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一披露,便引起了教育界的热烈讨论!在探寻钱老的成长轨迹时,人们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据钱老回忆,在北师大附中初三年级听傅种孙老师的几何课,使他第一次明白什么是严谨的科学.傅老师说:“你只要承认公理,那么定理是逻辑推断的必然结果.”他一再强调,  相似文献   

2.
一、“钱学森之问”的由来 所谓的“钱学森之问”.实际来自钱老逝世之后,安徽11位高校教师写给袁贵仁部长和全国教育界同仁的信,信中说:“‘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面对前来探望的温家宝总理,钱学森多次提出这样一个刻骨铭心的疑问。我们认为,钱老的疑问,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疑问,是社会各界对中国教育的疑问。是一个伟大民族必须直面的疑问。”  相似文献   

3.
大学只有一个真正的功能: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于2009年10月31日逝世。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在追忆钱老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以及他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的同时,反复提到他晚年对中国教育发展、培养杰出人才的肺腑之言——2005年他对温总理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4.
卓越的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先生在我们的仰望中驾鹤西去,但是,我们在缅怀和追思钱老时,却一直无法绕过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钱老关于教育的追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无疑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的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  相似文献   

5.
张珣 《政治课教学》2014,(11):40-42
温家宝总理在看望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时,钱老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生前的疑问,也是钱老的临终遗言,非常沉重,却不容我们回避。如今,“钱学森之问”已成为我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更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面对这个问题,社会需要反思,大学教育需要反思,中学教育更需要反思。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解决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钱夙伟 《云南教育》2010,(24):24-24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科学界泰斗钱学森虽已离世,但他留下的“钱学森之问”至今无解。在人文艺术领域,同样弥漫着中国式的“大师焦虑症”。很多人在问:在今天这样一个中华民族正在经历伟大复兴的时代里,能够与前辈比肩而立的新一代大师却千呼万唤出不来,到底是哪儿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视问题 积极应答“钱学森之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去年10月31日逝世。人们在追忆钱老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他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的同时,反复提到他晚年对发展中国教育、培养杰出人才的肺腑之言——2005年,他对温总理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钱老的话,温总理曾在多个场合提及。  相似文献   

8.
资讯     
国务院教育工作座谈会: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国家2006年11月20日,国务院第四会议室。面对6位并肩而坐的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这是我非常焦虑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决不是一般人才,而是大师级人才.学生在增多,学校规模也在扩大,但是如何培养更多的杰出人才?"在前不久进行的高等教育座谈会上,温家宝总理向参加座谈的几位大学校长和教育专家,说出了上述一番话.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老人生前一次又一次发出的天问,钱老所说的杰出人才是指在国内外科学技术前沿领域有过开创性或突破性成就、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人才。众所周知独创精神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性,而我们的现行教育重视对学生独创精神的培养了吗?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像钱老所说的大批的杰出人才?这决定着我们的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与命运。胡锦涛总书记  相似文献   

1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去世后,“钱学森之问”成为中国教育界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钱老提出的一个问题震撼了所有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被称为“钱学森之问”的问题,引起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普通学生的深思。安徽高校的11位教授联合《新安晚报》给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及全国教育界发出一封公开信:让我们直面“钱学森之问”!  相似文献   

12.
金起文 《教师博览》2011,(11):12-14
我国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这里钱老所说的实际上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在钱老看来,国家有了许多创新工程和计划,"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思想的人才"。如何让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美国的经验或许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教育(海南)》2010,(2):12-13
整理者注:钱老去世以后.许多人问我们:钱老有什么遗言?并希望我们这些身边工作人员写一篇“钱学森在最后的日子”的文稿。我们已告诉大家.钱老去世时很平静安详,他没有什么最后的遗言。因为在钱老去世前的一段日子.他说话已经很困难了。我们可以向大家提供的.是钱老最后一次向我们作的系统谈话的一份整理稿:钱老谈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那是于2005年3月29日下午在301医院谈的。后来钱老又多次谈到这个问题,包括在一些中央领导同志看望他时的谈话。那都是断断,续续的.没有这一次系统而又全面。今天。我们把这份在保险柜里存放了好几年的谈话整理稿发表出来.也算是对广大读者,对所有敬仰、爱戴钱老的人的一个交代.  相似文献   

14.
“肩负着时代重任,面对着市场竞争,游刃艰难与挫折,编织着美丽人生。”这是“七一”前夕,泉州市委、市政府表彰首届“泉州市杰出人才奖”颁奖仪式上,中共泉州市委书记郑道溪向福建凤竹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技术部部长常向真颁发泉州市杰出人才提名奖时,主持人宣读的主持词的缩写。  相似文献   

15.
为师者应不断进行“充电”○李从华许彦达笔者曾在江苏徐州参加一个成果汇报会。会上,有幸亲耳聆听了上海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的报告。记得钱老在讲到教师成才时,说了这样一句话,使我们至今还深有感慨。他说:机遇是成才的重要条件,但机遇只属于有准备的头脑。我们...  相似文献   

16.
徐青森 《留学生》2010,(12):43-43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老提出的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问题,被称为“钱学森之问”。对于“之问”的回答,可以说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重大课题.我仅从个人角度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历史上 ,有一个特殊的文化繁荣的时代 :魏晋时代。这一时期 ,文化与经济的发展都空前的繁荣 ,是一个艺术全面发展的时代 ,是一个思想全面发展的时代 ,是一个产生诗人和学者的时代。同时 ,也是一个强调自然、崇尚个性的时代 ,更是一个人性觉醒的时代。2 1世纪是一个文化更繁荣的时代 ,是一个需要更多的杰出人才的时代。我们要走向世界 ,要走向未来。我们要生产更多的杰出的工程 ,因而我们需要更多的杰出人才。可是 ,我们的教育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了。一些仁人志士开始重新思考我们的教育 ,许多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教育老了 !…  相似文献   

18.
声音     
●温家宝:去年看望钱学森时,他提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我理解,钱老说的杰出人才,绝不是一般人才,  相似文献   

19.
2010年7月30日早晨,98岁的钱伟长带着"一肚皮的问题"离开了我们。对于我国的学校教育,钱老曾意味深长地说:"好学生就是有一肚皮问题的学生。"钱学森大师走的时候,向国人发出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样振聋发聩的世纪之问,而如今,钱伟长眼里的好学生标准则是对钱学森之问的最好解答。  相似文献   

20.
钱学森之问与先进国家教师待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杰出的科学家、著名物理学家、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生前留下发人深省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入才?”早在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时,钱老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回过头来看,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学森认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