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化学反应与玻意耳定律的综合 例在10℃时,有体积为3L和1L的容器分别充有氢气和氧气,压强为P1和P2,开启阀门点燃反应后将气体冷却到原温度,计算:  相似文献   

2.
贵刊1989年第6期刊登关路德同志的《加强物理学和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一文,读后使人得益非浅。但对于文中所举“物理与化学的联系”中“例二”一题的解法,提一点补充意见。“例二”及解原文如下: “两个钢制容器A和B,容积分别为2升和1升,用细管连通,在钢管中装有一密合的阀门K,A中充有12.3大气压、温度为27℃的氢气,而在B中充入压强为2.46大气压、温度为27℃的氧气,打开阀门,气体混合,然后用电火花点火,使氢气燃烧,反应后容器中温度达87℃,试求容器中气体的压  相似文献   

3.
例1 (2005年咸宁模拟题)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0.1%的分子分裂.在0℃、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的氮气,而后只升高温度(不超过300℃),不改变压强。若将该密闭容器的容积增大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相似文献   

4.
在气体的性质这一章的教学中.常遇到用活塞或水银柱把两部分气体分开而平衡,当一边或两边气体状态发生变化时,研究这时活塞(或水银柱)是否平衡或怎样移动.这一类题,一般解法是假定活塞(或水银柱)不动(即等客变化),研究末状态中两边压强的大小变化关系来判断为了判断末态两边压强大小变化关系,我们可以从理想气体方程导出公式,也可以从图象来判断,下面分别举例来说明以上方法的应用,(一)从气态方程导出的公式判断例1.两容器A、B装有同种气体,用一细玻璃管连接.A中温度为-10℃,B中气体温度为10℃,管中一段水银柱在中央保持平衡.当两容器温度都下降10℃时,水银柱是怎样运动?  相似文献   

5.
勒夏特列原理是判断平衡移动方向问题的依据 ,但有些化学平衡题在改变外界条件后 ,很难直接利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其移动方向。若变通一下思维的角度 ,巧妙地利用一些假设 ,再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来进行判断 ,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例 1 某一温度下 ,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可逆反应A( g) +3B(g) 2C( g)  达到平衡 ,测得平衡时物质的量之比为n(A)∶n(B)∶n(C) =2∶2∶1。若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 ,以 2∶2∶1的体积比向此容器中再充入A、B、C气体 ,则 (   )。A .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B .平衡不移动C .C的体积分数增大 …  相似文献   

6.
一、巧用特值法 例1 长为L的封闭容器被可以无摩擦滑动的活塞分成容积相等的两部分,如图1所示当活塞被销住时,两部分充有气体,其中一部分气体的压强是另一部分的n倍,将销子拔出则活塞移动的距离为(温度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7.
正笔者讲了"化学平衡移动"复习课后,布置这样一道题:在一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A和1mol B,发生如下反应2A(g)+B(g)=XC(g),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为w%,若维持容器容积和温度不变,以0.6 mol A、0.3 mol B和1.4 mol C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C的体积分数也为w%,平衡后若缩小容器的体积,C的浓度c(C)、C的体积分数w%、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和正反应速率(v正)随压强(p)的变化,一定符合的是:  相似文献   

8.
从'88到'94,连续七年物理高考计算题热学部分考察的内容十分集中,除'89外其余均是围绕着气缸活塞作文章,人们称之为“气缸活塞类”题.本文拟对这类习题作一剖析,通过比较归纳探究其一般解法.为节省篇幅,只简述题意,对参量的写法规定为:若题中只有一个容器,则初、末态参量用角标1、2区别;若涉及几个容器,则对不同容器中初末态参量用对末态加“'”号的方法区别,所有习题均不计活塞与缸壁的摩擦.例1.如图1所示,已知气缸质量M、气缸内横截面积S、活塞质量m、大气压强P_0,初态平衡时气缸内容积为V_1,求上提活塞至汽缸刚离地面时活塞上升的距离x.(’88高考题)简解:在上提活 塞时,缸内气体体积 增大、压强减小,经历一等温变化过程,至气缸刚离地面时,活塞受力平衡,不妨把某一状态称为“点”,(图2中之Ⅰ、Ⅱ点),某一过程称为“线”(图2中之等温线),则只须抓住两点一线列方程即可.  相似文献   

9.
1.如右图所示,温度不变时某容器分隔成A、B两部分,A容积固定不变,B有可移动的活塞,现在A中充入2molX和1molY,在B中充入2molZ和1mol氩气(氩气不与X、Y、Z气体反应),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2X(g)+Y(g)2Z(g),若要使A与B中X的物质的量相同,活塞所处的位置应是().A.5B.4C.3D.22.反应A2+B22AB在不同温度和压强改变条件下,产物AB的生成情况如右图所示:a、b分别为500℃、300℃时的情况,c为300℃时从时间t3开始向容器中加压的情况,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2、B2、AB均为气体,正反应放热B.AB为气体,A2、B2中最少有一种为非气体,正…  相似文献   

10.
浮力与压强综合问题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其中 ,漂浮或悬浮的物体引起液体压强的变化问题 ,又是一类常见问题 .这类问题因涉及液体压强 ,解题时大家通常考虑应用公式p =ρgh ,其实 ,这时如应用公式p=FS往往更简便 ,请看下面的例子 .图 1例 1 把A、B两个完全相同且边长均为 1 0cm的正方体木块放在底面积为2 0 0cm2 的圆柱形盛水容器中 ,静止时所处的状态如图 1所示 .若将木块B从水中取出 ,容器底所受的压强将比原来减少(   ) .(g =1 0N/kg)(A) 1 0 0Pa    (B) 2 0 0Pa(C) 30 0Pa (D) 40 0Pa( 2 0 0 1 ,北京市顺义区中考题 )解法一 …  相似文献   

11.
《化学教学》2 0 0 1,1期《谈浮力与初中化学的综合》一文 ,将初中物理知识与化学知识有机结合 ,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提高素质能力 ,作了示范性探索 ,值得我们效仿和借鉴。美中不足的是例2解法错误 ,特提出和原文作者及广大读者探讨。原题为 :在标准状况下 ,1升氢气的质量约为 0 .0 9克 ,与同体积的空气相比 ,质量约为空气的 114。现用氢气充入气球 ,使气球能提起 4 6.8克重物 (含气球自身重量 ) ,至少要电解多少千克水才能获得所需氢气 ?不难看出 ,4 6.8g含气球自身重量 ,但不含将充入气球的氢气的重量 (实应为质量 ) ,在计算时必…  相似文献   

12.
[例1]一容积Vo=5L的瓶子内有压强为po=1atm的空气,为使瓶中空气的压强减小为原来的1/2,现用抽气容积△V=0.1L的抽气筒抽气,需抽气的次数是多少?(假定空气温度不变)  相似文献   

13.
题目  ( 2 0 0 3年上海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综合能力测试第 47题 )阅读下列材料 :①早在 1 785年 ,卡文迪许在测定空气组成时 ,除去空气中的O2 、N2 等已知气体后 ,发现最后总是留下一个体积不足总体积 1 /2 0 0的小气泡。② 1 892年 ,瑞利在测定氮气密度时 ,从空气得到的氮气密度为 1 .2 5 72 g/L ,而从氨分解得到的氮气的密度为 1 .2 5 0 8g/L ,两者相差 0 .0 0 64g/L。③瑞利和拉姆赛共同研究后认为 :以上两个实验中的“小误差”可能有某些必然的联系 ,并预测大气中含有某种较重的未知气体。经反复实验 ,他们终于发现了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4.
一、试题再现[物理—选修3-3](15分)(1)(5分)某容器中的空气被光滑活塞封住,容器和活塞绝热性能良好,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初始时容器中空气的温度与外界相同,压强大于外界。现使活塞缓慢移动,直至容器中的空气压强与外界相同。  相似文献   

15.
《化学教学》2 0 0 0年第 3期第 38页刊载了题目为“3 X”高考模式中“X”的复习方法的文章 ,其中内容的第三部分“通过能力和方法互相渗透有机组合” ,第 (2 )题的计算方法和结果我认为不妥 ,恳请与文章作者商榷。文章的原题是 :在做盐酸的喷泉实验时 ,假设实验所用烧瓶容积为 2 5 0mL ,玻璃管长为35cm ,胶头滴管内能挤出约 0 .5mL的水 ,则在0 .5mL水中溶解多少体积的气体 ,水才能从尖嘴导管中喷出 ?(假设大气压强为一个标准大气压 )原作者的解法为 :根据玻义耳定律可求出 ,压强为 0 .35米水柱高 ,体积为 2 5 0mL的气体 ,当压…  相似文献   

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3分,共48分) 1.设N^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标准状况下,VL水含有的氧原子 V2入洲rJ石一止址-入I ’~~22.4’’A (B)常温常压下,1 mol碳烯所含电子总数为SN^ (c)1 m01 OH一在电解过程中被氧化,提供电子的数目为N^个 (D)1 LpH二1的水溶液中水合氢离子数为0 .IN^个 2.在一定体积的容器中,加人1 .5 mol氮气和7.5 mol氟气,在400℃和2633千帕压强下加热数小时,然后迅速冷却至25℃,容器内除得到一种无色晶体外,还余下4 .5二ol氟气.则所得无色晶体中,氮与氟…  相似文献   

17.
题目:有一置于水中的由特殊材料制成的容器,气体分子可透过容器壁,而液体和固体不能通过,容器质量为1g,体积为0.04L,容器盛有32.5g质量分数为40%的稀硫酸,如果向其中加入锌粒,要想在完全反应后保持容器在水中不沉底,则锌粒的质量最大不超过多少?(02年全国化学竞赛题)  相似文献   

18.
例1 如图1,在两端足够长的敞口、绝热容器中,有两个可自由移动的光滑活塞A和B,中间封有一定质量的空气.现有一块粘泥C以Ek0的动能沿水平方向撞到活塞A上,并粘在一起向右运动.由于活塞A的压缩,密封气体的内能将增加.已知A,B,C质量相等,气体体积的最大压缩量为△V,大气压强为P0,求密闭空气内能增加的最大值是多少?  相似文献   

19.
1.增大压强,下面哪个反应加快了?( ) (1)硫酸铵溶液与氯化钡溶液混和 (2)碘蒸气与氢气化合成碘化氢气体 (3)通入二氧化碳于石灰水中 (4)N_2 O_2=2NO 请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入括号中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道题目:在一定条件下,反应:2Cl_2(气) 2H_2O(气)(?)4HCl(气) O_2(气)达成平衡后,下列操作对化学平衡有何影响?(1)其它条件不变,减小容器体积;(2)容器体积及其它条件不变,加入惰性气体。有许多中学生对此题是这样解答的:由于减小容器体积或加入惰性气体都能使体系总压强增大,因此二者都能使平衡向左移动。对问题(1)答平衡左移是对的,但对问题(2)答平衡左移就不对。一下面分析一下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并找出这一错误的原因。反应mA(气) nB(气)(?)PC(气) qD(气)在一定条件下达成平衡,设此时各组分的浓度分别为:[A]=a(M),[B]=b(M),[C]=c(M),[D]=d(M),则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c~p·d~q/a~m·b~n若通过改变容器的体积来改变体系的总压强,则当体积变为原来的1/X倍时,总压强就变为原来的X倍,各组分的浓度也变为原来的X倍,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