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1993年11月在苏东坡家乡四川眉山购得林语堂著的中译本《苏东坡传》(译者为台湾学者张振玉,时代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一口气读完,发现该书中多处提到靖江,说他有个堂妹嫁在靖江,三次到过靖江,并写过有关靖江的诗文。当时觉得不大可能,并认为可能是“镇江”误为“靖江”,未予重视。2002年12月,靖江成立“苏东坡研究会”。又得一本海南出版社出版的也是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未注译者姓名,两书在文字上大同小异。因此,对苏东坡是否到过靖江和是否写过有关靖江的诗文,存心留意,经查阅有关资料,作了初步探讨。现将一管之见,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被评论界誉为中国现当代最著名的四大传记之一。林先生与苏东坡可谓神交已久,对他景仰不已。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言中说:“民国二十五年我全家赴美时,身边除若干精选的排印细密的中文基本参考书之外,  相似文献   

3.
我看了那么多中国历史人物传记,想写读后感的,就是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了。读完这本书,我对苏东坡这位伟大的人物产生了无限的敬意!苏东坡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都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罕见的全才。他生于一个  相似文献   

4.
翻开林语堂用英文所写、张振玉翻译的《苏东坡传》,深深被苏东坡的人生所吸引,心随着苏东坡一生的坎坷多舛而波澜起伏。读《苏东坡传》,完全被苏东坡那种大者所拥有的大智慧,他那无法阻挡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作为一名教育者,也不由荡漾起更为深沉的教育情怀。  相似文献   

5.
本版推荐     
推荐书目一:林语堂《苏东坡传》推荐理由:林语堂先生作为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家,《苏东坡传》一如既往地体现了他优雅风趣的文风,具有相当的可读性,一气呵成,酣畅淋漓。他用生花妙笔将一位文学  相似文献   

6.
流年折     
小遇 《中学生电脑》2006,(12):32-33
中国的星象家能把一个人的一生,逐年断开,细批流年,把一生每年的推算写在一个折子上…… ——林语堂《苏东坡传》  相似文献   

7.
正内容概要:《苏东坡传》是林语堂最得意的作品,也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林语堂先生认为,他之所以完全知道苏东坡,正是因为他了解苏东坡;他了解苏东坡,正是因为他喜欢苏东坡。  相似文献   

8.
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一书,借古讽今,恶毒攻击社会主义,自不必取,其引证史料,亦有舛误。如书中说王安石变法反对派里有范仲淹(详见《苏东坡传》第九页),不符史实。 范仲淹生于989年。庆历三年,范仲淹等人进行政治变革,因为保守派强烈反对,不能实现。1052年,范仲淹在赴颖州途中抑郁病死。  相似文献   

9.
如果搞一次"中国古代十大文学家"票选,有一个人绝对会榜上有名,他就是苏轼。如果让你说出十首中国古典诗词,你一定会想到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名家,有一本书——《苏东坡传》,写的就是苏轼传奇的一生,这本书为我们全面呈现了具有文人和政治家双重身份的苏轼形象。《苏东坡传》是林语堂用英文写就的苏轼传记。林语堂曾经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著名的《语丝》杂志的主要撰稿人之一,他倡导写作"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以后,林语堂在美国用英文写就了《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红牡丹》《风声鹤唳》等著作,《京华烟云》被改编成电视剧在大陆上映后有比较大的反响,林语堂也由此获得了极高的知名度。  相似文献   

10.
<正>苏东坡是一代文豪、书法家、画家,是美食家、佛教徒,是一个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人,可苏东坡却有着众多的当代"粉丝",而且还都是著名的"粉丝"。林语堂是苏东坡的头号"粉丝"。他于1948年以英文书写的《苏东坡传》,成为当时西方唯一介绍苏东坡的书。林语堂不只是从一位学者的角度,同时也是从"人"的本身着眼:苏东坡是个出色的文人、生活家,一个非常丰富且精彩的人。纵使有人认为林语堂的  相似文献   

11.
东坡赤壁:谁成就了谁? 我们知道赤壁,大概是读了苏轼的黄州诗词,或是读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这两个可爱的老头,把一个当时的蛮荒之地一黄州,写得花团锦簇。明明是苏轼的贬谪之地,却这般多情多义、摇曳生姿。  相似文献   

12.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1947年用英文完成的一部历史传记。他用个人主义甚至无政府主义的观念对苏东坡的生活及其年代进行了解读,他的这种史观又与浪漫主义的文学批评相结合,使他在解读历史的同时失去了历史传记作家必须的叙述者的身份。比起建设社会的功德,林语堂更关心生命的理想及人类的品性,他的解读又与西方新历史主义的理论暗合着,成就了《苏东坡传》被读者喜爱和流传社会的一个助缘,同时也构成了对历史真实的某种偏离。  相似文献   

13.
一、清晨,屿山 清晨6:00,手机闹钟准时响起。其实15分钟前我就已经醒了,只是还不愿起床,还在回味刚才的梦——昨夜读余秋雨先生《苏东坡突围》和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到12点多,梦里都在与东坡居士聊天呢。  相似文献   

14.
我非常喜欢读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前后读过多少遍都记不清了,但每次总觉得语堂先生把苏东坡在黄州的境遇和心态写得太理想了。语堂先生酷爱苏东坡的黄州诗文,因此由诗文渲染开去,由酷爱渲染开去,渲染得通体风雅、圣洁。其实,就我所知,苏东坡在黄州还是很凄苦的,优美的诗文,是对凄苦的挣扎和超越。……苏东坡的这种自省,不是一种走向乖巧的心理调整,而是一种极其诚  相似文献   

15.
从图书馆借来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从吃饭到上厕所,苏东坡的魔力令我手不释卷.苏东坡,这个人生路上风霜雨雪绵绵不断的眉山男儿,到底是怎样来烘焙自己的一生境遇,成为一位风光无限的旷世奇才的呢? 我最喜欢他的那首《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相似文献   

16.
读书     
<正>书名:《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宦海沉浮,遗世独立。我们在八年级的第一学期学习了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在短短的80余字中,我们认识了一个在人生之夜里依旧能够"欣然起行",寻求月亮的苏东坡。他是一个伟大的人道  相似文献   

17.
<正>在传统文化意识中,人们对苏轼或《赤壁赋》的典型评价是“达观”“豁达洒脱”等。《赤壁赋》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贬谪黄州的阶段——当此之时,《赤壁赋》的主旨,苏轼的内心真的会是“达观”或“豁达洒脱”吗?《苏东坡传》的作者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一书中说:“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林语堂懂得苏轼的“彻悟”,即苏轼的“深度痛苦”,  相似文献   

18.
苏轼,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我们在教材上学过他的诗词,在老师的讲述中了解过他的生平,写作文时也喜欢拿他来当素材,以至于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已经足够熟悉他了。然而,当有一天翻开这本《苏东坡传》,你会发现,依旧有很多你所不知道的细节在暗处闪光。经由林语堂先生恬淡而不乏情趣的叙述.它们一一汇聚.完整勾勒出了一位风流名士的真实模样。  相似文献   

19.
喜欢上苏轼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搜索了东坡的生平,挑挑拣拣读了一些《东坡志林》,读过了余秋雨的《东坡突围》,一口气看完了《百家讲坛》的“评说苏东坡系列”。我以为我已经能窥见这位天才的一些面貌,直到从层层的书架中发现这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才知道自己从前所知不过是肤浅的认识而已。  相似文献   

20.
近期苏氏故里所在地的四川眉山市东坡区,开展“公务员背10首东坡诗”活动,以期弘扬东坡精神。有网民评论说,东坡终其一生追求自由,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有言:“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