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现行教材中的固体传声实验进行梳理分析,并针对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创新设计与实验拓展,设计多条声音传播路径,能够实现多人同时听音,学生在亲身“经历、参与、体验”中提高学习兴趣,领悟固体传声的特性,实现对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时,总存在固体传声这一不足之处。通过对实验器材进行改进,基于Arduino微处理器的程序自动控制使声源在真空罩中悬浮,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 光的传播 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我们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与方向,实际上光线只是一个假想的模型,并不存在.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光从一种均匀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相似文献   

4.
推理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要用到普通逻辑中的穆勒五法,还需要用到物理科学方法中的转化法和放大思想;得出真空不能传声也需要用到穆勒五法中的共变法和物理科学方法中的理想实验。  相似文献   

5.
正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使用的声传播演示仪22007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声传播演示仪22007的说明书介绍说:"演示真空不能传声时,当用抽气机对传播筒进行抽气后,喇叭发出的声音明显减小,如果能将传播筒内抽至完全真空,则受声器就收不到声音了,从而证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个推理存在以下错误:首先,即使将传播筒内抽至完全真空,如果受声器收不到声音,在证明真空不能传声的同时,是不是也应同时证明支撑发声体、  相似文献   

6.
内容梳理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  相似文献   

7.
每次做“真空不能传声”这个实验时,笔者就要为在实验室拿笨重的抽气机,体积较大的真空罩,抽气时手被累酸了、软了而烦恼。为此,笔者自制了一个简易真空不传声演示器,取材方便,做实验时省时、省力,教学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电脑传声机     
孩子们爱玩电脑,家长们却操够了心。我发明的电脑传声机,却可以使家长们放下心来,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这种传声机只有药片般大小,把它悄悄地贴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声反馈产生的原因,探讨了提高多媒体报告厅扩声系统传声系统传声增益的对策。提出了使用频率均衡器、窄带滤波器反馈抑制器是已建多媒体报告厅抑制声反馈的最佳途径,提高音响调控人员的能力水平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人类形成的时候语言就已开始萌芽.人类成为万物之灵的主要条件是发展了语言.语言扩大了人脑对信息的记忆量,便利了把信息提炼成为知识,利用知识支配环境.语言是最基本的信息承载体.文字、传声技术和计算机提高了语言的传播功能;国家共同语和国际共同语扩大了语言的流通范围.从语言生活的历史进程看,人类语言生活的发展节奏越来越快.从语言的开始到文字的开始大约经过200万年.从文字的开始到国家共同语的开始大约经过5000年.从国家共同语的开始到传声技术的开始大约经过200年.从传声技术的开始到计算机的开始大约经过100年.人类的语言生活已经达到"上穷碧落、下及黄泉"的神话境界了.可是,历史永远不会停止,还在更快地前进.因此,我们必须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字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化,紧跟着瞬息万变的历史步伐,向信息化时代前进.  相似文献   

11.
应用音乐芯片,对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12.
1.演示光的直线传播的实验 为了能清楚地演示光的传播路径,常采用向空中喷水雾,但水雾在空中持续时间短,可视时间不长。笔者除采用书中介绍方法外,还用在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玻璃罩(其他透明容器也行)的底部点一盘蚊香,等玻璃罩中充满烟雾后,用激光灯照射,可清楚地看到在烟雾中有一条红色的光线。  相似文献   

13.
小学自然第五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一课中,说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课堂中做气体、固体传声实验效果良好,但在做液体传声时,学生分组在有水的缸里,把两块石头相碰,耳朵贴在水缸边听到了石头振动的声音。由于这种实验局限大,距离短,学生还不易理解。为了让学生相信这一结论,我设计了两种做法,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体验:一是选择一个晴朗的早晨,让学生到指定地点(离学校约500米)听上课的电铃声;二是选择一个有大雾的早晨,  相似文献   

14.
重点解读一、基本知识概述1.光的传播跟声音的传播不一样.声音只能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而光既可以在介质中传播,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并且,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是3.0×108m/s,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真空中小.例如,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略比真空中小,可近似等于真空中的速度;在水中的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科学课程里"声音的传播"是小学科学四个领域之一——物质世界的"能量"分支的一个内容,与运动和力、物质与材料等相关领域联系紧密(见图1)。本次研究主要关注小学生对"声音的传播"以及"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具体认识。我们的研究着重针对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学生对"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能量逐渐衰减"的认识;了解学生对"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看法;了解学生对"真空能否传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真空中不能传声"是"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一节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尚无现成的仪器来演示验证.教师讲起来空洞,学生听起来抽象.为此,笔者设计制作了一种"真空不传声实验演示仪".应用于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一、固体传声 器材:一根铁管,长度以一尺以上为好:一只音叉(不带共鸣箱)。 实验:学生甲敲打音叉,把音叉下部紧靠在铁管的一头,学生乙手持铁管另一头,当乙听不到从空气中传来的“嗡嗡”声时,把铁管紧贴耳朵。这时,乙可以清楚地听到从铁管中传来的音叉振动发出的声音,用其它固体材料如木尺、塑料尺、铜条、竹条等,都可做这个实验。 优点:1.能有效地控制发出声音的大小,发声时间长,避免了学生认为敲打铁管时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中传来的想法,使实验有充分说服力。2.一举两得,既说明了固体能传声,也说明了固体传声的本领比气体强。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教材,编进了“声学”内容。其中有“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该实验仪造价比较高,而且,供不应求。为授课需要,我自制了一台“真空不能传声”实验器。其外形与产品相似,实验效果一样,操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把下口抽气改为上口抽气。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口语的重要性。人们的日常工作、交往要用口语,求职应聘要用口语,大会发言、演讲要用口语,特别是现代传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有声语言可以直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传到过去无法想象的空间。这样,传声技术、人机对话对人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人们敏捷地使用规范、  相似文献   

20.
物理课上,老师说固体和水都可以传声音,可是我对此还是将信将疑,于是决定和表弟一起做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首先来验证固体能不能传声。我们从工地借来了钢管,表弟在钢管一头对着管子敲了几下,果然,在另一头的我听见了双倍的声音,因此可以证明,固体是可以传声的。  可是怎样才能验证水中能不能传声呢?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对表弟说:“我把浴缸里放满了水,你憋气把头伸在水里,我在空气中、水中分别晃动钥匙,看你是不是能听见。”表弟十分不情愿地把头伸进了水里,我在空气和水中各晃了一下钥匙,然后示意他站起来。“怎么样,怎么样?”我急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