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日本,被称为报纸的生存竞争的“经济情报战”,日趋激烈。具体来讲,这就是:《朝日新闻》从今年1月25日的晚报起,每星期六增加有八个页码的经济特集《周末经济》,把它夹入《朝日新闻》日报,送给读者。作为对抗,《读卖新闻》于2月20日创刊《读卖家庭新闻》,每星期出四版,八页,在东京都发行五十万份,订费每月二百日元。同时,以经济专业报自居的《日经新闻》也从2月24日起,每星期一增加十二个页码的“日经星期一版”。《每日新闻》从1月起,每星期三增加两页经济报。各政治团体的报纸和地方报纸,如《北海道新闻》《中日新闻》《西日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被称为报纸的生存竞争的“经济情报战”,日趋激烈。具体来讲,这就是:《朝日新闻》从今年1月25日的晚报起,每星期六增加有八个页码的经济特集《周末经济》,把它夹入《朝日新闻》日报,送给读者。作为对抗,《读卖新闻》于2月20日创刊《读卖家庭新闻》,每星期出四版,八页,在东京都发行五十万份,订费每月二百  相似文献   

3.
去年11月2日是日本《读卖新闻》创刊120周年纪念日。这家发行量达980万份的世界第一大报,正朝着突破1000万份大关的目标前进。 日本报纸市场早已达到饱和状态,突破1000万,谈何容易!他们将采取怎样的战略? 经丹藤佳纪这位昔日驻中国特派记者的热情安排,我专门去读卖新闻社东京总部访问了该报副社长加藤博久先生。 加藤先生强调的主要是:要办成高级大众化报纸。大众化的,但又是高级的。这就是他们的基本战略思想。 “读卖最初是大众化报纸,是以街巷话题、市井新闻为  相似文献   

4.
办报有学问,读报也有学问。在号称“新闻大国”的日本,以著名的全国性三大报朝日、每日、读卖为例,每天早晚刊合计各出36版,相当于一本二三十万字的书。从这座情报的宝库里,怎样吸取有用的东西,记者编辑的心血结晶怎样才能化为读者的精神养料,不致灰飞烟灭,是一个颇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日本出了一些专门的著作,如《读报十二章》、《怎样读报》等帮助读者掌握读报要领。在大众传播的链条上,研究读者、提高读者的阅读与视听能力,一天比一天受到人们的重视。进修期间,没有翻阅这方面的书,而是请教了三好先生。三好先生就是上智大学的三好崇一教授。1982年到上智大学新闻学科任教之前,是朝日新闻的论说委员,专写经济方面的社论,对亚洲各国,尤其对中国经济很有研究。先生还在  相似文献   

5.
日本报社都有编社史的习惯。这些社史反映历史的发展,是政治斗争的测绘,特别是在兴衰沉浮的变化中,一代报人留下他们的足迹,更令人深思回顾。日本近代报纸从明治开始,有的已过百年。全国性大报,《每日新闻》创刊于明治5年(1872年),到1972年已满一个世纪,出版了《每日新闻百年史》,以前还出过《七十年史》。《读卖新闻》创刊于明治7年(1874年),在昭和30年(1955年)、51年(1976年),分别出版了《读卖新闻八十年史》、《百年史》。《朝日新闻》在1879年创刊,已出过《朝日新闻重要版面七十五年》、《朝  相似文献   

6.
在日本,全国各种日报每天发行7000多万份,平均每户1.76份,每千人拥有584份。全国性5大报(读卖、朝日、每日、日经、产经)光是早报发行量都在200—900万份,并且报纸版面很多。发行975万份的《读卖新闻》,早报一般32个版,晚报也在16—24个版之间。在日本,订报极其方便。想订哪种报纸,就往住处附近那家报的报站打个电话,报社就会按照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同许多国家一样,在近代报纸出现之前,也有过类似报纸的东西,叫做"瓦版".它产生于17世纪初期,是一种单张的木版印刷品(起初大概是粘土版的).凡新发生的怪异事情,如地震、火灾、战争、自杀等,都是它的题材,往往还配上图画,印好后就拿到街上边读边卖,因此又叫做"读".今天人们所熟知的《读卖新闻》,其"读卖"两字就是这样来的.虽然"瓦版"并没有直接发展成近代报纸,其重要的意义仍不能忽视.它出现在日本封建社会的末期,发源于新兴的商业城市大阪,在一定程度发挥了报纸的作用.特别是在天保年间(1830—44),"瓦版"甚至敢于突破最大的政治禁区,以狂歌、川柳等诙谐的短诗形式对当局进行冷嘲热讽,这也预示着,日本封建统治阶级寿命不长了.在内外政治经济条件的压迫下,1639年以来一直  相似文献   

8.
从近期全国各地大小报纸的改革走势看,其特点之一是“当日新闻”、“昨日新闻”开始更多地见诸版面。这既是报纸新闻时效观转变的一种反映,也是受众对新闻时效性要求提高的直接体现。如《大众日报》在一版辟有“昨日新闻”专栏、三版开设了“京城传真”专栏,《深圳特区报》四版开设了“最后消息”专栏,刊发当日国际新闻。有些报纸不仅开设了此类时效性强的专栏,还开展了征文比赛。如《福建日报》一版就设有“昨日快讯”月赛,引导记者、通讯员树立新的时效观。这些专栏的开设,较之过去报纸上常见的“新闻集锦”“新闻简讯”类,对读者显然有更大更强  相似文献   

9.
从去年秋季至今年夏天,隶属日本新闻协会的八十二家日刊报纸均先后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报纸的销售价格。这次报价上涨有三个特征:第一,地方报纸“静悄悄地先行”。1978年3月~10月之间,有过一次报价悄悄上涨。当时,以朝日新闻、日经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等中央大报先动,接着地方报纸也跟着前挪报价。而这次报价上涨却与上次完全不同,是由地方报纸先干。1985年11月,以秋田魁报、东北日报、宇部时报等小报为开端,于是日本各地的地方报纸群起效尤,纷纷上涨报价,而读卖、朝日、每日等中央大报,迟迟于第二年的5月才变动报价。第二,从前次报价上涨至现在,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有六年左右。间隔这么长的时间才  相似文献   

10.
从去年秋季至今年夏天,隶属日本新闻协会的八十二家日刊报纸均先后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报纸的销售价格。这次报价上涨有三个特征:第一,地方报纸“静悄悄地先行”。1978年3月~10月之间,有过一次报价悄悄上涨。当时,以朝日新闻、日经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等中央大报先  相似文献   

11.
从一则新闻看报纸与网络新闻标题制作的不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这几年,一直做报纸新闻版的编辑,清楚要做个好编辑,需要从做好标题开始.于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养成了一个习惯,上网时对于自己编过的新闻就更为关注,总是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编过的稿子标题和网络上同样新闻的标题对比一下,在对比的过程中就发现由于传播媒介的不同,传播对象的小同,对于同一条新闻,在新闻标题的制作上网络同报纸有着很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有声有色的立体报道,有赖于现代化的采访手段。为尽快把记者派往现场,不失时机地捕捉突发性的重大新闻,航空采访在日本新闻界越来越受到重视。临接市区的东京国际机场,是日本东京的空中大门。《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  相似文献   

13.
日本长野县《冈谷市民新闻》社社长、日中友好人士萨摩正先生于 2 0 0 4年 1 0月 9日下午 ,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讲学 ,专门介绍了日本地方报业经营特色和日本全国报业发展近况。萨摩正先生早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经济系 ,曾任《每日新闻》记者 ,后继承父业办地方报纸 ,其《冈谷市民新闻》办得相当成功 ,在当地发行普及率高达 93 % ,成为日本研究地方报纸的典范。萨摩正先生在回答学生提问时说 ,他的报纸成功的原因在于 ,从市民角度采访 ,提供适合当地市民口胃的新闻报道 ,而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政府广报 ;另外 ,日本地方报纸相当发达 ,地方…  相似文献   

14.
最近,日本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使用通讯卫星电传报纸版面的试验,它表明日本在跨进报纸的宇宙电传时代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次试验,是日本政府邮政省在取得日本新闻协会和电电公社合作的情况下,于今年二月二十三日到二十七日进行的。读卖新闻社和日本经济新闻社充当了这次试验的负责单位。试验是在这两家报社之间进行的。试验时,把排好的报纸版面通过通讯卫星传送到另一地方,而每传一页版面,只花费了四  相似文献   

15.
读《读卖新闻》随记蓝鸿文95年夏天去日本探亲,在女儿家住了50天。女儿订了一份《读卖新闻》,这是我每天必读的报纸。读后有一些感触,虽是一鳞半爪,但也觉新鲜,于是随手记下,现在整理成此文,算是东渡扶桑的一个收获吧。一、日本第一大报日本有三大报:《读卖新...  相似文献   

16.
小文章,大主题;角度小,主题深。这是在目前传播媒介激烈竞争中,许多报纸记者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地方报纸的记者要做到这一点尤需努力。回顾我和陈宗安采写《五百扶桑客,夜宿农民家》一稿的过程,对此深有感受。这篇稿件8月15日在无锡日报一版刊出后,18日在人民日报第一版左上方《现场短新闻》中加框刊登。稿件共600字,主要的新闻事实是:日本508名客人夜宿江苏省江阴华西村农民家庭。我们在当天上午  相似文献   

17.
报纸专版,依附在报纸新闻版后面,是报纸上的非新闻版面。它不像新闻版那样,以报道新闻信息为主;也不同于专门的副刊版,以发表文艺作品为主,而是介于新闻版和综合性副刊之间。就《战士报》这样一张四开报纸的情况来看,专版一般安排在三四版,数量占报纸版面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身边,至今还保存着一份发黄的剪报和两封珍贵的信。这是六年前我十四岁上初中时,在《新疆日报》发表的通讯和编辑写给我的信。带着它,我从边疆走到内地,读完了中学,如今正在大学里攻读新闻专业。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和《新疆日报》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六年来不管身在何处,总是忘不了这张报纸,在大学里走进系报刊阅览室,我总是首先取下《新疆日报》,一版版认真地看,就是细小的新闻条目也不放过。读着报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新闻代表团访日期间,按照日本新闻协会的安排,我们访问了九州《熊本日日新闻》。去之前,日本新闻协会的木原正博先生就向我们介绍说,在日本,《熊本日日新闻》以颇具地方特色而受到报业同仁的称许。百闻不如一见。实地访问使我们感到,确有值得称许之处。“突出熊本意识”报社负责编务的常务董事森茂先生告诉我们,他们的报纸所以能办出地方特色,是因为宗旨明确,报纸要“为发展本地的经济、文化事业,使本地人在经  相似文献   

20.
报林丑蝙蝠     
天天看报.又在报社干了十多年,如今要我对报纸下个精确的定义,倒也犯难,只好向《辞海》讨教.它提供的答案是:报纸是“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的定期出版物。”这句话,大抵是八九不离十,报纸上虽有称之为“报屁股”的副刊,登一些文艺、理论文章,但就其多数版面来说,还是以刊登新闻和评论为主。由于报纸离不开新闻,所以不少人又称它为新闻纸。报纸如果只登少量甚至根本不登新闻,那就有点儿不务正业了.然而这类叫人摇头的事情早已有过。1897年11月1日,上海《字林沪报》就创办了一张称“报”而不登新闻的报纸,名曰《消闲报》,其一、二版专载杜撰新闻和文艺作品,前者既是“杜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