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摩擦力是高中力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之一 .正确认识摩擦力 ,对学生学习后面的知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摩擦力的学习历来也是学生感到头疼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讲清、讲透它 ,从而使学生顺利逾越“摩擦力”这个横在学生面前的“鸿沟”.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时 ,产生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它分为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高中阶段主要讨论和研究前两种 .一、静摩擦力1 .静摩擦力的定义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但又没有发生相对运动的时候 ,接触面间便出…  相似文献   

2.
潘志民 《物理教师》2011,(8):38-39,41
“摩擦力”一节属于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第3章的第1节,本节知识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本节内容是在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但是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大小方向不定”,因此对于高一学生来说着实不易理解.  相似文献   

3.
周春平 《考试周刊》2011,(34):184-185
摩擦力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三章相互作用第3节的知识,是该章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力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因此,要真正理解摩擦力的概念并不容易。对摩擦力的认识和理解可从以下几方面总结:区分弹力和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区分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正确认识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判断,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问题。对于摩擦力做功学生也有许多错误认识。本文对这些问题,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1、静止式匀速运动中物体间的摩擦力此时摩擦力分为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由二物体相对运动方向决定。静摩擦力的方向由二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决定,若趋势不明显则可假定二物体间无摩擦而其它条件不变视其加速度方向即是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在这里关键不要把运动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混为一谈。学生常有的一种错误想法是“摩擦力永远与运动方…  相似文献   

5.
李克鲁 《物理教师》2006,27(4):5-36
高—物理“摩擦力”这节内容的教学难点是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材中的判断方法是利用“滑动摩擦力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静摩擦力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这一规律.但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基础一般的学生很难真正掌握这种方法.本刊2005年第11期《用摩擦力的效果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文(以下简称《判断》),它运用的方法是从摩擦力产生的效果来判断摩擦力的方向,这是一种突破教学难点的好方法,《判断》一文所述的效果是指摩擦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但该文最后一段所指“摩擦力一般不产生形变”,就把另外一种更好的…  相似文献   

6.
正静摩擦力是高中物理学习的难点,它与传送带、板块模型等知识的综合考察又是高考的重点。高中物理对静摩擦力的方向定义为与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只要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必有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有无问题);确定了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即得出了静摩擦力的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问题);若进一步明确相对运动趋势实质就是在接触面上受到了其他推拉力的作用,不仅可以使相对运动趋势这一概念更加具体,还可以同步解决静摩擦力的大小问题。在教学中,静摩  相似文献   

7.
在“摩擦力”教学中,笔者常常发现学生对“摩擦力”这个物理概念理解不准确,没有抓住物理概念的特点,忽视了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忽视物理条件和物理过程。如有学生认为:1.“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2.“在任何情况下,静摩擦力皆可由公式fm=μ0N求得”,“静摩擦力总是在物体静止的条件下产生的”;3.“作用在物体上的摩擦力只能对物质体作负功”等等。这说明对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同学们还存在不少的模糊认识,下面我们对摩擦力作详细的讨论。一、物体间静摩擦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方法判断静摩擦力是否存在有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一、案例设计背景高中物理新课程人教版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摩擦力》,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摩擦力分析的对错与否,摩擦力大小的计算是否正确将直接影响后面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首先学习静摩擦力,然后学习滑动摩擦力.但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物体实际受到的摩擦力好比"百变小魔女"往往表现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是静摩擦力在许多具体问题中似乎是若有若无,方向不定,对于高一初学者  相似文献   

9.
误区一、静止物体只能受到静摩擦力,运动物体只能受到滑动摩擦力摩擦力发生在相互接触并挤压的两个接触表面不光滑的物体之间·如果两物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则有相互的滑动摩擦力;如果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并存在相对运动趋势,则物体间有相互的静摩擦力·这里所指的“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必修1,在"摩擦力"一节里指出,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为了增强学生对静摩擦力方向的感性认识,笔者利用塑料丝在静摩擦力作用下发生形变的现象,设计、制作了显示静摩擦力方向的演示装置,  相似文献   

11.
《摩擦力》是人教版高中新课程教科书《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它既是本章的重点,又是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物体平衡、功能关系等知识的基础.摩擦力问题比较复杂,在具体问题中常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若有若无,方向不定"的特点,这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应把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3章第3节是“摩擦力”,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中摩擦力知识基础上的延伸和拓展.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所以本节课实际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静摩擦力大小且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一、教材与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能判断这两种摩擦力的方向;探索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相关因素,找出F=μN的关系式;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了解最大静摩擦力与物体间正压力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4.
包文维 《甘肃教育》2009,(18):62-62
一、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及方向 一般来说。只要满足物体间接触面不光滑。有压力,并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物体间就会产生滑动摩擦力或静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触面相切,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相对运动现象一般比较明显,而相对运动趋势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确定静摩擦力的存在和方向便成了难点。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学过了静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很容易记牢“摩擦力的方向永远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或者跟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在实际中,虽对相对趋势明显的简单问题很容易判定,但对不明显的复杂问题却很容易出错。  相似文献   

16.
摩擦力是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学生对摩擦力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是比较困难的.教学中,有关摩擦力的教学既是一个重点,又是一个难点,尤其是对静摩擦力的产生和方向判断以及运用是难以把握的.本文对教学中所遇的几道典型例题加以剖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在物理教学中,不少学生对静摩擦力存在着错误认识,尤其是对滚动物体的静摩擦力,通过对刚体滚动静摩擦力的讨论,首先指出,纯滚动物体虽然同地面有相对运动,但它与地面的摩擦力仍为静摩擦力。其次以匀质圆柱体为例通过计算得出:刚体滚动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与外力的作用点有关,有趣的是静擦力的方向随外力作用点的改变而发生反向。最后谈刚体做纯滚动时对静摩擦力做功问题,静摩擦力使刚体产生转动动能,但并不改变刚体的总能量。  相似文献   

18.
在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并达到一个特定状态时,有关的物理量就会发生突变.这个特定状态即为临界状态,相应物理量的值为临界值.当物体受力或运动发生变化时,摩擦力常常发生突变.摩擦力的突变,又会导致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的改变,其突变点(时刻或位置)往往具有很深的隐蔽性.解决摩擦力发生突变时的临界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突变情况,找出摩擦力发生突变的时刻或位置.一、静摩擦力发生突变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存在的大小、方向取决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且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静摩擦力为零的状态,是方向变化的临界状态;静摩擦力到达…  相似文献   

19.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 ,首先必须正确地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是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 ,同时也是一个难点。在常见的三种力的分析中 ,学生感觉到最难 ,最易出错的是对静摩擦力的分析。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 ,学生常常提出这样的问题 :物体到底受不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如果有静摩擦力 ,方向如何 ?这说明学生还不能够正确判断物体间到底有没有相对运动趋势。静摩擦力不管存在与否 ,物体间始终是保持相对静止。正确分析物体静摩擦力的关键 ,就是要学生能够正确回答这两个问题。在静摩擦力的教学中 ,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  相似文献   

20.
摩擦力是一种产生在两个物体接触面之间,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在物理学中将阻碍相对运动的力称为动摩擦力,将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称为静摩擦力。摩擦力产生的前提是两个物体间必须要有挤压,即物体间存在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