数据和信息""评价""应用与创新"和"交流"六个方面的探究能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科学课程可基于"认知实践理解"模型进行设计,并以科学课程能力为指导进行学生评价。整体上看,科学课程改革特征在于:(1)课程注重基于科学概念的学习,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2)科学课程能力融合核心能力,指导学生评价;(3)教学环境灵活,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科书改革是决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结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确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重心的编写理念,从选材的基础性、时代性,结构的层次性,符合学生认知特征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杨贤江在对中小学教科书教学法的思考与建构中,对教科书内涵有独特理解,对养成国民共通的观念及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大有裨益。为此杨贤江创造性提出"由教学达至修养"的理念和补充读物出版观。补充读物教学法的重要性是养成学生阅读态度,可增进学生"见己见人";补充读物教学法使用工具种类主要有六种,可增进学生"见人见物";补充读物教学法使用工具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公民道德及个人修养等,可增进学生"见直见曲"。其现实路径是以补充读物改造课程教学,善用教科书,广猎补充读物,检验补充读物良效,培养和增进学生接触知识的兴趣、增进生活的乐趣,最终由教学而达至修养,这对当下如何更好地改革中小学教科书教学法,具有丰富的启示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事实存在"的课程理解认为课程是既定的客观科学知识的文本事实,教师须忠实于课程知识授受;这一课程理解观尽管已遭到批判但依然影响制约着当下的课程理论研究和教师的课程实践。"实践生成"的课程理解认为课程是包含教师和学生在内的课程主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形成的活动与经验,是在实践智慧主导下不断生成的实践活动。课程理解的"实践生成"转向,是超越"事实存在"课程理解观的偏狭桎梏,思考课程改革再出发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理解教育”主张课程实施要有想像力,有三方面依据:课程的文本性质、师生自身的经验和中考改革。有想像力的课程实施意味着打破教科书独白,兼顾学生的生活经验,鼓励师生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