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部科技共建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促进区域科技经济发展采取的一种合作形式.省部科技共建包括省部共建实验室、省部共建创新产业基地、省部共建创新工程、重大发展计划中的科技共建,在共建主体、区域布局、共建形式等方面呈现三个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区域环保科技合作与协同创新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升,长三角两省一市加强合作,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行洁净生产,建设"绿色长三角",加大了对生态及环境保护科技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在梳理长三角两省一市环保科技合作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区域环保科技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协论坛》2013,(6):47-47
日前,江苏省科协联合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强青少年科技创新工作,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基础性任务,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奠基的重要举措。《意见》提出,要加快构建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体系,市、县(市、区)成立青少年科技中心、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等工作机构,加强对青少年科学教育活动的管理和指导。要建立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所有中小学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间曲靖市工业技术创新集成体系推进了工业强市步伐、农业科技进步集成体系建设加速了现代农业建设步伐、民营科技创业集成体系建设推动了新型区域创新体系步伐、宏观科技管理集成体系建设强化了科技管理职能,科技进步与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一是科技创新发展载体进一步厚植。出台《关于加快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统筹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内江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相似文献   

6.
正一、将乐县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现状近年来,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以省、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建设科技强县为目标,切实把科学技术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通过完善工作机制,强化创新平台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全县科技创新能力有  相似文献   

7.
中国省部科技合作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省部科技合作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同促进区域科技经济发展的有益探索。省部科技合作主要采取了“多省多部”、“多省一部”和“一省多部”的3种合作形式。合作内容包括省部科教工程共建、省部科技会商和省部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8.
省部科技合作是指中央各部门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了有效执行科技政策所形成的互动合作机制,一般通过签订政府间协议、成立联合机构、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建立省部之间稳定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关系。其兴起具有理论和实践背景。省部科技合作实质上是一种中央与地方府际科技合作。它的产生对于我国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区域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州(市)科技管理部门要在管理、服务与创新等方面加强工作,为推进区域科技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0.
长三角区域能源科技协同创新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实情况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在分析长三角共同面临的能源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长三角两省一市能源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现状,提出了促进上海及长三角区域能源科技协同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2015—2020年我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利用SBM-Malmquist模型对我国科技创新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测算并选取《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1》中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最高的十大省(区、市)进行重点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整体科技创新效率较低,但有向好趋势,区域间呈现出“西部>东部>中部”的态势;我国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科技创新效率的拉动作用抵消了技术效率衰退的影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最高的上海市和北京市分别出现科技创新投入冗余和技术进步不足的问题。为实现我国科技创新自立自强,需从区域协同、技术进步、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发力。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四川省政府与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同济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在省委组织部牵头领导下科技厅认真落实范部长重要讲话精神,发挥三所大学特色学科、人才智力及决策咨询等科技优势,设立省院省校合作科技计划专项,务实推进省校战略合作、促进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显著实效。——共同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合作完成了600MW超临界W火焰  相似文献   

13.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区域创新竞争优势的根本保证和主要内容。在广东省、教育部联合共同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实践背景下,通过交互式学习、知识创造和流动、技术创新和扩散三种联结机制,省部产学研合作促使区域的创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创新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在推动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普洱市科技局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提高县域经济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万造环境、创新机制、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普洱市率先跨越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潜在优势. 一、科技创新的政策环境显著优化 近年来,普洱市委、市政府相继制定出台一系列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产业业发展、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推动产学研合作、创新科技投入机制、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建立科技创新长效机制等方面的激励和保障政策,如《关于加强自主创新促进普洱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县(区)科技进步的实施意见》、《普洱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中共普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建设创新型普洱行动计划的决定》等政策,各县(区)、各部门也相应制定了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的一系列配套政策,为全市科技创新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9月21日,全市加快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化市校(院)合作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推进会议召开。市委常委、副市长陈建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建设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深化市校合作等工作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战略举措,是推动内江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是建设幸福美丽内江的重要支撑。会议强调,各级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和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  相似文献   

16.
尹红  黄崇利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1):27-30,53
省部科技共建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通过共建优化整合中央和地方科技资源,以促进区域科技经济发展的一种新合作形式。共建形式可分为省部共建实验室、省部共建创新产业基地、省部共建创新工程、重大发展计划中的科技共建等4类。共建项目选择的原则包括整体性、长期累积性和效益性等,其共建重点领域是基础研究、科技人才培养、产学研平台和战略性产业等4方面。  相似文献   

17.
基层科技工作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支撑,也是省域科技工作的基础。以湖北基层科技工作现状为切入点,论述了科技工作的内涵及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科技管理的关系,采用全面问卷调查与实地抽样调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梳理分析了湖北基层科技工作现状及统筹平衡不够等四个方面的问题,总结了湖北基层科技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加快推进基层科技创新工作,大力提升基层科技服务能力的可行性建议,为湖北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青海科技》2003,10(6):60-60
本刊讯10月24日,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青海省科学技术专家委员会委员和部分科技管理人员共同研讨青海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有关问题。会议由省科技厅副厅长高延林主持,他首先通报了近期我省的科技工作,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知识产权制度、科技风险投资、科技人才需求等方面进行了阐述。省科技厅有关处室和单位汇报了《青海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纲要》,《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与产业化环境建设研究》进展情况等。会上,专家们畅所欲言,一致认为,根据青海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立足青海省情,统筹规划,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青海省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内江科技》2013,(12):63-63
<正>近日,由国家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3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这次论坛将四川列为主宾省。省科技厅厅长彭宇行出席浦江创新论坛并在区域论坛(主宾省论坛)作主题演讲,现场回答了听众的提问。区域论坛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城市与环境政策系主任吴维平教授主持。彭宇行厅长在演讲中向中外嘉宾介绍了四川依靠科技创新,推进多点多极的创新驱动发展情况。他指出,当前四川正在大力实施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全力推进成都经济区、川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选取《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的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及39项三级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对39项指标采用增速法进行滚动预测,并测算出31个省(市、区)2030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结合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化、区域创新格局及区域科技力量空间布局等,对未来十年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趋势演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至2030年,中国科技创新区域进一步集聚,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一纵一横”两大创新带的廊道效应逐渐突显,成为区域创新集聚区;中国科技创新重心不断向南转移,区域间科技创新发展依旧不平衡,而城市群协同创新将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科技创新发展逐步进入“超越行政区划”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